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背景的乡村景区公共艺术设计探析

2020-07-22江依娜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

江依娜

摘 要:随着景区建设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公共艺术应运而生,公共艺术开始适应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文章从乡村景区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出发,分析了当前乡村景区公共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乡村景区;公共艺术设计;旅游开发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及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促使传统的东西方文化相碰撞,公共艺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近年来,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艺术形式,鼓励了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参与到风景名胜区的艺术建设中来。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广泛的艺术形式,在我国逐渐进入艺术研究的视野。随着国内对旅游区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特别是一些具有特色的乡村景区正在大力规划建设中。公共艺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也引起了许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伴随着乡村景区的建设,乡村景区公共艺术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范畴。

一、乡村景区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

公共艺术是一种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逐渐成为公众对当代景观发展和风景名胜区质量测评的重要体现。在当代,许多公共艺术以“混合”的形式出现,比如传统艺术符号和现代流行元素的相互作用,但其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强调以人为本,其目的是在风景名胜区中创造新的活力。

20世纪中叶以来,欧美艺术家提出了“环境艺术”一词,把人与空间的关系放在首位。乡村风景名胜区的公共艺术主要是面向景区游客和景区当地居民的,更多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当今公共艺术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乡村风景名胜区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具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以及启蒙公共美学的美学价值,这在乡村景区独有的民俗风情和乡土传统文化中体现较为明显。特别是在我国人口众多的农村小城镇,公共艺术所体现的社会与人文价值可以更好地引导当地民众积极参与地区的文化保护与乡村建设,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区归属感。乡村景区的公共艺术设计相关作品,从设计之初就强调了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与特定空间环境的统一协调,从而美化和改善了乡村景区环境空间。乡村风景区公共艺术设计也具有传承历史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文化功能,这正是因为乡村风景区的艺术设计通常是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环境中,受众相对较多,所以在题材和内容等方面都承载着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通过这种表现形式的公共艺术,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设计者的情感和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促使人们感受到地域特色文化的美。

乡村景区公共艺术设计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主题和内容上。乡村风景名胜区公共艺术设计的故事、神话、传说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反映了乡土风情和美好生活场景,这些题材都来自于创作者对生活中分散的元素进行的提炼和丰富。乡村景区公共艺术设计者通过艺术创作,选择符合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内容,进行创作组合,并在乡村风景区公共空间中画出,既能表现地域特色,又能起到标识和引导场所的作用。同时,作品鲜明的主题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甚至起到道德教育、知識启蒙和情感影响的作用。

二、乡村景区公共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艺术形式表达

从乡村景区的本质来看,景观环境、设施的质量以及景区的设计是促进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提升公共环境的艺术形式,如果得到良好的应用,会为景区的观光提供更多的机会。景区内需要进行通过艺术形式的表达,向游客传递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彰显当地的人文环境、公共环境建设与时代发展的氛围。当人们对公共艺术进行欣赏时,他们会被景观吸引,从而了解区域内的文化发展、时代进步,以及景区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我国公共艺术表现形式单一,景观设计大多以历史人物的雕塑为主,随着时代的变化,由于公共艺术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促使游客审美疲劳,对景区的旅游发展产生了影响。在乡村的公共环境建设中,需要根据当地乡村的艺术特色利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当地不同的文化环境,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缺少本土文化特色

公共艺术设计需要与景区整体的艺术风格相契合,传达景区的整体文化精神。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景观,而且要体现当前鲜明的文化氛围,许多乡村景区的公共艺术缺乏地方特色,与乡村景区的环境不协调,所以不能营造乡村的艺术氛围。比如很多雕塑模仿国外的设计风格,忽视本土文化,导致地域特色的消失。乡村风景名胜区是以地方特色为核心,结合当地的艺术特色、民俗进行设计,根据区域内文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技术对公共区域进行规划。在乡村的建设中,需要了解当地乡村特色,在设计时融入其中,更好地展现乡村特色。乡村的景区建设在不断进行,一些乡村景区的建设一味地追求特殊性,忽略了当地的乡村特色,形成了与当地文化不相符的景区,盲目追求创新也导致了乡村建设的止步不前。乡村建设中,需要积极创新但是不能脱离对当地文化的展现,需要独具当地的乡村特色,展现当地乡村特殊的民俗文化。还有一些乡村景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当地经济不发达,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日常维护。此外,部分乡村景区的村民对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缺乏认识,在追求乡村景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致使部分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对当地文化遗产构成威胁。

(三)缺少健全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乡村风景名胜区的公共空间发展受到了干扰,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一些污水和垃圾不能及时清理,造成大气、水、土壤严重污染,缺乏公共安全性,居民生活环境被破坏等。乡村景区的发展是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但目前存在一些乡村景区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在公共艺术设计和规划农村风景区的过程中,虽然注重乡村景区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但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服务也必须到位。如果乡村风景区管理体制运行不畅,即使地方公共艺术设计能够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也可能会在实际开放和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新的阻碍和困境,比如景区服务质量不高、景区公共艺术设计宣传效果不佳等,这样公共艺术的建设也不会完全起到作用。

(四)缺乏公众参与建设

从我国部分乡村风景名胜区公共艺术建设与发展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公共艺术与地域特色相结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当地经济,也提高了居民的地方文化意识,但好的公共艺术本身是要符合当地人的审美与文化观念的。由于一些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缺乏公共性、互动性的考虑,没有激起公众的参与热情,因此无法给公众带来深刻的印象。在公共艺术设计中,一些设计师没有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并且乡村景区居民也没有积极参与公共艺术。另外,一些乡村景区的公共艺术建设,只是单纯地模仿大城市的公共艺术,没有充分考虑乡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大量复制修建的建筑,盲目抄袭,这种做法既不能传承当地文化,突出个性,也没有表现出乡村景区鲜明的地域形象特征,甚至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每个乡村景区的外形都一样,缺乏特色,可能导致公众对类似乡村景区的印象一落千丈。

三、乡村景区公共艺术的设计要点

(一)体现地域文化与乡村特色

乡村风景名胜区的公共艺术设计不仅是形式的表现,更是乡村建设风景区的价值体现。乡村景区的展现,是根据公众的审美对当地的艺术风格进行设计,利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加强艺术表现。建设不同的艺术特色,激发当地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当地的艺术氛围,调动乡村景区的建设积极性。美国城市规划师沙里宁曾这样说过:“让我看看你们的城市,我就能知道这个城市的市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公共艺术作为实用艺术,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地域性公共艺术应体现地域性民俗传统,使之更具地域特色,并被当地人民广泛理解和接受。遵循这一原则,在进行乡村风景名胜区公共艺术设计时,要准确反映当地的文化和精神,在了解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一个好的公共艺术设计应该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展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空间,传达文化内涵也都是公共艺术的出发点。坚持“乡村”的文化元素,是真正体现乡村景区地方特色和文化的中心,具有永恒的卖点和竞争力。因此要尽量利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筑材料,营造出具有自然特色、地方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公园景观。同时还要注重尊重当地民族习惯,在乡村风景名胜区的设计和创作中,设计师应在长期不断收集、整理和积累地域、民族、民俗、信仰知识的基础上,整合各地能充分突出乡村文化的设计元素,并融合自己的创意,只有这样,公共艺术设计才能鲜活生动,才能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此外,乡村景区公共艺术设计的规划者还应该根据当地情况,从总体形象上对乡村风景区的规划功能进行合理的区分,建立适合地域文化和地方民俗的乡村风景名胜区公共艺术。

(二)加强公众参与

公众的参与与互动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首要前提,也是艺术宣传在乡村景区公共艺术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当地人们参与乡村风景名胜区公共艺术设计,可以更有效地体现村民的主导作用,他们参与到乡村的艺术建设中,提高了当地村民对传统文化、民族风俗的了解,促进了当地的艺术文化氛围营造,加快了乡村良好建设。乡村景区公共艺术的设计,要通过充分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形式,来美化和改造乡村景区的公共空间。公共艺术作品的质量与当地村民的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当地居民的参与度越高,越能体现人民建设乡村景区的意愿,促进人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乡村风景名胜区公共艺术的建设,需要根据当地村民的需求,企业与村民进行沟通,听取村民的建议,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加强乡村建设氛围,让村民意识到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乡村收入的意义。同时让村民参与到建设中,让村民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公共艺术的建设,提高村民对公共艺术的接纳性。同时,乡村风景名胜区的公共艺术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共艺术是一件可以供人们参与的作品,公众参与不仅指当地人参与设计和建设公共艺术,更重要的是公共艺术设计能够调动公众的参与与互动,让人们身处于自然景观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公共艺术景区,形成独特的艺术氛围。

(三)注意维护生态环境

公共艺术的建设需要在自然环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保证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杜绝对大自然的破坏。当地的艺术环境设计,需要保证绿色生态的发展,在区域内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提高自然环境的发展。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景观发展,保证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还要对地形、土壤条件、日照强度、水文条件等情况进行了解,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促进景区更好地发展。例如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进行水果的种植,在景区内发展农家乐,让游客体会到采摘的乐趣,当地的村民种植水果,也提高了收入,加强了景区的建设。在不同地区的乡村建设中种植不同的树木,通过大量的植被种植,改善景区的自然环境。同时,根据花的不同属性在不同的乡村建设中栽种,形成大片的花海,提高当地的景观设计水平。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需要深刻认识当地的生活环境、当地的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加强对景区的建设。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加强风景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共性,两者相互结合,体现当地的艺术特色。在一些公共设施的设计中结合当地的民俗,尊重乡土文化,对民间的艺术风格进行保留,促进地方生态文化与民间艺术的发展。

(四)加强管理制度保障

国家有关部门根据乡村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布了相关法律,加强对当地公共艺术发展的管理,对建设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建设过程中的制度保障。在乡村建设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要求建设的全部人员严格对待。在乡村景区建设中,具有科学合理的建设制度,对设计规划、建设、施工等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相关法律进行制约,也保证了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想要稳定发展自然景区,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章,设计不能理想化,需要结合当地的发展,进行适当的创新,对建筑设施进行优化。相关部门在建设乡村景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建立相关的控制制度,对设计进行严格的控制,也为今后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建议与处理办法。在公共艺术的建设中,需要尊重当地村民的意见,与村民进行协商,促进当地艺术的更好发展。当地政府需要重视乡村景区的建设,对制度的实施进行严格的监管。

四、結语

公共艺术不仅是环境艺术的体现,也是区域内文明的标志。在乡村景区设计中,需要尊重当地的社会发展,对当地的民俗进行了解,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建设过程中,要提高群众参与度,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在建设景区的同时满足生态环境的发展。加强对公共艺术的设计,提高乡村景区的设计,对区域内的建设进行管理。在建设完成后需要不断地进行宣传,提高乡村名胜景区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马磊.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本土文化体现[J].江西建材,2016(10).

[2]邱正伦,周彦华.论乡村公共艺术公共性的缺失[J].美术观察,2015(9).

[3]吴燕霞.村落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建设:以福建省屏南县廊桥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1).

作者单位: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
白沙古镇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