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高职旅游英语课程建设探析
2020-07-20李青莲
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之间人们的交流。英语是世界上被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在世界各地的各种交流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旅游活动是典型的跨文化活动,国际旅游者可以开展各项旅游活动更好地了解目的地国及其人民。国际旅游的涉外性使其具有较强的跨文化特征,而旅游英语是开展涉外旅游活动的主要沟通媒介。
旅游英语课程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的一个分支,是专业基础课,着眼于培养具有较强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要满足旅游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尤其是满足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需求。旅游英语广泛使用于在旅游活动的各个层面,且在传统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模块中都需大量使用旅游英语知识。旅游英语课程强调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需要增强使用者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综合能力。高职教育侧重实践和技能,高职高专开设旅游英语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旅游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随着全球化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已从单纯的专业技能性人才向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意识与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掌握旅游英语,促进跨文化交流,提升未来职业能力,是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竞争力的核心。
文化,广义上是反映人类文明的文学、艺术、哲学、音乐等大文化;狭义上指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小文化。从这个角度讲,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下的旅游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是针对狭义文化的学习。旅游英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关注文化差异,把英语文化导入课堂,避免文化迁移出错造成文化封闭或文化出错。为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努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误解导致的文化冲突,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渗透文化因素,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入旅游学科尤其是旅游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要有灵活性与宽容性,不能忽视群体中的个体差异,要避免文化思维定势,平等地看待本国与目的地国文化。旅游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符合在“后方法时代”倡导多元化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英语教学观,更符合旅游学科的对外属性,有利于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并可对其他相关课程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笔者在旅游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旅游英语课程建设面临困境,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学生在校时学习了旅游英语,上岗之后发现从外宾接待到出国出境使用的旅游英语并非在校所学,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材
市场上教材品种繁多,但大多数旅游英语教材缺乏专业实用性,趣味性不足,极易挫败学生学习兴趣。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先服务于当地经济,许多旅游英语教材未能与地方的旅游资源相结合,缺乏地方特色,甚至有些教材充满浓厚的中式英语(Chinglish)风味。
(二)教師
首先,许多教师旅游英语课堂活动中过多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呆板,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和热情。其次,许多教师本身缺乏行业经验或英语水准。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多年研修英语,旅游行业的工作经验不足;旅游专业出身的教师熟悉旅游行业,但英语基础薄弱。许多教师不愿开腔说英语,没有能力实施双语教学。
(三)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摒弃,但一味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却使学生课上昏昏欲睡。同时,教学过程中缺少对跨文化意识的引导。一位从事导游工作的高职学生的团队里有位美国客人夸她Cute(可爱),聊起她的体重时很认真地说,“You are as heavy as my dog(你和我家的狗一样重)”。这个学生当时气得变了脸色。教授学生中西方文化差异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告诉学生在美国文化中有许多褒义的关于狗的短语,狗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家庭成员一样的存在,想必这个学生不会那么生气。笔者在美国访学时发现美国人非常喜爱狗,狗在美国人生活中备受宠爱。许多美国人选择不生孩子,却一定要养狗。许多大学生上学都要带上自己从小就开始作为玩伴的狗。许多出租公寓为了招徕租客,租房广告中常常在显著位置标明本小区欢迎租客带上小狗入住。此外,新科技新技术如互联网技术在旅游英语课程中使用率不高,效能不强,学生大多都是“00后”,他们倾向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四)学生
首先,高职学校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其次,当前高职教育过分强调考级考证,各种证照考试,让学生疲于应付,甚至有学生在旅游英语课上要请假,请假的理由是要去考驾驶执照。最后,由于一些自媒体的影响,学生对旅游英语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忽视、曲解中西文化差异,使旅游英语在未来的旅游职业服务沟通中难以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
(五)学校
当前不少学校里有一股质疑英语重要性的思潮,或多或少影响了旅游英语课程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上顾虑重重,在旅游英语这门课程上的优质教学资源配备不足。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师无法得到学习充电的机会,缺乏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没有聘用外教;在旅游英语课程实验、实训等方面投入不大。
旅游英语不是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更要接触和认识异质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活动顺利开展。目前,旅游英语课程建设策略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实施。
(一)教材
教材选择首先要从文化视角出发,以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适应真实岗位需求的能力为依据,选择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在选择教材上也要具有跨文化意识,考虑到旅游英语语言的地道性,选择教材时可以适当参考甚至选择国外编者编写、国外出版社发行的教材。另外,为了实现振兴当地旅游业的目标,选择旅游英语教材时要融入地方旅游特色,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整合教材及专业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编讲义,将相关多元文化因素导入课程。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中式英语占主导地位,而编出水平不高的教材。
(二)教师
首先,旅游英语专业教师要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应用英语思维,自己多开口说英语,不断充电,可以参考托福、雅思,甚至GRE,促进自身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词根、词源、文化背景等,可以学习、了解一点希腊语神话,教学之余多阅读英文原版书籍,甚至看圣经里的名篇典故。其次,教师不仅要选好教材还要吃透教材,课前充分准备,教学过程中对高职学生尽量做到双语教学。最后,旅游英语教师务必关注文化差异,学习英语文化背景和西方礼仪知识,如果周围有外宾不妨主动交流,练习口语,了解交流对象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更好地做到文化移情,最终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选择和使用要针对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既实用又要启发学生,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实践和交际能力。首先,旅游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如词汇、习语、表达、语法等,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其次,运用情境教学,模拟、创设真实旅游情境,以任务驱动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如景点讲解、前台接待、投诉解决等,采用情境任务法进行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互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高职层次的旅游英语教学方法要强调实训、实操和见习。比如,英语导游环节的学习可以发动学生到景点拍讲解视频。教学时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岗位实战法等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要结合使用,优化课堂效果。此外,旅游英语课程教学还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理论与实践、贯通线上线下,引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慕课为例,学生按自己的步调学习慕课,课前在线与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起引导辅助作用。教学评价则让学生以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为主。
(四)学生
旅游英语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高职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抓住其特点,遵循其心理学习规律,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教育学生对多元异质文化要有包容性,對自己的本国文化则要充满文化自信心,以合适的方式向外国旅游者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成就;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人文素养,如看英语电影,听英文歌曲。同时,学校必须保证高职学生的旅游英语课程考核方法的灵活性、科学性。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考试可以采取英语能力分解成听说读写模块的方法,采取小组演练、项目教学等方式。鉴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考试应加大口语比重,最大限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此外,学生要了解异域文化,保证在真实情境中具有较强的对客服务能力,包括了解客人需求的能力、遇到冲突和障碍时能进行冷静分析的能力。
(五)学校
首先,鉴于高职教育的技能培养比重较大,学校可以聘请业内专业人士进校园。比如,学校聘请兼具较强外语能力和带团技能的导游进校园,延请旅游线路策划的旅行社经理人、高级酒店管理人进课堂,同时加大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实操课程的比例。其次,要大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旅游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英语知识和旅游行业经验,为此,学校应安排教师进入行业内部见习挂职培训。比如,新西兰每年给教师10天时间听课,进行专业实践,及时了解行业信息,从而为课程注入新鲜活力。新西兰通过各种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行业实践,保持所授课程与行业的紧密联系。此外,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师要去旅游企业行业实践1~2年再返校从事旅游英语教学。对此,学校可以安排旅游英语教师到发达省区或英语国家访学交流,鼓励学生交流,并引入优质外教,以加快优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跨文化视角下高职旅游英语课程建设要求在对待异域文化方面,实事求是,不偏激不丑化,要具有文化包容性;克服文化定势思维和自我中心主义,避免以自身文化视角评价一切。同时,旅游英语还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广泛传播中华文化,提高国际游客在中国旅游的满意度,推动中国旅游业发展。
(作者单位: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编号:GXGWFX2018087)。
作者简介:李青莲(1976—),女,安徽太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英语的跨文化研究,导游服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