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的价值

2020-07-21兰敏灵贾璐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后遗症残疾肢体

兰敏灵 贾璐笛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广东 广州 510440)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国内年均发病率为219/10万,预后约有7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2]。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主要表现为手功能障碍、上肢运动控制能力差、偏瘫、行走困难、足下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中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住院期间的早期康复训练仅能够解决患者的部分问题。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希望提高其运动功能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有必要在患者出院回到社区后继续展开康复治疗[3-4]。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本文就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82例。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②符合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的诊断标准[5],伴有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③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脑外伤;②认知功能障碍;③严重失语,无法配合治疗;④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⑤精神病;⑥合并脑肿瘤。采用黄绿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3~82岁,平均(68.47±3.62)岁。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4~81岁,平均(68.25±3.39)岁。组间基线数据对比 均 衡性良好。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血糖、积极对症处理、营养神经、抗感染、早期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社区康复治疗:①重视社区康复医师培训,由康复科专业医师负责培训社区医院的全科医师,使其熟练掌握社区康复治疗方法。入组后第1个月治疗时间为2次/周;第2~3个月,1次/周;第4~5个月,1次/月。由社区医院派遣康复医师、治疗师为患者提供上门治疗服务,或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接受治疗,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常用的康复辅助训练方法,使患者家属能够辅助患者展开日常功能锻炼,45min/次,3次/周,定期监测血脂、血压、血糖,控制高危因素,调整用药剂量,给予患者所需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②规范康复治疗内容,根据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6]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a.对于迟缓期(Ⅰ~Ⅱ期)患侧肢体松弛性麻痹患者,指导患者保持正确卧位,掌握翻身方法、床坐位到轮椅的转换方法。先指导患者展开坐位锻炼,保持静态平衡,再过渡至动态平衡。对于部分肌张力恢复患者,鼓励患者用患手和健手共同完成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b.对于痉挛期(Ⅲ~Ⅳ期)患者,康复治疗以抑制协同运动模式为主,主要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关节训练,增强各关节协调性。训练的主要内容如下,椅坐位到站位练习,使用椅背作为支撑展开健侧站位练习,站立平衡锻炼,上下楼梯训练,室内步行锻炼,利用患侧上臂夹持瓶子,使用健侧手打开瓶盖。c.对于恢复期(Ⅴ~Ⅵ期)患者可指导其继续进行上述练习,基本可自由步行。此外还可指导患者展开日常生活能力锻炼,如做菜、写字、系鞋带等锻炼,鼓励适宜返岗的患者加强工作技能锻炼,以便患者顺利回归社会。对于伴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指导患者练习舌、唇、口、面部体操,通过吹气球、吹蜡烛等活动提高面颊部肌肉力量。结合患者语言障碍特征,选择卡片、写字板、口型、手势引导等形式训练患者表达。对于伴有面瘫的患者注重患侧面部肌肉练习,包括吹气、鼓腮、尝试做各种表情等,鼓励患者在平面镜前完成练习,尽量保持双侧对称。③定期举行康复知识讲座,通过举办脑卒中康复俱乐部病友交流活动、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增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意识到遵医嘱配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参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fe,ADL)[7]中的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内容包含控制排便、洗澡、进食等十条项目,使用四级评分法,按照百分制评价,得分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使用简式Fugl-Meyer(FMA)[8]评价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的运动功能,包括患侧展翅反应、无支撑坐位等七项内容,使用三级评分法评价,总分14分,评分越高提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好。②按照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9]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计八个维度、36项,按照预设分数赋值,求取总分,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至SPSS23.0,以t检验定量资料(),以χ2检验定性资料(%、n),P<0.05,提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ADL和FMA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ADL和FMA评分对比(,分)

表1 ADL和FMA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目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在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仍存在较多问题。当前人们普遍认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预后的功能恢复可能性较低,致使大多数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失去了康复信心,影响患者治疗配合度,导致肢体功能停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12]。相关报道显示,应用社区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有助于运动功能良好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独立性产生着积极的影响[13-15]。本文中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加理想。分析后发现,脑卒中后相应功能的重塑和恢复主要建立在大脑功能重组和大脑可塑性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性进行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接受社区康复治疗,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得到家庭的全力支持,具有就近、经济性好、方便的优势。在社区康复治疗中医师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分阶段介入治疗,对不同时期的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体患者展开针对性功能训练,有效促进患者大脑重塑、功能重组,减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增强患者生活独立性。

本文中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研究后可知,开展社区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及其家属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康复治疗方法,打破了传统治疗中时间和空间对患者康复锻炼的限制,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恢复情况、时间和家庭状况,进行康复锻炼,贯穿患者的日常生活。且在实际应用中无需价格高昂的治疗仪器、药物,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使患者在充分意识到社区康复治疗对患者预后恢复重要性的基础上,由既往的被动活动向主动锻炼方向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生存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社区康复治疗可显著增强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后遗症残疾肢体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