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07-21马成龙
马成龙
(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心血管疾病领域一种多发且复杂综合征类型,由炎症、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因素诱导心肌功能和结构改变,待病程进展至终末期,心功能表现为失代偿状态,造成心室射血、充盈能力受损导致。因心排血量显著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全身组织器官灌注量,患者以活动能力受限、呼吸困难、乏力等为主要表现,预后相对较差。以往临床多采用正性肌力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对本病治疗,虽可发挥延长生存时间作用,但远期效果有限,且有明显的不良反应[1-2]。托拉塞米为现阶段被临床广泛重视的新型长效袢利尿剂,可避免电解质紊乱、具较强利尿作用、药效持久,不良反应低,将其用于本病的治疗,预后较为理想。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采用托拉塞米应用成效展开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与《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3]相关诊断标准符合,NYHA分级[4]Ⅲ~Ⅳ级。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0~83岁,平均(65.21±11.54)岁;病程2~9年,平均(5.32±1.38)年。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2~82岁,平均(62.27±11.53)岁;病程2~8年,平均(5.35±1.37)年。组间自然信息具均衡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者,并依据病史,结合心电图等检查确诊;②患者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对本次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②合并低钠血症、低血压者;③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者。
1.3 方法:两组入组后,均采取常规抗血衰方案治疗,即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药物应用。观察组:本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取托拉塞米加用,即托拉塞米注射液每次10~20 mg,每日1次静注,依据病情对剂量适当调整。对照组:本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取呋塞米注射液加用,即呋塞米注射液每次20~40 mg静推,每日2次,依据病情对剂量适度调整。两组1个疗程均为5 d,共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包括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B型利尿肽,即治疗前后,对清晨空腹静脉血采集,采集量为5 mL,其中应用化学发光法对血管紧张素Ⅱ检测;应用酶联免疫法对B型利尿肽检测;应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素检测;③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脏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其中6 min步行距离实验结果判定标准为:重度心功能不全:6 min步行距离<150 m;中度心功能不全:6 min步行距离150~425 m;轻度心功能不全:6 min步行距离介于426~550 m。
1.5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NYHA分级经评估呈2级提升,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四肢水肿等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有效:NYHA分级经评估呈1级提升,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四肢水平等症状、体征相对改善;无效:NYHA分级无变化,症状、体征无好转,甚至恶化。
1.6 统计学方法:文中所涉数据均输入SPSS22.0展开统计工作,其中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率采用(%)表示,进行χ²检验;计量资料生化指标、心功能指标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7.5%(39/40),与对照组82.5%(33/4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生化指标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B型利尿肽经检测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检测值均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心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测定结果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2。
2.4 不良反应率:观察组肌酐增高、血钾降低、血尿酸各1例,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肌酐增高2例、血钾降低3例、血尿酸3例、血钠氯降低2例,不良反应率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以往临床多采取呋塞米静推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虽可发挥一定作用,但易引发不良反应,诱导电解质紊乱、利尿剂抵抗等不良症状发生。有报道示[5-6],可采取托拉塞米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呋塞米与托拉塞米均为临床常用利尿剂,但相较呋塞米,托拉塞米作用呈更强显示,钾离子有较低排出率,可防范低钾血症的发生,故应用效果更为显著[7-8]。托拉塞米可发挥对K+、Na+重吸收进行有效抑制的作用,使尿中水、钠、氯排泄增加,具利尿、排钠、排钾效果,相较呋塞米,其药物半衰期呈更长显示,药效持续更为持久。同时,托拉塞米可促使BNP水平降低,增加心肌收缩力,对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具改善效果。而BNP为重要对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可直接对病程、心功能状况、室壁张力反映,BNP降低,表明心肌收缩力改善更为理想[9-10]。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生化指标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B型利尿肽经 检测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检测值均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测定结果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肌酐增高、血钾降低、血尿酸、血钠氯降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针对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托拉塞米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生化指标,增强心功能,且具较高安全性,临床指导应用价值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