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应相辅相成

2020-07-21赵奇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关系素质教育

赵奇

摘要:在我国,应试教育由来已久,是国民教育的基本模式,进入二十世纪,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和方向。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础之上的发展、创新和完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共同存在的两个方面,倡导素质教育而全盘否定应试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精英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9-0291-01

在中国说教育,开口闭口言必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但到底怎样理解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人们在认知上仍处在应试教育“沦落”到一无是处,素质教育徘徊在众说纷纭的阶段。“是什么”的问题搞不清楚,“干什么”的效率就一定会大打折扣。

自从有了“钱学森之问”,许多人更倾向于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2014年9月15日《赤峰日报》有署名吴学敏的文章,大谈教育创新,并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不是道听途说就是不懂装懂。

素质是综合概念,包括思想、修养、礼仪、文化、政治、体能、道德、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元素”,当然有的是根本元素,有的是基本元素,那么,素质教育也就是围绕这些“元素”来展开的教育。

我们的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糊里糊涂地以为批判应试教育就是搞素质教育。真是拆了西墙,东墙还没建起来。打着创新旗号的另类、颠覆常识的改革,让素质教育一起步就跑了偏、走了调。

素质教育中素质也应该包括应试素质或应试能力,应试素质是人的诸多素质中必备的素质之一,一个人从呀呀學语到彻底闭嘴之前,总要经过大大小小让你无法统计的考试,其中许多重要的考试,谁都无法逃避,所以说,应试教育并非一无是处,错的是一切围绕“应试”而产生的“附产品”——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等,败坏了数百年基业的传统教育。

如果不钻牛角尖,那么精英教育没有错。不可能人人都去研究原子弹或人人都去叫卖茶叶蛋。精英的评价和选拔总要通过一定的考试。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大木拄长天”式的更优秀的人才。

拿不下诺贝尔奖,回答不了“钱学森之问”,给应试教育按了千宗罪。千呼万唤,当代文学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与素质教育有关吗?要是应试教育出不了高科技人人才,时下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也未必就能培养出孙家栋、钱学森、袁隆平等功勋卓著的科学家。

北师大的于述胜教授在郭华教授主编的《读书与教书》中两次谈到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用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首先是中国文化——把做人的基础打好……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教人创新,而是教人学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常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把“创新”叫得山响,除了让人投机巧取之外,没有什么好处。”

“素质教育”的对立面是功利主义教育,包括政治功利主义、经济功利主义和文化功利主义,而不只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为己之学”;用《大学》的话来说,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为修身为本”的“修身”之学;用宋明理学的话来讲,就是“学道”——“学道”就是学做人;用道家的语言说,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教育。“无为”是说这个教育是不服务于特定功利目的的,不是一上来就要把学生造就成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无不为”是说任何社会功利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这个做人的教育、为人的底。”

于教授说得真好,围绕“做人、为人的底”开展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遗憾的是,我们的素质教育还在天天喊着“创新、创新”,把用理念构建的海市蜃楼当成真实的教育远景。教育的万丈高楼,“打底的教育”基础没夯实,不是“楼歪歪”就是“楼脆脆”。

王一赫在《走出基础教育的困局》(2014年9月15日《赤峰日报》)一文中说:“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像天上的彩虹,看着美丽,走起来却有些磕磕拌拌”。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教学改革行动诠释》、《教学实践论》.

[2]于述胜.《教书与读书》中对素质教育的论述.

[3]王一赫.《走出基础教育的困局》.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关系素质教育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