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城镇化动态关系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2020-07-21黄惠英博士后杨建利教授
黄惠英 博士后 杨建利 教授 王 莹
(1、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125;2、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611130;3、河北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人口的城镇化率衡量,2018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9.85%。在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城镇中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城镇是以牺牲生态效益而发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产业对城镇化的推动力。产城互动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优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产业结构调整能更有效发挥城镇化的产业集聚和扩散功能,所以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基于此,本文构建衡量新型城镇化指标,测算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并采用VAR模型研究2000~2018年期间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表1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处理
指标体系构建。构建能够全面、准确、科学反映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指标标准化处理。所选取的各项指标的量纲均不相同,为了消除原始数据之间量级差异,使其都具有可比性,将其划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然后对不同属性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正向指标公式为:
逆向指标公式为:
其中,xij表示第i个系统中第j项指标的初始数值;Xij表示第i个系统中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本研究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熵值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指标同度量化:
求解指标信息熵:
求解指标熵权:
综合发展指数:
产业结构调整测算
采用Moore值法对河北省2000~2018年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测度,将河北省国民经济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部门,形成一组3维向量,将每两组向量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作为衡量产业结构调整程度的指标,Moore值法的公式如下:
通过对河北省的第二、第三产业由t期到t+1期的变迁程度值进行加权求和,求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综合的Moore值,每个产业对应的权重为其所具有的级别j与该产业在第t期占全国GDP比重的乘积,具体计算公式如(8):
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变量选取
将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放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中,同时借助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α1、α2、…、αn为待估参数,t为时间变量,t=1,2,3…T,n是自回归滞后阶数,μt是随机扰动项。
(二)VAR模型分析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应该先进行平稳性检验。将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别取对数为ln(URB)、ln(IND)。采用ADF检验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出ln(URB)、ln(IND)序列都是平稳的。利用LR检验、SC准则、HQ准则、AIC准则以及FPE准则确定模型的滞后期是2,所以构建VAR(2)模型,其特征根模绝对值的倒数均在以1为半径的圆内,因此,可以判定,VAR(2)模型是平稳的。在满足了这些条件下,进行VAR模型参数估计(见表2)、脉冲响应(见图1、图2)和方差分解分析(见表3、表4)。
1.VAR模型参数估计。由表2可知,滞后一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负向抑制作用,滞后二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和为正,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同理可得,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2.脉冲响应分析。为了更好观察产业结构和新型城镇化相互之间冲击作用,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如图1、图2所示。当本期给DlnUBR一单位标准差(S.D)新型城镇化冲击后,如图1(a)所示,开始的冲击是正向的并逐渐减弱,到第4期,正向冲击作用开始缓慢增加,持续到第5期,正向冲击作用又开始逐渐减弱,在6期又开始逐渐上升,最终逐渐收敛。当本期给DlnUBR一单位标准差(S.D)产业结构变迁的冲击后,其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如图1(b)所示,刚开始的冲击是正向的,在第四期正向冲击作用开始减缓,最终逐渐收敛。图2(a)所示,当本期给DlnIND一单位标准差(S.D)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冲击后,刚开始的冲击是正向的并逐渐减弱,到第6期正向冲击作用开始缓慢增加,持续到第9期正向冲击作用开始逐渐减弱,最终趋于收敛。当本期给DlnIND一单位标准差(S.D)自身冲击后,如图2(b)所示,开始的冲击作用是正向的,这种正向冲击作用迅速增加,直至第2期开始趋于平稳,从第8期开始缓慢下降,最终趋于收敛。
3.方差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重要性,利用方差分解估计其方差贡献率,如表3、表4所示。由表3可知, DlnURB对自身的贡献率由1期的100%下降至第9期的37.96%后趋于稳定,到第10期时解释了自身的37.43%;DlnIND对DlnURB的贡献率由1期的0上升至第5期的27.38%后趋于稳定,在第9期后开始减少,解释了DlnURB的26.72%;所以,DlnURB、DlnIND对DlnURB的贡献率分别为37.43%、26.73%,对新型城镇化冲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其本身。由表4可知,DlnURB对DlnIND的贡献率由1期的66.84%下降至第7期的38.88%后趋于稳定,到第10期,解释了DlnIND的38.21%;DlnIND对自身的贡献率由1期的10.05%上升至第9期的19.36%后趋于稳定,到第10期,解释了DlnIND的19.99%。所以,DlnURB、DlnIND对DlnIND的贡献率分别为38.21%和19.99%,其中新型城镇化的贡献率最高。
?
图1 新型城镇化发展受到冲击的反映图
图2 产业结构调整受到冲击的反映图
表3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方差分解
表4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差分解
政策建议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针对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进行改革,确保从农村迁移到城镇的人员的基本利益。同时还要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适度合法权益。为吸纳人口的城镇提供相应的财政预算。在住房保障方面,制定合理的购房政策,建立相应的租房制度,使租房者享有一定的保障权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中的城中村、棚户区以及危房的改造,同时做好古迹的保护工作,将改造、保护、更新相结合。推动城镇交通网络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城镇的街区路网结构,增加街巷中路的宽度以及密度。加强城镇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雨水污水分流改造。提高主城区免费WiFi的全覆盖率,建设新型智慧城镇。加强城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城镇空间信息和城镇建筑物空间数据库;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对部分垃圾进行循环利用,建立科学、生态的餐厨废弃物分类体系和回收再利用管理体系。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扩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卫星导航等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要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升级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及装备,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战略性新兴工业化基地、创新基地、科技园区等,以创新科技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实施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三次产业的不同产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