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视角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措施分析
——以浙江农林大学科研人员问卷调查为例
2020-07-23王陈燕谭天敏章晓燕周厚奎
王陈燕 谭天敏 章晓燕 周厚奎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一、引言
高校在我国科研创新,特别是基础和原始创新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逐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我国高校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呈现井喷之势,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然而当前经费管理上的落后观念和僵化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科研创新能力的激发和科技人员创新意识的激励[2]。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为科研人员松绑、提高科研人员自主权、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127号)等文件。这些文件的落实需要一个过程,目前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对政策的执行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3]。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加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放管服”改革,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试图从科研人员的视角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能激发科研人员积极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并从行政管理人员视角提出了改进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
二、研究方法
浙江农林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在普通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文本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针对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通过腾讯问卷制作了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问卷调查,通过微信和QQ进行问卷的投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363份,回收有效答卷164份,回收率45.6%。在164份有效回收的问卷调查中,科研人员的总体概况如图1-图2所示:图1为科研人员性别分布,其中男性91人占比55.5%,女性73人占比44.5%,男性略多于女性;图2为科研人员年龄分布,其中35-45岁91人占比55.5%,其次是30-35岁36人占比22%,30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人数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5.5%和17.1%。
图1 科研人员性别分布
图2 科研人员年龄分布
三、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建议
(一)下放预算权限,加大激励措施。国办发〔2016〕50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和间接经费比重的规定都有较大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是“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根本目的。这些政策的实际落地生根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高校需要在国家大的政策指导下,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进一步简化经费预算的科目,将预算调剂的权限下放至项目承担人,简化相关调剂审批的流程,尽量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限时办结,提高办理效率。对于参照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省、市一级的科研项目也需要尽快给出实施办法,下放预算调节权限。对于间接经费中的激励费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比例,目前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中,项目组成员的创造性劳动的价值体现还是远远不够的,图3中给出了问卷调查中“间接经费是否能够合理体现项目组成员的创造性劳动的价值”的结果,其中选择“完全不能体现”和“仅能部分体现”两项占比分别高达18.3%和45.1%,选择“基本能够体现”的占35.4%,选择“完全能够体现”的仅占1.2%。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在目前间接经费比例已经提高和加大激励力度的情况下,科研项目的智力成本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特别是对数学、理论物理等完全依靠智力的科研领域,科研人员在自身收入不高,又不能从辛苦的科研智力活动中获得合理的回报,必然影响其投身科研的积极性。
图3 间接经费是否能够合理体现项目组成员的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二)优化报销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科研人员普遍抱怨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死板,钱难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图4给出了“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的问题调查结果,其中有74.4%的科研人员选择“经费报销制度死板,报销手续烦琐”的选项,69.5%的人选择“经费管理死板,不够灵活”,58.5%的人选择“项目经费中,不能合理体现项目组成员的创造性劳动的价值”,34.2%的人选择“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报销等制度宣传不够”。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解决目前经费使用难的堵点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报销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目前的财务报销制度还是不够人性化,要求提供的报销材料多,对原始票据的归类整理手续烦琐;在采用预约报账系统以后,虽然减少了现场等待的时间,但报销的周期被人为地拉长,许多人抱怨报账不及时,发现问题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不如面对面沟通的效率高,有时候反而更麻烦。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在符合财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对报销流程进行再改造,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通过更优质的服务提高科研人员的满意度。
图4 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
(三)加快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落地。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是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研人员投身研究的积极性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政策的推出得到了科研人员的热烈欢迎和期待。从图5关于“您对国家可能试点推出的下列哪些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较为期待”的问卷显示:选择“科研经费报销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占81.7%,选择“科研经费报销流程的智能化和简单化”的占69.5%,选择“科研经费使用的包干制”的占53.7%,选择“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制度”的占29.9%。从调查发现,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松绑的“放管服”改革普遍为科研人员所期待,从投票结果上看,大家对经费报销的流程的简化和服务的优化最为期待,其次目前已经开始试点实施的“经费使用包干制”对科研人员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相应随着这些政策在未来逐渐的落地实施,必将极大的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
图5 您对国家可能试点推出的下列哪些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较为期待
四、总结
科研经费的“放管服”改革是为科研人员松绑,让科研人员将精力主要集中在研究上的重要措施[5]。本文通过对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当前科研人员普遍比较期待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下放预算权限,加大激励措施;第二,优化报销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第三,加快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落地等几个方面。本文的研究从科研人员的视角入手,分析了阻碍科研人员创新的制度,并从行政管理人员的视角提出了未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可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