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健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2020-07-20吴晓辉田秀莉

中小学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学校

吴晓辉 田秀莉

2020年5月下旬,在我国取得“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之时,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当中,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依旧是民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我国面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收官、抗击疫情等诸多新命题,教育领域也是新老问题并存。那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领域有哪些问题备受关注,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破解?我们仅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界代表委员等发言内容中撷取部分重点,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基本的方向指引和实践参考。

一、有序组织中小学复学复课工作

面对疫情初期的挑战,自2020年2月下旬起,我国中小学纷纷开启在线教学模式,教育部也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将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如今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已陆续推进复学复课工作。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如何同时抓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

1. 复学后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校医配备工作

两会期间,民盟中央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校医配备明显不足的情况提出,要落实中小学校医配备,筑牢校园卫生安全防线,同时建议完善校医配备标准,创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送医到校等方式,让有执业资格的专业医生定期到校园履行校医职责。

2. 复学后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检测与有效辅导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建议,开学后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诊断性检测以合理设定教学起点,教师要适当放缓教学节奏以夯实基础。中高考备考要引导学生在调整心态的前提下把控好复习节奏,在体系化梳理中注重精研深悟,以深度理解提高效率。另有代表提出,学校要重点关注教学效能、学生心理疏导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等多方面工作。

3. 要将抗疫成果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把抗疫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专题教育课程,在廣大中小学生中系统开展抗疫精神教育。此外,应加强抗疫价值观教育主题研究和课程资源研究,为系统开展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课程资源包,同时中小学生抗疫价值观教育也可融入现有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另有代表建议,将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以及我国在抗击疫情中的科学做法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教材。

4. 要科学理性认识、应用和优化线上教学

“新冠病毒”疫情为线上教学按下了“快进键”,其未来发展方向也引起了两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胡卫认为,这次大规模在线教学促使学校更加明确了未来教育的功能,在全面复学之后,线上和线下教育融合是趋势,学校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育人方式改进,发挥线上线下各自优势,提升教育质量,如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启动新型学习模式、促进在线教育之间的互动等。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认为,未来教育必然是由线上线下的融合、课堂内外的无缝对接构成。如何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探索打破专业、学科、机构等藩篱,形成更优质的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法,是教育工作者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线上教育的优势在于优质资源共享,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学校与教师应思考如何利用技术进行教育创新,如何在特殊情况下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提出,在线教学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教育观念,即不论运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媒介,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明白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立场、体验和感受是什么。同时在线教学不应该随着复课复学就突然停止,而是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选择运用得多与少,教学方式也可能会有一些转换。作业帮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侯建彬认为,在未来教育中,技术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AI(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5G、8K高清视频等新技术越来越成熟并得到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应用,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和效率将得到更大提升,享受优质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将成为现实。

二、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乡村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领域,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是为乡村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抓手。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拥有更光明的未来。

1. 加快推进乡镇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建议,要加快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要将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师非规定工作时间参与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纳入城乡特殊岗位教师生活补助范围;同时将非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教育资助范围等。

2. 努力让乡村学校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

朱永新建议加强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把中国最好的教师、最好的教育资源通过电视进行整合,通过广电的“户户通”,输送到农村最边远地区。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建议,统筹城乡学校信息化发展,大力支持乡村学校区域5G网络覆盖,确保师生可以享受高速率、低延时的5G教学设计和应用;还可以通过定向捐赠网络流量包等方式助力网络扶贫,努力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

3. 落实待遇加强培养,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建议,实施国家乡村教师岗位特殊津贴制度,实现乡村教师的工资性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的基本翻番;加快落实社会保险政策,保障乡村教师基本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加强住房保障政策,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教师住房公积金制度和购房补贴制度;建立乡镇以下学校教师子女可在城镇学校优先接受基础教育制度。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建议,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加大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力度,储备一批农村教师,形成梯次配备结构,在招收教师时加大县域和乡镇教师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建议,师范大学要通过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建立就业基地等方式,促进更多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推进“造血型”教育扶贫。

三、让教师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关键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1. 探索建立尊师公共服务和师德优待制度举措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探索建立尊师公共服务和师德优待制度举措,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要尊重教师职业专业性,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教师的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各类社会性事务进校园,各种报表填写,抽调借用教师等行为。要抓紧出台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规则,编制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指导手册,明确教师进行教育惩戒的权限、范围、程序,解决教师对学生不敢管、不善管的问题。

2. 从法律层面强化教师工资保障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建议,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教师具体的法律地位,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强化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将“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保障和提高教师待遇”的要求落到实处。另有代表建议有关部门探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龄津贴标准,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

3. 构建新型教师培养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建议,师范大学要以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构建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和智能教育、融合教育和准入职实践等内容组成相互独立又贯通一体的本硕连读教师培养模式,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奠定坚实的学历教育基础。可把六年的培养年限划分为三个阶段,同时设计公平、合理、灵活的内部机制和过程性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建议,按比例加大定向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力度,对于有条件地区,政府配套资金和交通工具,支持教师“走教式”任教,以吸引和稳定优秀师资。管培俊也提出,每年抽调10%的教师进行脱产培训一举两得,一方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等于腾出10%的岗位招聘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形成良性循环。

四、多措并举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两会期间,众多热点话题仍围绕学生培养展开。

1.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任重道远

义务教育减负一直是历年两会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教育部再发“减负令”—发布6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中小学减负再度成为舆论热点。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领衔,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建议要转变社会育才观念,建立多元考评体系,全面提高体育权重,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其像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建议从教学大纲改起,给小学生减负,以所有作业基本在校完成为基准,学校给家长布置的“陪作业”任务一定要适度和合理。

2. 增强学生健康体质仍需各方协同

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能问题较为突出,近视、肥胖等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对此,农工党中央提案建议,尽快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制定防控目标,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教育部门应将近视发生率列入各學校考核指标,对各学校进行严格考核。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建议,全面实施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机制,研究建立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并运用智能化手段全面开展测试。同时将体育素养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体育后备人才选材和培养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建议,推动“家-校-社”协同联动,打造以家庭体育为基础、学校体育为中心、社区体育为延伸和补充的立体发展模式,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提高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仍需统筹推进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注重将劳动教育跟新技术结合,根据时代需要改进劳动形态,特别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如何将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校落实落细?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提出,对于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和活动的设置安排,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围绕劳动育人功能的发挥这个中心来展开,避免劳动课为开设而开设以及随机和零散琐碎的现象。唐江澎提出,劳动教育不能在嬉戏的体验中娱乐化,而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展开,以使学生在真实情境具体问题解决中历练生活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另有代表建议,要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真实可靠;要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使劳动教育评价硬起来。

猜你喜欢

全国政协委员学校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看望委员、代表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学校推介
王国庆接替吕新华 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
代表、委员风采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