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化解疫情对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的冲击
2020-07-20张洁唐晴
张洁 唐晴
东南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先推进方向,聚集了许多重大项目。疫情导致人员与物资流动受阻、市场需求下降、投资停滞等多方面问题,对项目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加大了项目潜在的安全风险。
多因素的冲击
东南亚“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众多,主要项目包括中老铁路项目、雅万高铁项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马东铁项目)、恒逸石化大摩拉岛综合炼化项目(恒逸文莱项目)等。
在东南亚地区,疫情不仅引发了公共卫生安全危机,而且负面影响迅速扩散到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采取了关闭边境、停飞国内外航班、实行大规模隔离政策等措施,客观上造成“一带一路”项目人员短缺、物资紧张、需求减少、资金吃紧等困难。截至5月底,虽然多数项目没有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是部分项目出现了停工停产。
总体来看,疫情对项目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各项目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影响项目正常运转。从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封城开始,中国强有力地防控疫情,东盟各国随即跟进,先后采取限制入境、禁航等措施,导致项目的中方人员返岗受阻。3月中旬后,东盟各国实行严格的社交隔离政策,本土员工供给不足。4月10日马来西亚逐步放开部分行业后,仍要求开工项目将施工人数减少50%。第二,各国采取严格的口岸、复工和交通管制措施,物资生产与运输效率降低。第三,国内国际需求大幅下降,旅游业、零售业及石油产业受影响严重。恒逸文莱项目受全球经济活动停滞、国际油价暴跌等因素影响,项目原有盈利下降。第四,出现资金挑战。以雅万高铁项目为例,为应对疫情影响,印尼公共工程和公共住房部响应政府要求削减预算,同时由于经济活动停滞及采取税收优惠措施,预计今年印尼国家税收将会大幅下降,对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也随之减小。
应对举措特点突出
面对各国不同的疫情形势与防疫措施,“一带一路”项目立足于自身特点,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而保障在建项目如期完工、建成项目平稳生产。
具体而言,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三个结合”的特点:一是线上与线下方式相结合。为缓解人员流通受阻对生产建设与投资的影响,各项目利用技术优势,将智能化、数字化与抗疫生产结合,通过线上“云模式”助力复工复产。例如,雅万高铁中国设计团队加大了国内对印尼现场的技术支持力度,合理安排远程办公。南方电网越南永新一期电力有限公司通过视频会议与多个越南企业签署了粉煤灰综合利用合同,推动当地环保、建筑行业发展。
二是用工、物资属地化与调整原有供应相结合。各企业提高属地化程度,同时为保证项目的质量与效率,协调滞留中国的员工回国,促进生产材料供应商复工。云南国际公司老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分批外派人员,同时依靠聘用本地员工来补缺。1月底,承揽中老铁路项目物资供应任务的中国铁路物资集团启动应急预案,使用海陆联运。金港高速项目通过租赁当地设备缓解设备紧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一公司马东铁路项目部与签证代理及劳务公司协调,引入属地和第三国劳动力,同时利用留守的管理人员弥补劳动力缺空。
三是配合政策与主动作为相结合。在遵守所在国防疫政策的同时,各项目的中资企业主动作为,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规避疫情带来的风险。越南永新公司在春节假期分析供应风险、疏通海关与物流渠道、协调煤船运载事宜。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菲律宾公司做好证据收集、举证和项目工期和费用索赔的工作,及时向业主发出不可抗力事件通知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中資企业及时有效的防疫措施成效明显。截至5月底,多数项目实现复工复产。同时,各中资企业与所在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及时沟通,增信释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向政府、医疗机构、居民捐款赠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但是,有些项目在应对疫情时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疫情冲击的应对逻辑,开展企业应对措施有效性的分析。有些项目受限于自身特点,远程办公、属地化措施替代性较差。例如,泰中罗勇工业园于3月底推出了“在线+直播”的接待投资考察新方式,但效果不佳。基建工程类建设几乎无法使用远程办公,临时属地化的措施也无法弥补机械设备的缺口,一些当地劳工纪律意识淡薄、专业技术较差等问题也直接影响项目正常生产。此外,还有部分项目危机意识与管理薄弱,因被动应对而错过了规避风险的最佳时机。
全面认识风险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案例可知,影响“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疫情防控成效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所在国的防疫政策与国家治理能力。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的防控疫情成效显著。印尼疫情最严重,整体防控政策效果差,对“一带一路”项目的负面影响最为突出。从1月28日起,印尼政府就严格限制境外人员与货物入境,直接限制了雅万高铁项目的人员返岗和进口材料到位。4月10日,印尼采取措施限制大规模社交之后,雅万高铁项目基本停工,这意味着该项目无法按时完工。5月29日,印尼经济协调部门宣布,雅万铁路将延迟一年通车。
第二,中资企业的安全管理与危机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菲律宾卡利瓦大坝项目受到疫情影响较小。这得益于春节坚守员工超预期推进工程进度,对冲了疫情影响。另外,该项目中资公司能够根据菲律宾国内疫情发展及时调整应对措施。中国国内疫情暴发后,广西工程局菲律宾公司迅速抽调关键岗位人员返岗。1月28日菲暂停向中国公民签发落地签证后,公司及时召开防疫会议,落实防疫工作。随着菲律宾防控政策升级,项目部及时制定了应急停工和防疫预案,实行封闭管理。
第三,员工本土化程度与疫情防控成效直接相关。多数进入运营状态的项目注重实现用工本土化,这既避免了人员入境限制,又缓解了与当地社会的就业矛盾。例如,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用工本土化率达到了80%,雇佣缅籍员工900多人,其中近200人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为项目在疫情期间的正常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四,项目类型及特点与受到疫情冲击程度具有相关性。“一带一路”项目可分为基础设施类、工业类、工业园区类等。在疫情中,工业类项目(尤其是已经投产的项目)受到影响较小,因为此类项目便于实行封闭管理,用工人数来源稳定,在疫情中仅需重点应对生产材料问题,如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恒逸文莱项目和越南永新燃煤电厂项目。工业园区类项目受到的影响较大,如印尼德龙工业园、中泰罗勇工业园虽然较早实行封闭管理,落实防疫措施,但是由于过度依赖中国公司人员及材料供应,抗风险能力不足。基础设施类项目受到冲击最为严重,尤其是大型铁路建设项目,这类项目处于建设的实施阶段,工作环境开放,施工人员和建设物资需求量大,本土化实现难度大,面对防疫政策调整空间较小。
令人欣慰的是,6月以来,东南亚疫情形势趋近稳定,各国逐步解封,尤其是中国与新加坡启动的“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为“一带一路”项目的全面恢复建设和生产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是,全球范围内疫情继续恶化,防疫工作具有长期性。为应对海外公共安全风险,企业应重点关注供应链安全,转变员工培养模式及用工偏好,提高属地化程度;将智能化、数字化同生产相融合,发展智能制造。此外,还应该加强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并做好与各方的协调。
(作者张洁为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摘自《世界知识》202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