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画上的夏日瓜果

2020-07-20宗合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山鸟设色枇杷

宗合

夏日消暑,怎么少得了水果?如今水果品种繁多,古代虽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古人也能尝到很受欢迎的几样水果,比如西瓜、荔枝等。面对令人垂涎的水果,古代画家品尝之余还不忘创作,使吃水果也变成一件风雅之事。

西瓜

夏日最常见的水果莫过于西瓜了。宋末元初画家钱选的《蔬果图》上,就绘有一只硕大的西瓜。为了表明它是西瓜,画家还有意挑选了一个开口的西瓜进行描绘,瓜里的红瓤黑子清清楚楚,画家对于西瓜的喜爱跃然纸上。

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西瓜自宋代起开始广泛种植。湖北省恩施市柳州城遗址现存有一摩崖石刻“西瓜碑”,此碑镌刻于公元1270年,时为南宋。碑文竖排阴刻10行,共169字,记载了当地引种西瓜的时间、种类、引种路线、培植方法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记载西瓜种植的碑刻。

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想必是古代最常被文人惦记的水果之一了。苏轼在其诗作《食荔枝》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如此受欢迎,古代画家自然也不忘为其创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佚名作品《离支伯赵图》,为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24.8厘米,画中“离支”即荔枝。这幅宋代绘画用工笔重彩画法描绘了一枝荔枝,枝上站立着两只伯劳(一说黄鹂)。整幅画用笔工细精微,设色艳丽,是南宋院体画中的代表作。

“离支”是荔枝最初的叫法,首次出现在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其意为“离开枝叶”。至于为何会取这种怪名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道:“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此外还有一种说法,称与采摘方式有关。北宋大学者苏颂在其著作《图经本草》中引《扶南记》的解释说,古人之所以称其为“离支”,原因在于“以其结实时,枝若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音‘离)其枝,故以名之”。

枇杷

枇杷是初夏较为常见的水果,因其色泽金黄,颇受皇帝青睐。宋代宫廷画家时常以枇杷入画,其中以南宋画家林椿所绘《枇杷山鸟图》最为知名。

这幅《枇杷山鸟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为绢本设色,纵横约27厘米,钤鉴藏印“宋荦审定”“宣统御览之宝”,裱边题签“宋人畫枇杷山鸟”。这幅画描绘的是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诱人;一只绣眼鸟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却发现其上有一只蚂蚁,便回喙定睛端详,神情生动有趣。

《枇杷山鸟图》古代重名者甚多。宋代较为著名的《枇杷山鸟图》除了林椿的作品外,还有宋徽宗赵佶绘制的一幅,二者皆藏于故宫博物院。宋徽宗的《枇杷山鸟图》为绢本,墨笔,纵22.6厘米,横24.5厘米,押“天下一人”款,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一方,裱边题签“宋宣和枇杷山鸟”,鉴藏印钤“宣统御览之宝”,中缝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各一方。此图上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警惕生动。宋徽宗的花鸟画以设色者居多,然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略似没骨画效果,别具苍劲细腻之韵致,体现了赵佶多方面的绘画才能。

桃与荔枝都是原产于中国的水果。《诗经?魏风》中有“园有桃,其实之肴”,说明早在先秦时人们就以桃子为食了。近代中国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更将中国食桃的历史推向了史前时代。西汉时期,桃曾沿丝绸之路经由中亚向西传至印度、波斯,进而引种到希腊、罗马等地中海沿岸国家。玄奘在其著作《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了关于桃树被引入印度的传说。

桃是盛夏最为常见的一种水果,古代画家经常以桃入画,更通过一只只馋嘴偷食的小动物表达了自己对于桃子的喜爱。与前面提到的那幅《蔬果图》相比,钱选的《桃枝松鼠图卷》更加有名,可谓其代表作。

《桃枝松鼠图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纸本,纵26.3厘米,横44.3厘米,画面无款,钤朱文“舜举”“翰墨流口”二印。此图描绘了在长着肥美果实的桃枝上,一只松鼠栖伏其间,正欲窃食桃果。此画在洁净的背景上,用工整的没骨法画出松鼠和桃枝,只在桃实叶脉上略用线勾,形象突兀于画面之上,使观者印象深刻;构图上,那翘起的松鼠尾巴和向右上角斜插上去的桃枝取得平衡,在写实的同时又富有装饰意味。

(摘自《牛城晚报》2020年5月13日,竹之语荐)

猜你喜欢

山鸟设色枇杷
《岩高千尺虎》
雾云山梯田
鸟鸣涧④
《独白系列之三》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枇杷糖浆
吃“乒乓球”
“琵琶”和“枇杷”
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