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0-07-23张爱琼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管理质量风险管理

张爱琼

[摘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自2018年4月—2019年4月,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结果 观察组中,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5.1%、80.5%(P<0.05)。 结论 在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 风险管理;介入护理;管理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risk managemen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terven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82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opted risk management.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cores of the quality of car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5.1% and 80.5%(P<0.05). Conclusion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interventional patients, the use of risk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quality

介入治療是一种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1]。介入治疗需要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可以精准直达患者的病变部位,降低造成的创伤,具有准确、安全、高效的特点[2],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阶段,需要采用先进的护理方法,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常规护理方法,包含入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但常规护理方法没有与介入治疗相匹配,缺乏稳定的制度,没有应急响应机制,不符合当前的护理要求。风险管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方法,能够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针对性的服务,降低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该文选取自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患者,就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1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在2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3±4.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26~72岁之间,平均年龄(58.8±4.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在27~73岁之间,平均年龄(59.7±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过诊断,并采用介入治疗;②患者知晓护理过程,并签字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②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③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使用入院指导,给予健康教育,并进行心理疏导和生命体征监测。

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确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自身的职责。在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阶段,可以根据制度成立风险管理小队[3],由护士长领队,主管护师与护师作为组员,明确排班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推脱责任的情况。其次,推进护士分级制度。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避免护理人员浪费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护士的个性化分配;在风险管理制度中,需要推进护士分级制度,提升护理效率。最后,需要定期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制定处理办法。在收集到患者信息后,需要根据曾经出现的风险,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升护理的有效性。

1.2.2 开展护理风险教育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接受护理风险教育,并接受最终考核,考核通过才能够持证上岗[4],不过的需要补考。护理风险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高防范的意识。除了定期的护理风险教育,还可以展开组内的护理风险教育。以风险管理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的经验分享和实例论证,探讨患者的护理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医院交流、名医研讨会等形式,通过多种方式,宣扬护理风险教育,将护理风险教育通过文字、视频、图片进行传播,提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护理风险意识,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1.2.3 规范患者日常行为  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进行健康知识宣讲,让患者了解介入治疗护理阶段的注意事项,结合违反注意事项的案例,让患者了解违反注意事项的后果。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才可以进行接送,接送期间需要遵守护理风险有关条例,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联系电梯管理,缩短患者的运送时间。在患者做出违反风险管理条例的举动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劝阻,并与患者积极沟通,如沟通未果,需要告知法律条文,明确责任。当出现护患冲突时,需要保持冷静,减少不理智行为的发生。

1.2.4 明确护理各项制度  护理人员是风险管理的实施者,需要提升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以提升风险管理的质量。管理层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奖惩的有关制度,并对医院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展示,取得一致同意后即刻实行,如存在疑问,可以进行修改和商定。在护理人员出现护理事故时,需要追究到责任人,并进行表单的填写,追究护理人员的责任。除了奖惩制度,还可以制定休息制度,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对护理人员的心理造成影响,因此,可以制定科学的休息制度,并定期开展心理课程,保持护理团队的活力,提升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医院可以设立监督岗位,监督风险管理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及时予以反馈[5]。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文书规范、沟通能力、操作水平等多个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满意度自评表,让患者填写表单,并就满意度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很满意与不满意。非常满意≥90分,很满意<90分且≥70分,不满意<70分。(非常满意例数+很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总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与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中,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满意度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5.1%、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介入治疗需要在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使用穿刺针、导管等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是微小的创口,将特定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6],在护理阶段需要与之匹配的护理手段。常规护理方法,包含入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护理方法相对简单,没有形成制度,更没有应急响应机制,而风险管理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管理,并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护理效果显著。

在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是核心,强调了护理人员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小队的方式进行护理,推进护士分级制度,提升护理效率,信息收集与整理,让搜集的信息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展护理风险教育,范围涵盖护理人员及患者,其推动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化,采用考试的方式,让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上岗,组内讨论、医院交流、名医研讨会等均为补充形式,在护理阶段,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护理风险宣传。规范患者日常行为,需要加强护患沟通,帮助患者,了解患者病情,设定急救手段,降低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划分责任,降低护患冲突的发生率。明确护理各项制度,包括奖惩制度和休息制度等,目的是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减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医院可以设立监督岗位,将风险管理落实到位。

风险管理需要形成完善的制度,并且能够有序执行,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监督岗位,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观察,使用填写表格进行约束,降低因护理人员失误引发的事故发生率。同时,医院要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用奖惩等手段,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热情,结合医院的文化建设,将风险管理落实到位。医院内可以展开普法宣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划分责任,提升護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风险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式,需要管理层和基层护士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5.1%、80.5%(P<0.05)。这两组数据说明了,在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降低护理风险,明确护理制度,对于提升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南.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分析[J].双足与疾病,2017,12(23):92-93.

[2]  王莉莉.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9,8(23):72-73.

[3]  温小晓.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43):180-181.

[4]  李淑芳.风险管理在介入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评价[J].医药卫生管理,2018,12(45):103-104.

[5]  平秀琴.介入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引入与意义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84):190-191.

[6]  方元.介入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J].医药卫生管理,2018,8(16):130-131.

(收稿日期:2020-01-12)

猜你喜欢

管理质量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浅析提高高校档案过程管理质量的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
从存货角度窥探管理质量
关于提升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思考
论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