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作用分析
2020-07-21于晶
于 晶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睡眠是人们的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质量使人们快乐。但老年住院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难以入睡是老年患者失眠的主要类型。老年患者因生理、疾病、心理、医院环境等因素影响生活质量,诱发和加重身体疾病而患有睡眠障碍[1];一些患者可能会因长期失眠而经历负面情绪,如精神紧张,抑郁或焦虑。引发不良事件。如经常在夜间醒来并增加跌倒等事故。目前,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收集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90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用遵医护理,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用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程度;睡眠质量改善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的状态分值;住院期间并发其他不良事件概率,分析了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90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2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8.91±2.36)岁。平均病程(11.11±5.32)年;平均接受文化教育时间(12.21±3.23)年。常规护理干预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例。年龄范围62~81岁,平均年龄(68.22±2.31)岁。平均病程(11.41±5.31)年;平均接受文化教育时间(12.57±3.01)年。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 方法:常规护理干预组用遵医护理,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用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第一,认知干预:与患者良好的语言,安慰,支持患者,积极沟通,告知患者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和机体疾病的关系以及和精神状态的关系,以减少或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每周2~3次,每次约30 min;第二,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冥想等训练,有利于睡眠,促进警觉水平的下降,从而诱导睡眠;第三,物理诱导睡眠,调整环境,布置温馨的室内环境,1次/周,15~20 min/次,通过患者的刺激控制,光照和理疗仪,改变患者的睡眠至唤醒周期,实现脑电波活动调节,从而减少觉醒现象。第四,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情况的观察,及时了解其心理动态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对于焦虑的患者有必要为其创造舒适的环境和进行冥想放松训练,对于悲观的患者最好借助一些治疗和康复较为成功的案例的介绍或者患者现身说法进行鼓励[2]。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程度;睡眠质量改善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的状态分值;住院期间并发其他不良事件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SPSS19.0版本软件统计,t、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程度分析: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对比常规护理干预组满意程度更高,P<0.05。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的满意度是100%,常规护理干预组仅为77.78%。
2.2 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的状态分值分析: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的状态分值接近,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的状态分值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护理前,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睡眠质量、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分别是(14.01±2.67)、(64.01±7.21)、(68.31±7.21),护理后,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睡眠质量、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分别是(3.21±0.01)、(24.11±2.32)、(21.11±2.01)。
护理前,常规护理干预组睡眠质量、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分别是(14.04±2.62)、(64.03±7.01)、(68.11±7.44),护理后,常规护理干预组睡眠质量、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分别是(6.21±0.25)、(41.35±5.00)、(42.20±5.21)。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的状态分值分析()
表1 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的状态分值分析()
2.3 两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分析: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更有优势,P<0.05,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分别是(96.24±3.20)分、(95.81±2.56)分、(95.56±3.22)分。常规护理干预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分别是(85.91±3.20)分、(86.01±2.22)分、(84.23±3.21)分。
2.4 两组住院期间并发其他不良事件概率分析: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住院期间并发其他不良事件概率更少,P<0.05。常规护理干预组肺部感染、压疮、呼吸道感染、其他发生率分别是3、2、3、2、10例(22.22%),试验组肺部感染、压疮、呼吸道感染、其他发生率分别是1、1、1、0、3例(6.69%)。
3 讨论
睡眠障碍可导致老年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带来明确的不良反应,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不佳[3-4]。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的心理因素也是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生活中不良事件和家庭氛围差可增加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病率,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进行心理干预,睡眠行为护理等,采改变患者的睡眠信念系统,并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使其树立应对睡眠障碍的信心[5-7]。
本研究中,收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90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用遵医护理,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用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程度;睡眠质量改善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的状态分值;住院期间并发其他不良事件概率。结果显示,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对比常规护理干预组满意程度更高,P<0.05。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的满意度是100%,常规护理干预组仅为77.78%。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的状态分值接近,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的状态分值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更有优势,P<0.05,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分别是(96.24±3.20)分、(95.81±2.56)分、(95.56±3.22)分。常规护理干预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分别是(85.91±3.20)分、(86.01±2.22)分、(84.23±3.21)分。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住院期间并发其他不良事件概率更少,P<0.05。常规护理干预组肺部感染、压疮、呼吸道感染、其他发生率分别是3、2、3、2、10例(22.22%),试验组肺部感染、压疮、呼吸道感染、其他发生率分别是1、1、1、0、3例(6.69%)。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睡眠障碍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