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二元背景下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关联分析

2020-07-21吴兆能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耦合度关联性城镇

吴兆能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13)

城乡差距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在长期的二元经济体制下,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消费需求与生活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城乡间的商贸往来明显增多,城乡差距也在逐渐缓和,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居民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又进一步拉近了城乡距离,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为消费升级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那么,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否存在耦合关联性,两者的耦合关系是否存在城乡差异?正确认识上述问题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依据。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截止2018年,全国仍然有56401万农村居民,占到了总人口比重的40.42%,庞大的人口规模所产生的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社会连锁反应,尤其在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的现阶段,消费差距的存在也导致消费升级与新城镇化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城乡差异,从现有研究来看,学术界对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也存在着不同呼声,众多研究中指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消费需求的扩大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城镇化与消费升级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认为城镇化是区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人口的空间集聚过程,极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与产业联系,也为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推动着消费升级的持续发展。[1]李红平在研究中指出,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有利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并且农村的城镇化过程所产生的消费引致效应要更加明显,其积极作用大致呈现出先强后弱的变化。[2]不过也有研究指出,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应存在着城乡与地域差异,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能够快速吸引社会资源的空间集聚,在短时间内促成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在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但是在发达地区,受到边际经济效应递减规律的影响,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应在逐渐减弱,尤其在部分发达城市这一现象更为突出。例如,雷潇雨、龚六堂认为,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带动居民的消费热情,也是促进消费率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区域差距的存在也对城镇化与消费需求的关系造成了额外影响,中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促进消费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更加突出,但是东部城镇化的经济溢出效应已经逐渐减弱。[4]不过,现有研究普遍基于回归分析的视角对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关两者的耦合关系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研讨。因此,笔者拟构建耦合关联度模型对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系统关联性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城镇化与消费升级耦合关系的城乡差异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为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与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提供实证依据。

1 耦合关联度模型与数据说明

1.1 耦合关联度模型

耦合一词反映的是系统各要素的内部关联性,耦合关联度除了反映要素之间数量上的关联变化,还反映在是否具有协同发展关系,一般而言,可以将耦合关联度模型分为耦合度与协调度两部分。以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为例,耦合度越高说明两者内在关联性越强,反之,耦合度越低两者的关联性越低;协调度越高说明新型城镇化与消费升级的协同发展关系越高,反之,协调度越低,两者的协同发展性越差。

1.1.1 耦合度模型

耦合度模型主要是对新型城镇化与消费升级是否存在关联性进行分析,耦合度指标的测算公式如(1):

C=2×[(URB×CU)/(URB+CU)/2]1/2

(1)

公式(1)中,C、URB、CU分别代表耦合度、新型城镇化水平与消费升级,式(1)中,新型城镇化与消费升级的取值在0-1之间,因此耦合度的取值也在0-1之间,根据取值大小可以两者的耦合度划分为不同阶段。[5]

表1 耦合度阶段划分标准

1.1.2 协调度模型

协调度模型反映的是新型城镇化与消费升级的协同发展关系,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2)

S=αURB+βUC

(3)

式(2)中,H与S分别代表协调度与综合协调指数,式(3)中,α与β反映的是新型城镇化与消费升级对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贡献份额,一般取等值,即α=β=0.5。从上述两式可以看到,协调度的取值也介于0-1之间,其阶段划分标准如下。

表2 协调度阶段划分标准

1.2 数据说明

1.2.1 新型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城镇化的表现形式来看,现阶段的城镇化过程主要分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传统表现形式,也是推进农村地区向城镇过度的重要依据,但是在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下,仅从土地划分的角度已经难以反映出新时代城镇化的推进过程,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人口比重首次超过了50%,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人口城镇化在衡量新型城镇化水平方面的重要性也明显提升,在众多研究中也对人口城镇化这一指标的有效性给予了肯定。因此,为了全面反映我国的人口规模在城乡区域的流动过程以及人口流动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笔者采用人口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代理指标,以年末城镇人口占比衡量。

1.2.2 消费升级

采用了非食品性消费支出比重作为消费升级的代理指标。从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食品性消费支出属于最基础型的消费内容,通常情况下,个体在满足食品性支出后才会寻求教育、保健等高层次的服务需求,随着非食品性消费比重的上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出逐渐优化的趋势,这也是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此外,为了客观反映城乡消费升级的不同水平,笔者在对新型城镇化与消费升级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别以城镇与农村为样本地区,消费升级分别采用了城镇与农村居民的相应指标。笔者采用了全国31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表3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消费升级的均值描述统计结果。

表3 各变量的均值描述统计结果

2009年0.6250.5860.4932010年0.6330.5860.5092011年0.6280.5940.5222012年0.6290.5870.5342013年0.6410.6210.5442014年0.6940.6590.5562015年0.6970.6670.5662016年0.7020.6750.5782017年0.7080.6860.590

从表3中可知,2000—2017年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在不断提升,以2005年为节点,在2000—2004年呈现出低水平增长,2005年后进入了高水平增长阶段,并且城镇化率在2010年首次突破了50%;同期城乡消费升级也表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城镇消费升级水平的变化更为平稳,而农村消费升级则呈现出更明显的波动上升过程。总体而言,新型城镇化与消费升级基本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并没有完全吻合,这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耦合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

2 实证分析结果

2.1 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变化分析

图1反映的是2000—2017年我国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与协调度的时序变化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图1 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耦合度的时序变化情况

图1反应的是全国层面2000—2017年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的时序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到,2000—2017年城镇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总体上在不断提升,以2005年为节点大致分为了两个变化阶段,2000—2005年耦合度呈现出较快的提升速度,2005年渐趋平稳;农村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但是波动变化更加频繁,2000—2001年耦合度有小幅下降,2001—2004年农村与城镇地区相似,耦合度也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2004年后进入了长期的波动变化期,除了2012年下降幅度较大外,其他时期基本上在0.491~0.497之间徘徊。对比城乡地区的耦合度数值可知,除了2012年外,其他时期农村地区的耦合度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说明农村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更为密切。为了进一步反映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系的空间分布情况,表4给出了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的省际测算结果。

表4 城镇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的省际分布

从表4中可知,2000—2017年我国31省区城镇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均介于0.4~0.5之间,即处于耦合对抗阶段,说明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对比各省区的耦合度数值可以看到,基本上呈现出由西部向东部递增的趋势,大部分西部省区的耦合度介于0.45~0.48,中部省区的耦合度普遍介于0.46~0.49,东部除了河北省外,其他省区耦合度均在0.485以上。农村地区的情况与城镇地区相似,各省区的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也处于耦合对抗阶段,东部省区的耦合度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耦合度均值尽管处于各地区的最低水平,但是仍然由内蒙古、重庆等5省区的耦合度超过了0.49。对比城乡地区的情况可以看到,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耦合度略高于城镇地区,东部则与此相反。总体而言,2000—2017年我国各省区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处于较低水平,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在城乡区域不存在明显差异性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2 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变化分析

图2反映的2000—2017年我国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的变化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图2 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协调度的时序变化情况

从图2中可以看到,2000—2017年我国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2005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阶段划分,2000—2004年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均介于0.4~0.5之间,即处于中度协调阶段,2005—2017年均介于0.5~0.6之间,处于高度协调阶段,2004—2005年处于过渡期,表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对比城乡地区协调度的数值可以看到,城镇地区的协调度一直高于农村,说明城镇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一致发展性更加明显。表5进一步给出了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的省际分布情况。

表5 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的省际分布

从表5中可知,2000—2017年我国城镇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表现为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东部协调度普遍在0.5以上,中部有一半省区的协调度在0.4~0.5之间,西部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度介于0.4~0.5之间,即意味着城镇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致性程度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逐渐增强。农村地区也表现出相似的情况,此外,农村地区协调度总体上低于城镇地区,并且对比各省区的情况可以看到,所有省区农村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均低于城镇地区,说明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总体而言,我国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相对较高,两者的同步发展关系较为明显,尤其在城镇与东部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也进一步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一致性在逐渐增强。

3 结论

笔者构建了耦合关联度模型对2000—2017年我国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关系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2000—2017年我国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存在一定的内部关联性,两者的耦合性相对较低,协调度相对较高;城乡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均表现出西部向东部逐渐增强的趋势;此外,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的城乡差异并不明显,两者的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从上述结论得到如下启示:

一是要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阻碍,重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乡镇企业发展,提高农村的商贸流通水平与市场化程度,为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6]

二是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对口支援等政策措施,改善区域间的贸易流通环境,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础,促进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缩小新型城镇化的区域差异。[7]

猜你喜欢

耦合度关联性城镇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文化边城镇远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抗磨白口铸铁化学成分自关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