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救命神器”新增335台
2020-07-20
公共应急救护服务工程
关键词:挽救生命
2019年10月29日,在宁波国际马拉松比赛现场距离终点200米处,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一名参赛小伙子突然栽倒在地。
不远处,慈溪市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讲师王敏权和同伴余姣侠闻讯赶来。王敏权拿出随身配备的AED,余姣侠快手快脚地将电极片贴在男子胸口。两次电击除颤后,男子心跳恢复,面孔有了血色,意识也逐渐出现。随后,众人将男子抬上旁边的救护车,送往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男子脱离危险。
这是宁波市第二起公共AED成功挽救生命事件。去年,设置在镇海绿轴体育公园的AED也成功挽救过一名男子的生命。
我国年均50万人因心脏疾病猝死,其中90%发生在医院外,设备不足导致抢救成功率不足3%。AED是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简称,它是一種便携式急救设备,用于现场抢救心搏骤停患者十分有效,也因此被称为“救命神器”。
早在2016年,宁波市红十字会就在全省率先启动公共场所AED配置工作,陆续在宁波机场、火车站、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设置AED。2019年,宁波更是将在主要公共场所配置200台AED和完成20万人的红十字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两项工作列入当年的市民生实事项目。
经过一年的努力,2019年,全市在主要公共场所共配置了335台AED,对28.7万人进行了红十字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均提前、超额完成2019年市民生实事项目的目标任务。
不仅如此,为强化市民生实事项目的效果,宁波市红十字会还开发了AED电子地图,便于市民从市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百度、腾讯、高德导航搜索到全市公共场所配置的AED位置,并将公共场所已布置的AED接入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实现AED现场急救与120急救对接,这在全省是首创。
而随着应急救护培训的不断拓展,经过多年努力,人们的观念也正发生变化,面对突发事件,现场敢于出手救护的例子越来越多。2019年以来,全市共有10起红十字救护员现场施救的例子,挽救了多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