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素质提升策略解读
2020-07-21魏道玲
魏道玲
摘要:中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行业中属于特殊又重要的群体,但就整个中小学班主任整体而言,在职业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仍然还有需要提升的空间。而中小学班主任职业素养决定于学校对于班主任的管理,想要提升中小学班主任老师的整体素质,就需要学校执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政策。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素质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9-0249-01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可以看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一个需要较高素质和高要求的重要岗位。”班主任工作为何如此重要?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担负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學生学校生活中,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教学措施,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1.了解老师真实情况,兼顾困难
在中小学的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中,一方面要考虑到班级里老师们的搭配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校里众多老师的能力,要考虑到老师的个人情况,或因为家庭情况不适合当班主任,或课业繁重无力管理,这些都是学校要尽力考虑的切实问题[1]。
工作上学校要尽力解决,生活上学校也要重视关心,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没有后顾之忧下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
一切以学生为本,如果一个班主任不足以完全承担班级里的工作,那么可以安排双班主任制度,两名风格互补的老师互相协助工作,这样在工作中不会压力过大难以承担,在教学之中也可以达到尽善尽美。
2.明确班主任任务,扩大权利
在发布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满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内容囊括之多。但是现在的问题不是班主任的任务是什么,而是落实到班主任身上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造成这一切的是学校对于班主任的职责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如上课的职责应该由自己班级的各科任课教师教授,班级里成立的班委以及团支部则负责学生收费或者团组织工作。中小学校应该尽快明确班主任的职责边界,只有这样明确的、专业的工作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主动担当班主任这一岗位[2]。
但是也不能太过放权,每个学校的每个年级有十几个班,如果太过放权,由于每个班的班主任的思维都不一样,而每个班级情况都不一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保证班主任充分的自主决定权利的情况下,不偏离教育整体大方向。
3.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能力
班级管理工作无疑是对于班主任较大的考验,而每个人的能力各不相同,那么中小学校组织针对班主任的专门培训就尤为必要,但是纯学术的理论又显得过于天马行空,班主任因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原因很难抽出一块整体的时间来参加学校的培训营,所以就需要学校将培训打散,散布在班主任平时工作之中,每天发布小任务,每周发布总结任务,在零散之中见真性情,琐碎之中提升班主任的能力,另一方面好处就是这样长时间的培训也有利于学校明确班主任的真实能力。而且这样的培训要有其自有的灵活性,一对一、互帮、一对多等等形式,根据班主任的个人能力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定[3]。
学校也要重视改变班主任的想法,从经验转变为科研。以前做班主任重视的是经验多少,以后要重视的是老师对于教育学的科学研究,把对于教育学的研究看为新时代新风向下担任班主任的必备素质。当然经验也是重要的一项指标,无论是处理工作还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经验的班主任比起没有经验的老师自然是要老练许多。
4.完善考核体系,拒绝功利
有班主任自然也要有评价班主任的系统,考核系统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琐碎与复杂,这个考核就会很困难。现在的中小学校也有考核系统,但是大部分都是总结评价,这种考核就会稍显功利性,无法客观全面的反应班主任的真实能力。
如果想要彻底的考察班主任的能力,可以从三个考核点出发,一是学生的评价,他们是最能接触到班主任工作的人,班主任做的好坏他们知道的最清楚,二是任课教师的评价,他们是协助班主任的老师,他们对于班主任的评价也会比较客观,三是其他班级班主任的评价。通过这种互评,会得到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对于班主任的工作结果描述[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中小学校在各种方面上都取得创新,才能打造出符合新课标课改大时期的班主任,只有出现了这样的班主任,才能打造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教育着眼于未来,只有中小学校切实在以上方面做出改变,才能开创出班级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琴.区域中小学班主任素质提升的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2017(24):40-41.
[2]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01):52-58.
[3]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提升的干预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31-34.
[4]康文飞.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31(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