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初探

2020-07-21廖秋林汤雅彬

中国名城 2020年7期
关键词:陶瓷工业瓷厂醴陵

廖秋林 汤雅彬

1 前言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东汉初置县,1985年撤县设市。当地盛产陶瓷,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陶瓷生产环境,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和八大陶瓷产区之一。是釉下五彩瓷的起源地和中国“红官窑”的所在地,有“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之称。醴陵的陶瓷文化起源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年代久远、历史底蕴深厚,但醴陵陶瓷真正名扬天下却是在近现代时期,它凭借其创制的釉下五彩瓷独树一帜。“宋元看五大名窑,明清看景德镇官窑,近现代看醴陵窑。”当代陶瓷界专家这一评语,形象地反映了醴陵陶瓷的历史地位与行业影响。

近现代的醴陵陶瓷工业发展历程跨度大,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清政府批准熊稀龄呈文,拨库银一万八千两,创办湖南瓷业学堂,并首创湖南瓷业公司,此后陶瓷工业在醴陵落地生根。1956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醴陵瓷业公司。1958年前后醴陵瓷器公司把 20 多个所属企业规整为国光、星火、永胜、力生、渌江电瓷厂、瓷泥矿、艺术瓷厂( 群力瓷厂) ,收并醴陵电瓷厂,扩建陶瓷机械厂[1]。这些陶瓷厂都经历了建国初期轰轰烈烈的发展,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了陶瓷用品,但一部分由于企业竞争的加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21世纪初逐渐衰落,另一部分由于厂区扩展搬迁,遗留下大量的工业遗产。废弃的陶瓷厂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随时面临拆毁的危险。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的研究与保护迫在眉睫。

时至今日,陶瓷产业已成为湖南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是株洲市“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五大千亿产业之一。近些年来醴陵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打造“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醴陵瓷谷”等城市名片[2],城市发展非常迅速,陶瓷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陶瓷工业遗产作为其中的一个新兴板块,隐藏着巨大的开发价值。本文通过对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的基础调研、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探索潜在价值,为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2 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空间分布

《醴陵陶瓷志1972-1988》中记载,醴陵城区内曾有12家规模较大的陶瓷企业——国光瓷厂、星火瓷厂、艺术瓷厂( 群力瓷厂) 、永胜瓷厂、力生瓷厂、渌江电瓷厂、陶瓷研究所、陶瓷机械厂、醴陵电瓷厂、石膏粉厂、彩釉砖厂、全胜瓷厂,并在书中绘制了这些瓷厂当年的厂址分布图。

本调研小组依据书中记载的12家瓷厂的区域位置进行了实地调研,但由于书中绘制的图纸年代久远且无精确的区位信息,很难获取瓷厂的详细位置。因此,调研过程中除了走访询问附近居民外,还通过网络资料收集、图书馆史料查阅、卫星数据测量等相关方法共同结合才最终获得这12家瓷厂的具体区位与数据。

通过调查得知,12家瓷厂中,石膏粉厂、彩釉砖厂、全胜瓷厂遗迹已消失,现存有工业遗产的瓷厂还剩9家。这些瓷厂在空间分布上有着一定的集群规律,在城区形成了“西北向、中部、东南向”三个陶瓷厂集群组团。西北部组团以艺术瓷厂为主,国光瓷厂和星火瓷厂为辅,主要生产精品日用瓷;中部组团以陶瓷研究所为主,力生瓷厂和醴陵电瓷厂为辅,主要进行陶瓷研发创新;东南部组团以永胜瓷厂为主,陶瓷机械厂和绿江电瓷厂为辅,主要从事工业电瓷的研发与生产。各瓷厂空间上的组团,为醴陵陶瓷业的研发与生产创造了有序便捷的企业合作互助条件,也为近现代醴陵釉下五彩瓷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1 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空间分布图(自绘)

3 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概况

现存工业遗产的9家瓷厂中除群力瓷厂(厂区搬迁)和渌江电瓷厂(后更名为湖南电力电瓷厂)外,其余瓷厂目前均已经倒闭。力生瓷厂和醴陵电瓷厂所剩工业遗迹规模很小,缺乏研究价值,在此次研究中仅记录基础数据。因此,研究对象缩减为国光瓷厂、群力瓷厂、陶瓷研究所、星火瓷厂、永胜瓷厂、陶瓷机械厂、渌江电瓷厂7家,其工业遗产概况如下。

3.1 国光瓷厂

该厂成立于1958年,原为醴陵陶瓷公司第一出口瓷厂,曾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的著名老牌陶瓷企业,主要从事日用陶瓷的研发与生产,经济实力雄厚,曾为国家级先进管理企业。厂址位于醴陵市玉瓷路270号,距离醴陵陶瓷艺术城仅2.5公里,与群力瓷厂和星火瓷厂形成空间组团。厂区面积约7.4万平方米,以国光总部大楼为起点向西延伸出厂区主路—国光瓷业路,主路两侧的建筑以展览、办公和文教类型为主,有陶瓷体验中心、产品销售中心等。主路北面有三条垂直巷道贯穿于各生产厂房,厂房已被多家陶瓷企业承包使用,10%的厂房破损严重。厂区内2/3的建筑为1~2层的传统陶瓷厂房,屋顶有坡屋顶及双层屋顶,最顶层由紧密的田字玻璃窗组成,以满足厂房内采光需求。屋顶为老式的木结构梁,立面保留工业厂房最原始的红砖墙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3.2 群力瓷厂

图2 国光瓷厂平面示意图(自绘)

图3 群力国光瓷厂平面示意图(自绘)

前身为1958年周恩来按照毛泽东指示亲自批复拨款创建的醴陵艺术瓷厂,曾担任过多次国家级的设计生产任务。例如,为毛主席制作“毛瓷”,为邓小平、任弼时等多位国家领导人特制生活用瓷,多次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奥运会等特制陈设瓷、专用瓷、国礼瓷。研制的瓷器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大奖,反映了特定时期我国瓷业的最高工艺和制造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官窑。央视《国宝档案》《走遍中国》《一方水土》和《世博传奇》曾在此录制过专题片,2007年拍摄的电视剧《红官窑》即以群力瓷厂为背景。目前瓷厂仍在经营,但厂址已搬迁,原瓷厂旧址已于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3),封闭保护。旧址位于醴陵市来龙门街道八里庵社区玉瓷路1号,距离醴陵陶瓷艺术城2.1公里,与国光瓷厂和星火瓷厂形成空间组团。厂区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空间布局及工业设施保存完整,在全国极为罕见。主要文物构成包括:原料仓库、制泥车间、成型车间、彩绘车间、花纸车间、窑炉车间、检验包装车间、成品仓库、五金车间、铁路运输专线遗址和办公楼等。厂区入口处可见红砖桥洞及“红官窑”牌匾,厂房建筑以一至两层的传统陶瓷厂房为主,多数和国光厂房类型相似,研究价值很高。

3.3 陶瓷研究所

前身为民国国务总理熊希龄先生以湖南醴陵窑为基础成立的湖南瓷业公司。1955年以原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为主体而组建陶瓷研究所。该研究所是一家研究釉下五彩陶瓷生产技艺的科研机构,也参与陈设瓷、礼品瓷、藏品瓷和高档日用瓷的生产,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机关制作高级礼品瓷。陶瓷研究所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寨子岭315号(醴陵老城区中心区域),周边密集着老旧社区居民楼,南邻力生瓷厂及醴陵电瓷厂。旧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已于2015年封存,四周有明确的围墙封闭管理。按空间功能类型分类,可将陶瓷研究所分为办公展示区和生产区,因两个区域间存在一定高差,因而在过度区域进行了放坡。办公展示区由展馆和几栋科研中心办公楼形成围合空间,围合的中心区域建有升旗台。生产区则主要由2~5层的平顶生产厂房组成,核心厂房边设有一个工业烟囱。厂房立面饰以水泥或马赛克瓷砖。厂房内部保存有完整的陶瓷生产器械。陶瓷研究所除部分门窗及外露台阶破损严重外,整体建筑外形、空间布局和工业器材均保存完整。

图4 陶瓷研究所与群力瓷厂、国光瓷厂平面示意图(自绘)

3.4 星火瓷厂

前身为醴陵陶瓷公司第二出口瓷厂,成立于1956年,是一家生产日用出口瓷的企业。厂址位于醴陵市中和街11号,是一块伴江而建的坡地,南面紧邻渌江和星火路,北面近邻国光瓷厂。厂区规模大,占地面积约15.2万平方米,鼎盛时期在厂职工达1980余人。与厂房配套的还有宿舍、招待所、卫生所、商店、工人俱乐部等生活设施。目前厂区90%厂房已外租给陶瓷企业使用,大多已被承包方翻新,仅在西北侧存有几间空置厂房和一栋破损严重的卫生所。空间格局基本完整但建筑大多失去原有外貌,内部工业器材基本消失。遗迹总体保存程度一般。

3.5 永胜瓷厂

图5 星火瓷厂平面示意图(自绘)

前身为醴陵陶瓷公司第二工业瓷厂,成立于1959年,成立之初主要生产工业瓷,1962年转产内销日用瓷。1979年生产的醴陵牌45头高档西餐具,在上海全国陶瓷展览会和美国太平洋城博览会上均名列中国日用高级细瓷第一。厂址位于醴陵市立三路1号,与渌江电瓷厂、陶瓷机械厂形成组团。西南侧为城市铁路,东南侧近邻李立三故居。厂区面积约7万平方米,目前90%的厂房被租用,建筑外形及空间格局比较完整,但由于厂房外租使内部工业器材的保留一定程度受到不得影响,约10%的厂房破损严重。总体保留程度良好。

3.6 渌江电瓷厂

前身为醴陵瓷器公司第一工业瓷厂。1950年成立。成立之初主要生产工业瓷,1965年转为生产高压电瓷的专业厂家,在企业发展的几十年中生产并研发了多项高压电瓷类科技产品,且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的科技大奖。目前厂区仍在使用,企业更名为湖南电力电瓷厂,是国家电网公司唯一制造高压互感器和高压电瓷企业,也是全国制造高压电瓷、电器的主要厂家之一。厂址位于醴陵市立三路6号,与永胜瓷厂、陶瓷机械厂形成组团,紧邻320、106国道,厂内有专线与浙赣线相连,交通便利。厂区面积约9万平方米(仅为生产区,不包含生活配套区),空间格局十分规整,厂房间巷道两纵四横,成垂直分布,主要巷道两侧种有老樟树。建筑以传统的单层或双层坡顶红砖厂房为主,北面只有很少几栋3~4层的现代平顶厂房。它们分别是10000平米现代化半封闭厂房、高净化装配厂房以及高压试验大厅,建筑外形美观。厂区西南角有三栋厂房已被拆除,其他厂房均比较完整。

3.7 陶瓷机械厂

该厂于1966年以醴陵永胜瓷厂机修车间为基础成立,主要生产陶瓷机械器件。目前大部分厂房仍在外租使用,用于生产陶瓷机械器件,小部分厂房废弃。厂址位于醴陵市立三路5号,北邻永胜瓷厂、东面紧挨李立三故居,为通往李立三故居的旅游线路之一。厂区规模较小,约2万平方米,无闭合的围墙围闭管理。厂区内仅一条主路自西向东穿过厂区至李立三故居,主路两侧的厂房外立面在后期改造中被统一刷以红漆。遗迹完整程度一般。

图6 永胜瓷厂平面示意图(自绘)

图7 渌江电瓷厂厂平面示意图(自绘)

图8 陶瓷机械厂平面示意图(自绘)

4 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

4.1 历史价值

醴陵作为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中国国瓷及“红官窑”发祥地,陶瓷产业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陶瓷历史文化底蕴。随着历史变迁,醴陵老瓷厂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所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及非物质遗产,都是一个辉煌陶瓷时代的见证,也传递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4.2 社会价值

醴陵近代陶瓷工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担负着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陶瓷产量及产品质量都在全国乃至世界处于领先水平,在陶瓷行业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产品畅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为醴陵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醴陵市域现存陶瓷工业遗产基础信息一览表

4.3 科技价值

醴陵陶瓷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科学技术,醴陵陶瓷厂工业遗产反映了特定时期我国瓷业发展的最高工艺和制瓷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醴陵先后建立了陶瓷研究所、电瓷研究所、瓷土研究所和瓷厂试制车间等机构,还组建了陶瓷学会、陶瓷美学学会等学术团体。为工艺改革、设备更新、坯釉配料改进、新品种材料研制等创造了重要的科技价值。此外,各瓷厂的空间规划布局及厂房构造的独创性、先进性和合理性,也是科技价值的体现。

4.4 艺术价值

釉下装饰艺术是中国瓷器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陶瓷工业建构筑物,包括坡顶红砖厂房、平顶厂房、工业烟囱、管道、运输铁路、工业器械等,共同展现了醴陵近现代陶瓷工业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各厂区独特的布局规划、合作式组团方式,也体现了空间艺术价值。

4.5 经济价值

在醴陵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大环境下,城市工业旅游作为其中正在兴起的一个方向,未来必将为城市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以红官窑旧址、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旧址、国光瓷厂旧址为代表,醴陵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且种类齐全的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群,便捷的区位特征、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布局,为醴陵后工业旅游体系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对可利用的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可省去主体结构及部分可利用的基础设施的建造费用,节约时间与经济成本。改造成功的工业遗产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能促进醴陵工业旅游的发展,创造经济价值。

5 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现状问题总结

5.1 工业遗产长时间闲置,环境荒芜,破损严重

其中石膏粉厂、彩釉砖厂建筑破损最为严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已经失去保护价值;陶瓷研究所室外台阶出现开裂、塌落现象;渌江电瓷厂、永胜瓷厂、力生瓷厂、醴陵电瓷厂、陶瓷机械厂,均存在少量建筑被拆;所有瓷厂的建筑门窗及结构均有不同程度损坏。

5.2 政府及市民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整体性保护意识

目前所调查的陶瓷厂中虽有群力瓷厂旧址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封闭保护,但还未形成相关保护政策,更无具体的保护措施。其他应受到法律保护的部分瓷厂,还处于任意对外开放状态,缺乏整体保护。

5.3 部分地产开发商,对城市工业遗产造成破坏

不可否定,投资开发商对城市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当地政府对工业遗产缺乏整体性保护的认识,没有充分意识到工业遗产的潜在价值,使得部分瓷厂随着新的城建项目的开发而消失。全胜瓷厂就是典型的案例,目前该厂区域已被新建住宅区完全替代,昔日的全胜瓷厂已经荡然无存。此外,陶瓷机械厂和永胜瓷厂目前也由于地产住宅项目的开发,部分建筑毁坏严重,失去了原有价值。

5.4 瓷厂建筑遗存被大量外租和非合理性改造

目前国光瓷厂、醴陵电瓷厂、星火瓷厂、永胜瓷厂、陶瓷机械厂虽已倒闭,但遗存的厂区建筑均被外租使用。外租的厂家繁杂、种类不一,缺乏统一管理,导致厂区环境混乱及工业遗产破坏。其中醴陵电瓷厂还存在厂房建筑被全面改造为小型餐馆和机车维修车间的情况,对瓷厂遗迹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

5.5 周边附属老旧小区间接对瓷厂遗迹造成破坏

通过对瓷厂周边环境调查得知,瓷厂周边基本配套附属居民小区。瓷厂的倒闭破产对这些瓷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冲击,生活缺乏保障,小区缺乏管理,导致附近人员杂乱。加上时间的侵蚀,小区设施老旧,周边环境越来越差。这些因素都间接的进一步加剧了老旧瓷厂的损坏程度。

6 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

目前国内陶瓷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较为成熟的是景德镇。景德镇早在2003年就对当地城市中的陶瓷工业遗产展开了研究,经过十多年的钻研与探索,已经在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6年景德镇以原宇宙瓷厂片区为基底而改造的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已作为旧城更新类城市设计的成功案例,被住建部收入国家教材。2017年,由破旧厂房改造的景德镇陶溪川博物馆设计获得亚太遗产保护创新奖。同年,各艺术设计机构的研究团队陆续搬进,自此陶溪川成为艺术创意家的喜乐地。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成功实践,也为醴陵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方向。以景德镇的成功案例为借鉴,醴陵陶瓷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提出如下策略。

6.1 醴陵陶瓷工业遗产保护策略建议

6.1.1 对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估

醴陵各陶瓷厂的工业遗迹由于历史背景和工业性质的不同,其潜藏的各类价值之间存在差异,若对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采用统一的保护手段,不利于充分发挥遗产价值。因此在对工业遗产制定保护方案前,需要对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的不同价值进行评估,进而揭示各瓷厂遗迹在历史、社会、科技、艺术和经济方面潜藏的价值及差异,为后期工业遗产有重点性的保护方案提供科学评估依据。

6.1.2 提高对非物质性陶瓷工业遗产重视的程度

作为陶瓷工业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工业遗产可以鲜明地体现城市的历史精神与文化特色,因此,陶瓷生产工艺、陶瓷艺术、民俗等非物质性要素的保护及再利用也应得到重视[4]。醴陵釉下五彩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一百道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具有很大的保护与传承价值。在科学且全面整理醴陵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基础上,后期可通过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展示。还可以组织民间艺人、团体发起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认识度,从而利于陶瓷工业文化的传承。

6.1.3 制定科学合理的陶瓷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政策

通过国家政府制定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是进行工业遗产保护强有力的手段。同时,工业遗产作为城市中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去保护。如景德镇市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是在尊重其原有格局、结构、材料特色、场所空间和历史意义的基础上,将所有瓷厂划分为了 8 处工业遗产保护区,使城市功能空间和工业遗产得到了科学合理的有机结合。

6.1.4 扩大工业遗产保护性宣传

只有加大工业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人们对陶瓷工业遗产的认识,才能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保护的行列中来。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实际有效的宣传方案。宣传的过程中与社区相结合,由点及面的展开宣传工作。同时也可通过各大媒体网络、电视科普等信息化的方式扩大宣传力度,加强保护宣传的影响力。

6.2 醴陵陶瓷工业遗产未来开发策略建议

6.2.1 借助社会力量制定整体性开发规划方案

项目的成功开发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整体性规划,在实施开发措施之前,需要在整体性保护政策的基础上再制定开发策略。可借助社会力量,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向社会广泛征集整体性开发方案,集思广益,使项目整体性开发方案更具专业性、创新性与合理性。

6.2.2 与全域旅游结合打造陶瓷工业旅游品牌

陶瓷工业遗产的开发与城市全域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构建陶瓷工业旅游体系,成立城市品牌,打造独特的陶瓷文化工业旅游名片。单一的保护模式并不能充分展现醴陵陶瓷工业遗产的价值,可将陶瓷工业旅游纳入醴陵全域旅游之列,建立创意产业园、陶瓷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形成丰富多彩的工业旅游景点,从而激发场地本身价值。

6.2.3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引入“DIBO”活化遗产模式

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的成功离不开“DIBO”模式的实践。景德镇市规划委员会顾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刘岩曾以陶溪川为例,对“DIBO”活化遗产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DIBO方式涉及咨询设计、投资、建造、运营四个方面的若干专业领域及相应内容,从本质上讲是针对特定对象的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陶溪川的实施,是将单纯的规划设计逐渐发展为DIBO全系统,通过规划设计进行选址,对国有资产平台的成立和建设提出要求,共同策划发展路径和融资方式,组织若干设计团队,采取总包的方式在陶溪川大园区的不同区域开展设计工作。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市场的积极性,发挥了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使整个项目得到了更好地运作[5]。

6 结 语

曾承载过去一代人辉煌历史和深刻记忆的12家醴陵老瓷厂正在时间的推移中渐渐消逝。所遗存的工业遗迹作为这些珍贵记忆的载体,潜藏着丰富的历史、社会、科技、艺术和经济价值。妥善保护有价值的工业遗产, 对于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城市生命,在不断城市建设更新中的醴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资源丰富,然而保护存在若干问题,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建立醴陵陶瓷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体系,形成科学的保护理念和制定可行的保护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开发再利用,从而赋予醴陵老瓷厂工业遗存新的生机与活力,是瓷都醴陵未来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陶瓷工业瓷厂醴陵
八十年代陶瓷作品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
2018·醴陵收藏名瓷春节展在醴陵瓷谷隆重开幕
2017中国陶瓷工业展盛大开幕
醴陵尚方窑制“世界和瓶”闪耀巴西里约奥运会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
2015中国国际陶瓷工业技术与产品展览会
建国后景德镇瓷款的变迁
醴陵友立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