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慢行系统探析

2020-07-22张月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人性化设计城市道路

张月

摘 要: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日常出行安全度降低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城市居民对于功能单一、非人性化的慢行条件越来越感到乏味和不满足。其不仅表现在功能老化、缺失等安全性问题上,还体现在市民心理生理以及审美上对慢行条件的追求。一个理想的慢行系统必须要结合功能设计、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还有绿色生态设计进行。

关键词: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

慢行系统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对一个城市的交通网络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衔接城市交通与绿化休闲,是满足多元出行方式的必要条件,并且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机动车仍在城市交通结构中占重要比重,但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高品质慢生活,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绿色出行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城市的慢行系统设施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健康和幸福。因此快行系统占据主导地位的这一状态面临着改变。

一、慢行系统的主观需求

(一)社会心理需求

在各城市经济呈飞跃式增长下,市民的幸福感却呈相反趋势。处于各种“快餐式”状态中的人们逐渐听到心理需求的呼唤,渴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回慢生活,而慢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则是提高一个城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当一个城市具备足够优秀的慢行系统,人们的生活方式则必然深受影响,慢行系统对城市进步、市民幸福指数上升都有着重要价值。

(二)城市发展需求

不同的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都应该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现代人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体现为对回归的自然渴望、对文化的尊重、高度的享受和高度的情感多元性、自我娱乐和个性化倾向。[1]而如今城市已逐渐统一化、标准化、模式化,城市原有的多样化逐渐被剥夺。慢行系统就像是城市的“走廊”,连接城市各个功能区,通过对城市地形风貌、历史人文、自然风貌融合,整合城市规划的各个功能区,满足城市居民观光游览、生活出行、休闲健身、环境美化等多元化功能,促进城市发展。同时,慢行系统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更是城市绿色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功能性设计

就目前普遍城市的慢行系统来看,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和不合理的地方,而一个完整的慢行系统必须具有完备、安全、舒适、便利、美观以及文化等特性。慢行系统还要充分结合地理条件补充交通通行空间,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紧密联系,目的明确,提高效率,方便使用,从功能上尽可能追求合理化、人性化设计。

(一)安全性

快行交通的出行速度以及交通工具的多元化带来了诸多的城市交通安全问题,而慢行系统的缺失更是加重了安全隐患。还有如机动车挤占步道和自行车道,导致人车混行,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在我们生活中,没有进行区分的步道与自行车道随处可见,自行车道、步道与公交站台的衔接也没有合理接驳设计,这些设计无论从舒适度、便捷性还是安全性上来说都是糟糕的。

為保证各自的独立路权,减少快行交通和步道及自行车道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重置非机动车道的位置,降低机动车对慢行交通的影响。为降低路边停车对交通的影响,可以与道路两侧建筑停车场灵活结合,在公交站台停靠点对路边停车进行标准化,以减少停车对慢行交通的影响。在非机动车和行人较少的主干路上,彩色沥青铺装的路面可以通过视觉上的对比将非机动车及行人分开,做到路权分离,互不干扰。在自行车与公交站点的接驳处,则可以通过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来解决,并完善人行横道过街处的标志标线来引导行人正确、安全过街。[2]在路口交叉处和过街等待区,确保步道和自行车道的连续性,以及标识系统的完善度,避免断点的出现带来安全性问题,解决快慢交通之间的冲突。

(二)连续性

在目前很多城市,慢行道路的断头街巷并不是少数,甚至还会出现盲道中断,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慢行系统的连续性。慢行系统想要连贯就必须结合城市道路布局、公园、滨水、绿地等空间进行,形成连贯的慢行交通系统网,保证交通的畅通性。

同时,慢行系统也要与其他交通合理衔接,协调处理人车关系,明确道路网络功能及其服务主体的层次性。在人车冲突地区要格外注意,做好无缝衔接,使其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紧密联系,目的地明确,提高效率,方便使用;处理好出入口及过街设施的设计,完善通道及站台宽度标准和标识系统;在遇到与铁路、河流、公路等交通交汇时应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施工技术等保证继续通行;根据途经地区的不同区域、不同情况,改变疏密程度,有效改善交通网络的畅通连续。

(三)舒适性

研究表明,一个良好的慢行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绿色出行的欲望,为城市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其中设施的设计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如多宽的人行间距、多高的休闲座椅,乃至多长的公交车站),道路的规划和布局是否合理,人流动线是否矛盾,空间是否足够,功能是否完善,环境是否舒适,是否真正为出行人全方位考虑,这些都体现了其舒适性。因此,结合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设计的作用是提高出行舒适度、增加生活幸福感的高效途径。此外,城市景观的雕塑小品、休闲座椅和园林绿化等,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绿色交通系统的舒适性及实用价值。设计中,景观要随道路功能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变化,创造符合城市肌理、富有人文关怀及城市特色的街道。[3]力求设计在经济高效的基础完善上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建设出特色的慢行系统。

勒·柯布西耶最早提出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引入立体交通。同样,在城市用地矛盾尖锐的大环境下,一个立体的慢行系统可以打破空间上的限制,打通与周边功能区的内外空间,更好的与其他交通更直接便捷地连接,使出行者通行更为便捷,还可以获得更加舒适的慢行空间。同时可以采用新颖动感的形态,强化视觉效果,增强出行者的舒适体验感。

(四)便捷性

从空间上来说,慢行系统需要把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合理连接好,促进其联系,形成方便出行的慢行条件。各功能区的实际需求、功能定位、人流密度、地理位置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都需要经过严谨的分析,打造一个有效便捷的出行环境。

在如今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统计等这些高效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精准分析,降低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从时间上实现便捷。出行的效率得到提高就是便捷性的体现,这也是智能化时代必然的趋势。如某一个设计场地不同时段活动人群是什么特性,更偏向于哪类消费等。此类数据侧重于分析空间使用者的行为,以及人和空间交互情况,表现出反馈周期短、灵敏度高的特点,比较理想的情况是针对特殊场地布置空间传感,形成稳定的空间数据平台。[4]

三、人性化设计

随着现代主义风格席卷全球,以及受后来发展的国际主义的影响,全世界都在追求乏味的功能主义形式,关于人性化的考虑也总是被框在形式架里。而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需求是多样的,必须在原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基于不同人群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等,不断优化系统,让出行体验越来越人性化。在技术上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人工智能,提高系统的服务效率,满足各种不定性变化需求。人性化的环境会加强出行者对慢行系统的依赖感,使市民选择绿色出行。

儿童、老人、孕妇这些行动力比较弱的人群是需要关注的重要人群,他们有和常人不同的特殊需求。如老年人相比而言更不易识别颜色,所以应注意颜色的纯度、亮度和饱和度对其标识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使整个慢行系统的标识对老人来说起到有效作用,所以需要通过对色彩、材质、铺装以及形式实际落实这些人性化的关怀。

四、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反映一个城市基础设施建筑的水平,是一个城市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明的标志,在对出行的无障碍环境有着影响的同时,对连接的周边各功能区、各建筑业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5]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明确提出:“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慢行系统是一个造福所有群体的公共建设,而如今国内的慢行系统总是会疏忽对残疾人的考虑,很多的无障碍设计也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对残疾人心理的研究和分析。生活中盲道中断或被无意有意擠占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慢行系统中对于盲道的设计,可以通过特殊的颜色来划分空间,使有正常视力的人可以通过色彩来区分,并与盲道尽可能保持距离。在形式上,盲道可以完全区别于普通行人的道路,满足隔离的功能,在形式上又完美融合,让所有人无形中培养潜意识,给这些残疾人让路,从残疾人需求出发,增设无障碍设施,保障残疾人在慢行系统中的出行。

五、结语

在现代化城市下慢行系统的功能会愈来愈丰富,所涵盖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愈来愈复杂。虽然在国外慢行系统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领域,但我国,慢行系统这一概念还未被大众熟知,因此针对性的研究欠缺,慢行系统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并且慢行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极为复杂,要求多个专业的合作,中国慢行系统的实际落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慢行系统也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标志。以智能化来提升效率,以功能化来保证使用,以人性化来实现绿色活力,打造一个时间、空间、环境以及视觉感官上完美舒适的慢行系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设计上还要充分发挥功能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以及可持续设计的意义,打造安全、舒适、质量、形式、功能、美观、人性化等多元化的慢行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启新.室内设计工作中的设计思维[J].艺海,2016(12):103-104.

[2]申婵,刘明林.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综述及其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15(4):12-15,97.

[3]秦茜,袁振洲,田钧方.绿色交通理念下的慢行系统规划方法研究[J].规划师,2012(S2):5-10.

[4]曹哲静,龙瀛.数据自适应城市设计的方法与实践:以上海衡复历史街区慢行系统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7(4):47-55.

[5]曾欣慰. 城市文化建筑无障碍环境设计现状之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

作者单位:

淮南师范学院

通讯作者:

周晖晖,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无障碍设计人性化设计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无障碍专用座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