王琳忙碌的教练幸福的妈妈
2020-07-23林静远
林静远
加冕“新科”世界冠軍
2010年8月29日,巴黎,羽毛球世锦赛女单决赛上,“啪!”随着最后一个球的对角劈杀,中国队王琳以2比1战胜队友汪鑫,如愿以偿获得世界冠军。这成了她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和新起点。
王琳的夺冠之路一波三折。早在2006年她就连赢世界前三名,夺得中国大师赛冠军,一时间名声大噪。随后,她状态起伏,错失2008年北京奥运会。几年后,她又突然爆发,和队友一起捧得苏迪曼杯混合团体冠军和全运会冠军。之后她再次跌入低谷。几经沉浮,王琳在这场世锦赛上憋足了劲儿,要用金牌证明自己。她先后战胜实力强劲的中国香港选手叶佩延、日本的广濑荣理子和丹麦的拉斯姆森等,一路杀入决赛。
广濑是王琳的老冤家。双方曾交手两次,王琳均落败。这一次王琳准备充足,赛前借助比赛录像反复研究广濑的球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次她仅用26分钟就战胜了广濑。在对阵中国队头号劲敌拉斯姆森时,王琳不仅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战术运用也相当成功。拉斯姆森输球后眼圈泛红,说没有想到会输得那么干脆。
决赛的对手是队友汪鑫。她们长年在一起训练,互相之间都很了解,较量起来颇为艰辛。首局比赛,王琳在后场劈杀和网前的放网中连续得手,打出6比0的小高潮,确立领先优势,以21比11获胜。汪鑫绝地反击,扳回一局。决胜局中,双方竞争激烈,曾以8比8.10比10战平,呈胶着状态。王琳在后场劈吊接连得手,将比分拉开。此时她心里没有波动,没有杂念,牢牢控制着场上节奏,一直领先到18比12,最后以21比13战胜汪鑫。那一刻,王琳握紧拳头大喊一声,随后向观众挥手致意,把毛巾等随身物品扔向观众席。她说:“比赛时我心无旁骛,稳定的心态在夺冠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经历过各种比赛和起伏,此时王琳的心态已经走向成熟。
王琳出生于体育世家,父母均为羽毛球教练。小时候看着父母训练,她以为打球很有乐趣,可以不用读书了,于是加入了羽毛球队。正规的训练颠覆了原来的想法,她发现打球很辛苦。刚开始,不仅羽毛球的技能不熟练,体能训练也难以坚持,边练边哭。思来想去,王琳默默地给父母留了张纸条,“我不想训练了,还是读书吧”。
当初,王琳想打球,父母并不乐意。当她打退堂鼓时,父母却告诉她:“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选择了,就要风雨无阻。”一个月后,王琳适应了紧张的训练节奏。2010年她夺得世界冠军,父母已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一刻。
2013年,由于伤病困扰,王琳遗憾退役。
从运动员到“王指导”
2014年,王琳担任浙江省羽毛球队女一线主教练,成了“王指导”。
从运动员转为教练员,她觉得最大的变化是责任感更强了。现在,她一共执教19名队员,均为90后。
刚走上工作岗位,王琳总以国家队的标准要求队员。很多队员达不到要求,她就有些生气。父亲曾是男队主教练,他用话点醒她,国家队队员要在世界上争金夺银,目标和定位高,要求自然也高。省队队员年纪还小,思维也没有国家队队员成熟,需要有个成长过程,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和当年打球一样,王琳一边向资深教练取经,一边自己琢磨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执教理念。她注重沟通和细节观察,对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队员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有些队员属于进攻型,有些属于防守型,她为每名队员“私人订制”训练计划。一周训练6天,没有双休日。怀孕期间,王琳仍每天按时进训练馆,为队员小幅度做示范动作,很是辛苦。在她看来,只要运动员能出成绩,一切都是值得的。
产假期间,不管身在何处,她的视线不离队员,经常和搭档的教练一起沟通训练计划。她执教的有些队员选进国家队后,相距千里,她也持续关注。队员陈雨菲刚到国家队时,有些难适应。通过网络交流,王琳为她指点迷津,陈雨菲慢慢成熟多了。平日里,她也和国家队教练联系,了解陈雨菲的训练动态。
在管理队员方面,王琳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经常会以玩笑形式和队员沟通,或以亲身经历教育队员。她担心一些队员沉溺抖音影响训练,就说她也很喜欢玩抖音,大家拍得不错,训练也要和拍抖音一样好。有名队员从国家二队回到省队,总有优越感,王琳指导时,她经常不认真听。有一次在队内对抗赛中,王琳安排她和最强的队员较量,输得再惨也不给她指导。终于,这名队员受不了了,问道:“你为什么不重视我?”王琳说:“尊重是相互的,之前你也没有重视我。”这名队员沉默了。不过,王琳并不“穷追猛打”,而是告诉她,自己年轻时也经历过叛逆期,与教练顶过嘴,一定要克服改正。王琳和队员的年纪差距不大,交流沟通更方便,她会借队里组织春游、素质拓展等机会,拉近与队员的距离。
当运动员时,王琳经历过比赛的紧张,成为教练后的第一场比赛,她倒不紧张了。那是2014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她带队意外获得浙江队建队后的第一个女团冠军。她坦言,有了这个新起点,为自己设定了目标和要求,反而有些紧张了。看到队员打球时,她会想如果是自己在场上该怎么打。有时看到队员回球不太理想,她会很着急。但她指导队员讲求方法,她认为,赛场上气氛紧张,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指导应点到为止。比赛结束后,她和队员一起分析总结,既了解她们的想法,又把自己的经验告诉队员。
这几年,王琳执教颇有收获。2016年,她的队员在全国锦标赛单项赛中获得冠军,去年又两获全国混双冠军。
充实的业余生活
甜美的笑容、活泼的性格,王琳很受大家喜欢。
退役后,她忙于事业和家庭,几乎没有自己的打球时间,但视线从没离开过羽毛球。这几年,她热衷推广大众羽毛球运动,参与省体育局举办的活动,多次进入学校指导。前几年她受央视体育频道邀请,担任羽毛球比赛的解说,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有一年的苏迪曼杯赛,央视开设了《马后炮》栏目,讲述运动员在赛场外鲜为人知的故事,包括如何准备比赛,在驻地宾馆有哪些活动等。王琳客串起记者的角色,采访参赛队员。她回忆说,在采访队友蔡赞时,把大家多次逗笑。“我们比较熟悉,平时比较轻松,切换到采访状态,一时难以适应严肃的气氛”。在这个过程中,王琳也体会到体育记者这一行的艰辛。那次活动,她还当起了“明星店长”,帮助李宁公司推销羽毛球服饰。
2018年,王琳和网球队一位教练结婚。两人从小相识,相似的成长经历,相同的工作性质,彼此相互鼓励理解。在浪漫的婚礼上,昔日队友谢杏芳、汪鑫等到场,为他们送上甜蜜祝福。
今年2月,王琳的儿子出生,给家里增添了不少乐趣。虽然儿子听不懂,但王琳还是每天都和他说说话。她感慨道:“当妈妈的感觉是忙碌并幸福着!”平时,她有很多兴趣爱好,喜欢收集帽子,喜欢看超女快男,喜欢卡通毛绒玩具史迪仔,但现在为了照顾孩子,所有的兴趣爱好都丢在一边,每天围着孩子转。
东京奥运会因疫情推迟,队里一些球员心理发生了变化。王琳提出建议说:“每名运动员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继续安心备战。”对于运动员转型,王琳说:“刚退役时,很多人都会经历迷茫期,不要着急找工作。可以先去高校学习充电,做多种尝试,多方面了解自己,走好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