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不是人生最后的战役

2020-07-21王燕

科教新报 2020年28期
关键词:失利名校考试

王燕

“感觉自己高考失利了。”7月7日,高考学生肖肖(化名)走出考场后,情绪低落地和母亲说。

听见儿子说高考可能失利,张女士竟然说不出一句宽慰儿子的话,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她感觉“梦想破灭”。“我时常在梦里梦到儿子考上名校。”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当年高考因紧张导致发挥失常。

“我把‘上名校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现在,我的人生已经没有意义了。”母亲的眼泪让肖肖怨恨自己“不争气”,他感觉自己的未来黯淡无光。

“高考失利”是一个让人痛苦万分,不想直面的话题。考试前,它是许多家长和考生的焦虑源,考试后,它是万千家庭的噩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硕士,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备课组长、生涯发展指导中心主任袁春龙表示,他曾经多次在高三的心理辅导中被学生问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会因为担心自己高考失利而陷入巨大的焦虑中,这种焦虑会严重影响学生当下的学业和生活,让他们因为恐惧而选择不作为,同时产生很多诸如“考砸、失利了人生就完了”的想法。

每每遇到有这样困扰的学生,袁春龙都会邀请这些学生完成一个故事续写的任务,任务的具体要求如“请完成故事续写,高考失利后,我的暑假是(从情绪、想法、行为上具体描述)——”。

学生们在初次续写故事的过程中,续写的内容往往是灰暗而绝望的,最常见的答案诸如“宅在家,无所事事,体验到无意义感”“经常和父母发生争執”“没面子,拒绝和同学相约出游”……这确实是大多数同学对高考失利后自身状态的常见认知,因为高考影响深远,考生和家长往往会对其看得太过重要,从而导致认知走向极端,出现“失利=人生完蛋”的想法。糟糕的是一旦认知走向极端,情绪和行为也会出现问题。因此突破已有的、固化的认知,建立更加多元和合理的认知,能有效地促进发展。

因此在初次续写后,袁春龙会尝试向学生发问,第一类问题是建立多元化认知,常见的问题是“除了这样的结果,还可能有其他什么结果”“还有没有更积极一点的结果”。学生在思考后的回答,往往更正向,比如“花时间处理情绪,开始复读”“难过之后,开始学习英语,为读大学、考研作准备”等;第二类问题是突破思维固化,常见的问题是“四年后的故事呢?”“七年后呢?”“十年后呢?”等,这个时候,学生一般会说“我通过研究生考试去了某名校”“可能在读博”“可能开始工作”等。

在续写完后,大部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会得到改善,他们也会更深层地意识到,“无论高考结果怎样,生活还在继续,超常发挥要追求自己的价值,正常发挥要追求自己的价值,失利也要追求自己的价值,而且高考也不是人生的全部。”这些认知的调整能帮学生更好地面对高考这件事,从而助力当下的行动,最终更积极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失利名校考试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失去,亦是另一种获得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意大利修宪公投“失利” 总理伦齐宣布辞职
浅论金门战役的历史意义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