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中药外敷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0-07-21国郑
国 郑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矿总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属于老年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以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人群,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人体内钙的减少,导致患者出现骨密度降低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在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传统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费用高,临床适用性有限,并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分析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更好治疗方案[2]。本文的研究对象为84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入院时间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对针灸结合中药外敷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相关实验内容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为84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入院时间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接受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的结合组(n=42)和接受传统治疗方案治疗的传统组(n=42),结合组中男22例,女20例,患者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为(62.3±3.8)岁,1 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有33例,2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有9例;中男21例,女21例,患者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为(63.4±2.9)岁,有31例患者为1 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有11例患者为2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且签署了实验研究知情同意书,在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结合组与传统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强的组间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①运用传统治疗方案为传统组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治疗的方法为外侧入路穿刺手术,手术应该在X线的引导下进行,并给予患者常规对症治疗。②结合组患者给予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先实施中药外敷治疗,再进行针灸治疗,其治疗的方法具体如下:a.中药外敷治疗方法:方剂由艾叶、天南星、当归、透骨草以及红花、鸡血藤、防风、川乌和海风藤组成,将上述药物用清水进行煎煮,煎煮完成之后用毛巾对药物进行包裹,并完成患者患处的外敷治疗,每天治疗3~4次,每次的治疗时间在30 min左右,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b.针灸治疗方法:在患者中药外敷治疗后进行针灸治疗,主要的穴位包括委中穴、阳陵泉、血海穴、志室穴、环跳穴以及大肠俞穴、风市穴、腰阳关穴和命门穴、肾俞穴,每天针灸2次,并配合推拿按摩,主要的手法为按、揉、压、点、提。
1.3 观察指标:对结合组与传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均进行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治疗有效率的评价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分为显效、好转、无效3个维度,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骨密度增加0.03 g/cm3以上,腰椎活动度有明显增加为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骨密度增加0.02~0.03 g/cm3为好转;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且骨密度检查未见改变为无效,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治疗满意度判定标准[4]:患者治疗满意度的评价采用发放本院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的满分为100分,患者评分在80分以上表示对治疗非常满意;患者评分在60~79分表示对治疗基本满意;患者评分低于60分表示对治疗不满意,治疗满意度的计算方法为非常满意例数与基本满意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乘以100.0%。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5](VAS评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判定,0分表示无疼痛感觉,10分表示疼痛较为剧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实验研究中结合组与传统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百分数(%)表示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疼痛评分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数据的检验采用卡方(χ2)完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结合组有患者42例,其临床有效率为97.6%;传统组有患者42例,其临床有效率为83.3%,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结合组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结合组与传统组患者临床效果
2.2 结合组与传统组各有42例患者,其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5.2%和78.6%,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结合组与传统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分析
2.3 结合组与传统组各有患者42例,在疼痛评分的比较上,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结合组与传统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析比较(分,)
表3 结合组与传统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析比较(分,)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骨科常见病,主要指的是患者骨量丢失所导致骨骼性状和结构的严重损伤,可能会因为骨量持续减少而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以及工作[6]。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在中医上属于“骨痹”、“骨枯”等范畴,主要是因为足少阴气绝所导致的,应该将“益肾填精”做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主要的治疗原则[7]。
在运用传统治疗方案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向患者的椎体内注入填充剂,帮助患者病灶形成新的椎体,这种治疗方法不仅仅费用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适应每一个患者的需要,大多数老年患者并不能接受这种治疗方案,因此就应该分析适应性和有效性更高的治疗方法[9]。针灸和中药外敷为中医主要的两种治疗方法,其中针灸可以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而达到增加内分泌激素水平的作用,达到行气通络的治疗目的[10]。中药外敷使药物直达病灶,具有强筋健骨的效果,更加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疼痛的严重程度[11]。在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运用针灸结合中药外敷可以先通过中药外敷来达到强筋壮骨和行气活血的效果,再进行针灸则可以更加有效的作用于患者病灶,缓解患者的疼痛,由此可见,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传统西医无法比拟的治疗优势,其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更好的抑制了骨质疏松,减少了骨破坏,提高了骨密度,改善了患者的体质,对促进气血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不需要手术就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与目的[12]。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结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的比较上,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针灸与中药外敷的联合运用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减轻了疼痛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与伤害,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以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