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正“升温”

2020-07-21俞灵琦

华东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三省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文 俞灵琦

科创资源的开放共享,将加速科技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眼下,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话题在各大科技峰会上的热度不断升高,沪苏浙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对于科技资源流动共享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那么,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将给长三角带来哪些变化?如何使固有的科技资源流动起来呢?

共织“科技资源共享网”

当前,长三角正在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以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作为核心动力,开展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创新研究,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科技服务引领与突破的原动力,已成为三省一市科技人员积极探索的重点方向之一。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人才发展中心)、(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刘晋元认为:“科创资源的开放共享,将加速科技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瞄准区域内在需求,近年来,在科技部的指导下,三省一市通过“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建立协调机制,拓展资源共享,不断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2018 年初,三省一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出台《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018 年8 月,在沪苏浙皖四方科技厅(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各方共同商讨推进长三角科技资源一体化,达成了建设科技资源融通平台的合作意向。

2018 年10 月底,四地科技主管部门就在浦江论坛共同启动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下文简称“长三角平台”)建设工作。

2018 年11 月16 日,四地建设主体单位在第三届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贵州论坛上签署《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建协议书》,明确了建设责任。年底,上海市科委正式立项启动“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

凭借深厚的合作基础与扎实的建设进程,2019 年4 月26 日,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该平台以需求为导向,共建为手段,共享为核心,引导长三角地区各类优质科技资源的加盟,建立规范化的科技资源服务运营,实现长三角科技资源从信息共享向服务共享跨越,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此开始,长三角科技人员共同编织着这张“科技资源共享网”。

与此同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第四章第一节“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中描述了科技资源共享的发展规划,要通过加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推动大型科研仪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提升长三角地区联合原始创新能力,联手营造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生态,打造全国原始创新策源地,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

刘晋元表示,长三角平台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落实“纲要规划”的重要抓手,成为科技协同创新和服务的试验地和桥头堡。

一年来,长三角平台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需求为导向,共建为手段,共享为目标,数据化标、准化为核心,集聚长三角地区各类优质科技资源,建立科技资源服务运营体系,实现长三角科技资源从信息共享向服务共享跨越,力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公共服务品牌和示范基地。

长三角平台现已在苏州、南通、嘉兴、昆山等地初步形成了以共建研发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地方政策为引导,产学研合作技术研发联动为目标的跨区域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建设推进模式,为长三角科技资源服务区域创新探索了良好机制和有效模式。

打通三省一市科技创新资源数据

眼下,长三角平台是长三角地区集聚科技资源数量较多、范围较广、精细化程度较高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以三省一市的科技资源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纳入国家科技创新资源区域网络节点为目标,长三角平台尝试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与三省一市建立资源数据接口,实现科技资源的远程互知、互动功能,囊括了长三角区域大科学装置、仪器设备、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高新园区、服务机构、科研人才、科技政策等优质科技创新资源。

“通过这些优质资源,长三角平台正致力于打造三省一市的科技资源协同创新服务资源池,并与三省一市的相关科技资源平台达成了数据交换机制,为推动长三角科技资源协同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刘晋元谈道。

目前,长三角平台已集聚包括上海光源等在内的重大科学装置19 个,科学仪器31165 台(套),总价值超过361 亿元;各类科技人才20 万名;国家级科研基地387 家;加工梳理了2422 家服务机构的15700 余条仪器检验检测服务项目;整合国内外标准160 余万条。

未来,长三角平台将利用“云大物智联”技术不断链接三省一市各类科技资源,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的指导下,积极与国家级各领域科学数据中心和资源数据库对接,不断扩容和完善更新各类资源数据库,打造多中心、多入口的长三角平台网络服务窗口,做到科研能力与科技成果的“显性化”,逐步建成“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深入跟踪研究各类科技资源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支撑。

另一方面,长三角平台还摸底科技人才信息,汇聚长三角科技第一生产力资源。

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一直都是长三角平台的核心优势之一。

据刘晋元介绍,长三角平台正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为核心,对三省一市的科技人才总量信息与数据进行排摸调查,对基础科学、应用研究、实验技术、成果转化及科技管理多种类别的人才信息进行汇集和分析,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科技人才库,研究建设长三角科技人才数据看板及人才画像等服务功能。目前,长三角科技人才板块已集聚20 余万名科技专家信息。

未来,长三角平台科技人才库将结合各地产业布局发展需求,采集研究相关领域科技人才数量、分布、成果产出等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长三角科技人才知识图谱,为相关部门掌握人才信息提供依据,为选人、用人单位提供咨询。

为了进一步服务好长三角区域内创业企业和业内机构,长三角还挖掘“互联网+”服务模式,提升科技资源服务区域辐射力,进而打造长三角科技资源服务共同体,构建科技资源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创新券在长三角资源共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长三角平台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券的跨区域使用。通过梳理长三角各地区的科技创新券政策,与江苏的苏州、南通,浙江的嘉兴等地先后试点推进科技创新券互联互通,促进当地出台政策,将上海的科研仪器设施、科研基地服务项目纳入三地的科技创新券政策支持范围内,主动对接当地政策平台,已实现资源联动、政策互通,加速了科技资源在长三角区域的流动,降低了长三角区域的整体创新成本,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2019 年,上海670 余家服务机构的10800 台(套)大型仪器,为嘉兴企业提供区域服务项目1.3 万项,包括仪器共享、检验检测、研发设计、情报信息等。嘉兴企业通过使用上海服务资源能够享受嘉兴科技创新券政策补贴。自平台上线至2019 年12 月底,嘉兴市共有85 家企业使用了上海49 家单位的相关服务,合同金额累计达到4350 万元,创新券兑现金额超过300 万元。

边建设,边思考,边完善

“我们在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遵循‘边建设,边思考,边完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迭代前行。”刘晋元谈道。

眼下,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正通过政府管理与市场运营的双轮驱动模式,以科技资源为核心,提供覆盖范围广、使用种类多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并形成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打破了长三角各省市的区域界限,破解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过程中的跨区域资源难融通、服务不畅通的难题。

一方面,在沪苏浙皖,一些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存在科研设备和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无法依靠自主力量进行创新,向外寻求合作是重要途径。但本地资源毕竟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多方面需求,在信息闭塞的环境下,企业无法有效掌握科研资源信息,无法实现精准匹配。

另一方面,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打破了地域界限的“壁垒”,将长三角科创资源“一网打尽”,尤其是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创新地图,让企业和科研单位纵览相关科技资源“一目了然”。

在集聚更多创新资源上下功夫,给企业和科研单位更多选择,才能更好地提升科技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实现产学研精准对接。

目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的资源包括长三角区域大科学装置、仪器设备、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高新园区、服务机构、科研人才、科技政策等,建立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数据池,为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推进长三角科技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资源种类和数据日益增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资源分类、重点和评价体系,能让企业和用户轻松获取所需的重要信息,有利于将科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

对于未来的发展生态,刘晋元表示,长三角平台需要一个开放、融合的政策环境,以便解决长三角平台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长三角平台积极探索,与苏州、南通、嘉兴等城市达成共识,共同营造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推进科技资源跨区域共享,并取得明显成效。

可以预见,通过长三角平台联合长三角区域有科技创新券政策的省、地级市、县级市(区)等区域,以地方原有科技创新券政策为引导,以科技资源、科技机构、科技服务跨区域互认为基石,通过协商机制,达成共识,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券政策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平台的服务网络、渠道,确保资源落地,促进科技资源有效流动。

猜你喜欢

三省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区域联动护流域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豪华的龙舟
高速公路伴随式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