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柔软冰袖带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应用

2020-07-23吴利娟刘春香

关键词:冰袋贴膜皮疹

邱 玲, 吴利娟, 刘春香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 泌尿外科; 2. 肿瘤内科, 广东 广州, 51023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和长期输注高渗刺激药物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有效且方便的静脉通道[1-2],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患者在带管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 其中以皮肤过敏最为常见, 表现为瘙痒、红疹以及小水泡, 甚至出现皮肤破溃和感染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常采用增加敷料更换频率、使用昂贵敷料或药物外敷等方法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但上述方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本研究采用一种自行设计的PICC柔软冰袖带(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201520589977.1),并将其应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12月在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皮肤温度感觉正常,置管侧肢体无静脉血栓;②置管时间>2周,且预计留置时间>4周;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不稳定、病情危重患者;②伴有皮肤瘙痒、皮疹/皮损等皮肤病;③生活不能自理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列。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自身原因发生意外脱管,重新置入PICC,因此退出研究;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病情恶化而死亡。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52±8.6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39例,初中以下11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23±9.4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39例,初中以下11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柔软冰袖带的设计: PICC柔软冰袖带由袖套(图1)和冰袋(图2)组成。袖套内侧设有口袋,口袋上设有进口,进口上有拉链,袖套的拉链上设有调温布,共2片。口袋内盛装冰袋。袖带的两侧分别设有魔术贴的公扣和母扣。冰袋包括多个置冰单元,2个相邻置冰单元之间设有连接带。

1.2.2 使用方法: 对照组根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所涉及的PICC维护流程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每次用药时抽回血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冲管使用10 mL或以上规格的专用冲洗装置,输液完成后封管液量大于导管加延长管容积的2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PICC使用期间每日维护,使用间歇期每周维护1次。责任护士每日观察患者穿刺口及周围皮肤情况,当患者穿刺口出现渗血渗液或辅料松脱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若患者穿刺口出现局部瘙痒或皮损,可以使用低致敏性敷料或外用止痒药物。

注:2-口袋;4-进口;5-拉链;6-调温布; 3-1-魔术贴的公扣; 3-2-魔术贴的母扣。

注:10-置冰单元;11-连接带。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PICC柔软冰袖带。分别在早、中、晚餐后及睡前或皮肤瘙痒时使用,每次使用时间为10 min,皮肤瘙痒时适当延长使用时间,但不超过30 min,间隔时间>30 min。使用PICC柔软冰袖带时,从冰箱取出冰袋,在袖带上的口袋内装入冰袋,并用固定件将袖带固定在贴膜或皮肤瘙痒处。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可以选择性将调温布翻置于皮肤和冰袖带之间或者将调温布翻置于冰袖带外侧。调温布数量为2片,可以更好地适用于不同人群,拓宽调节接触皮肤的温度范围。当冰袋达不到止痒所需温度时,可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更换内置冰袋。

1.3 观察指标

1.3.1 皮疹/皮损的发生情况: 评估PICC贴膜处皮肤出现皮疹/皮损的发生情况。PICC贴膜处出现皮疹/皮损属于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MARSI的判定由PICC专科护士和皮肤科医生会诊后确定。根据国际皮肤护理和造口协会形成的专家共识[4],将MARSI定义为移除医用粘胶后皮肤出现持续时间≥30 min的红斑,伴或不伴有瘙痒、水疱、糜烂或撕裂等皮肤异常的症状。

1.3.2 贴膜处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 患者皮肤瘙痒为主观感受,参照疼痛数字评分法,建立瘙痒数字分级法,用0~10个数代表不同的瘙痒程度,分级越高瘙痒程度越严重。0级表示无痒感;1~3级为轻度瘙痒,表现为有瘙痒但能忍受,睡眠可不受或轻度干扰;4~6级为中度瘙痒,表现为睡眠明显受干扰,皮肤有不同程度的抓痕;7~10级为重度瘙痒,表现为不能入睡,皮肤有出血性抓痕,有皮损,影响日常生活,需采取止痒药物处理。当患者PICC贴膜处出现瘙痒时,由PICC专科护士使用瘙痒数字分级法对其进行动态评分,以患者瘙痒发生后的最高得分作为其瘙痒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

1.3.3 贴膜更换的频率: PICC贴膜常规更换敷料的时间一般为7 d更换1次,当出现贴膜松脱、潮湿、卷边或渗液渗血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皮疹/皮损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皮疹/皮损,对照组有6(12.00%)例发生皮疹/皮损,观察组皮疹/皮损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贴膜处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5(10%)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对照组15(30%)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2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贴膜处皮肤瘙痒情况对比[n(%)]

2.3 2组贴膜更换频率比较

观察组平均(6.98±0.14)d更换贴膜1次,对照组平均(5.02±0.89)d更换贴膜1次,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观察组更换贴膜的频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传统的冰敷带不适合PICC患者,既不能有效贴合患者手臂皮肤,又不能调整合适的冰敷温度,使用不方便。本实用新型冰袖带包括多个置冰单元,2个相邻置冰单元之间设置有随意弯折的连接带,可以使冰袋更好地与皮肤贴合,并且设计了调温布,可根据温度变化来调节合适的使用温度,达到有效冷疗,防止冻伤的发生。冰袖带固定件为魔术贴,魔术贴方便使用者自行操作,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自制PICC柔软冰袖带对于降低患者皮疹/皮损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既往研究[5]表明,皮肤温度的变化影响个体瘙痒的强度,低温刺激可直接作用于介导瘙痒的感觉感受器发挥止痒作用。冷敷疗法可以使皮肤血管收缩,抑制血管渗出,具有止痛、止痒作用。

Enwemeka等[6]将冰袋作用于16名健康志愿者的股四头肌,结果发现冰袋治疗中只能显著降低皮肤表皮面积皮下1 cm处的温度,深部组织的温度无明显降低;但是治疗结束后皮肤表皮及皮下1 cm处的温度快速升高同时深部组织的温度逐渐降低,至治疗后20 min深部组织的温度反而比皮肤表面及皮下组织的温度低。这种温度梯度的改变促进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利于消肿和致痛物质的消散,促进局部伤口的愈合,防止皮肤损害的发生和进展。此外,赵桃月等[7]研究表明冰敷法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每次冰敷的时间都控制在30 min以内,防止长时间的冷疗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本次观察组无冷疗相关不良反应出现。

PICC贴膜常规需每7 d更换1次,当患者贴膜处出现松脱、穿刺口渗血、渗液等情况时需及时更换[8-9],但反复揭除胶布会导致剥离角质细胞脱落数量的累积增加,皮肤表面结构被破坏,经皮失水量增加[10],反复揭除粘胶剂,尤其是在皮肤同一部位反复操作,也是导致黏胶性皮损重要原因[11]。观察组因使用了柔软冰袖带,能有效抑制汗液的分泌,降低皮肤瘙痒的发生风险,患者挠抓贴膜处皮肤次数相对减少,发生贴膜松动的情况也相对减少,因此更换贴膜频率降低。

综上所述,自制PICC柔软冰袖带操作简易,设计人性化,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感受调节冰敷温度,柔软冰袖带与皮肤的贴合度较好,调温布的使用减少了冷疗冻伤的发生风险。PICC柔软冰袖带的使用降低了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皮疹/皮损和瘙痒的发生风险,延长了PICC贴膜的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冰袋贴膜皮疹
冰袋固定装置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与研究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处理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某贴膜机设计
小小冰袋作用大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贴膜暴利:批发2元零售200
未来几年贴膜行业 DIY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