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海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经验

2020-07-20张雨凝肖海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骨髓瘤中医药

张雨凝?肖海涛

【摘要】目的 总结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作者采取跟师学习、老师指导的方式,整理和总结肖海涛教授门诊工作期间运用中医药内外治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病案和经验。结果 骨髓瘤的中医病机主要责之肾虚而致毒瘀搏结于内、脉络不通所致,故采用内服补肾化瘀、外治通络止痛的中医治法,疗效显著。结论 对于骨髓瘤的治疗,以中西结合治疗为佳,将中医辨证论治及外治法与化疗结合,针对化疗的用药时间、剂量及毒副作用,合理的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及外治法,可达到明显的增效减毒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药;骨髓瘤;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8..0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恶性浆细胞疾病,常见于老年人,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西医治疗以放化疗、干细胞移植为主,但因其易出现多药耐药、骨髓抑制等影响疗效[1]。肖教授发现,通过配合中医药治疗可提高其疗效及减少副作用,起到增效减毒的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传统中医学无统一病名,追根溯源,据其广泛的溶骨损害和典型的骨痛症状,本病可归属于“骨蚀”[2], 蚀者即为“毁坏之伤、有虫食之”,体现了本病的预后不良性。骨蚀之名首载于《黄帝内经》该书对骨蚀的病因病机颇有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抟于骨,则为骨蚀。”明确提出骨蚀的病因病机是体虚外感结里,邪气搏结于骨所致。

肖教授认为,与骨蚀关系最密切的是肝、脾、肾,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而藏血,精血互生,肝肾同源;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故骨不坚固,骨痛易折;脾主肌肉四肢,脾虚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肌肉四肢失其充养故肢软乏力;肝、脾、肾三脏的亏虚是本病发生的最根本的机制,即本虚;另一个重要机制为标实,标实也是建立在本虚的基础上的,脾肾两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严重者可发生喘脱或关格,气虚运血无力,致使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可有癥瘕或痰核;在本虚的基础上,外合邪毒,包括外感六淫、接触强烈的射线、化学毒物等,毒邪内蕴,日久化热,耗血伤津,迫血妄行,可见发热、出血等症。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以痰阻、血瘀、毒结为标。

2 辨证论治

本病以本虚标实为特点,临床表现往往虚实夹杂,所以肖教授认为治疗首当辨别虚实,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本当宜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调和气血阴阳;治标当采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清热解毒,随证加减治疗达到去除血瘀、痰浊、热毒的目的。临床可将骨髓瘤分为三型:一为肝肾阴虚、痰瘀痹阻,予六味地黄汤合身痛逐瘀汤治疗;二为脾肾阳虚、痰湿内阻,予右归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三为气血两虚、瘀毒阻络证,予八珍汤加减;肖教授强调在治疗中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 并发症的治疗

溶骨损害是本病最常见并发症,肖教授认为,溶骨损害的病机应主要为肝肾阴虚、痰瘀痹阻,致病之脏应责之于肾。《素问》有云: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肾气衰竭。老年人本来肾气虚衰,骨失充养,加之痰瘀毒邪乘虚流注于骨,搏结于内,胶结不散,致骨痛不适。临床上,除双磷酸盐治疗之外可以加用中药内服,可延缓骨病进展,减少骨折的发生。肾虚是溶骨损害发生的根本,临证还需辨清是阴虚还是阳虚。偏于肾阳虚者具有面色?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等特征,应选用温肾补阳之品,如菟丝子、肉桂等药物;偏于肾阴虚者具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甚至无苔的特征,应选用滋阴补肾之品,如生熟地、鳖甲等;对于癥瘕或痰核较多者可加用山慈菇、猫爪草等具有解毒抗癌的药物。

对于骨痛明显者,肖教授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取穴主要为阿是穴、肾俞、八髎。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联系[3],而经络系统在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注途径。肖教授认为,阿是穴即是治病的最佳刺激点、疾病反映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疗。取阿是穴一般以治疗各种局部性痛症为主,还可治疗躯体病、脏腑病及与之相关的病症。只要诊断正确,手法适当,功效往往立竿见影。早在《内经》就指出“以痛为腧”,告诫医者疼痛点就是穴位,既能反应疾病,也能治疗疾病。八髎指双侧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即骶骨上的四对骶后孔,是很多神经血管的汇聚之处,被认为是调节人一身气血的总开关;按揉、拔罐、艾灸这八个穴位可调节一身的气血的运行[4]。肾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针刺此穴可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治疗肾虚所致的相关疾病[5]。

4 典型病例

华某某,男,76岁,2018年5月以主诉右侧面部麻木疼痛就诊,经头部核磁及病理活检明确为骨髓瘤,从2018年8月份开始至2019年3月,间断行7次化疗,后因不能耐受拒绝化疗,病情虽有所控制,但头面部麻木疼痛、嗅觉减退、听力减退未能缓解,2019年6月门诊就诊,症见右侧面部麻木疼痛、面色晦暗、善太息、乏力、口干便秘,舌黯红苔厚腻,脉沉弦细涩。肖教授将其辨证为脾虚肝郁、痰瘀痹阻。盖因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又主筋,由于长期饮食不节致脾气损伤,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郁怒伤肝,肝失调达,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淤血与痰湿搏结于骨而发骨蚀。肖海涛教授在治疗上,予内服中药辅以针灸治疗:

内服药取二陈汤合活络效灵丹,药用巴戟、补骨脂、肉苁蓉各15 g,补肾填精,肉桂、川乌各10g散寒通络止痛,桃仁10 g、丹参18 g养血活血,乳香、没药各12 g理气止痛,法夏、陈皮各15 g化湿理气,甘草9 g调和诸药,日一剂,全方共奏祛瘀化痰、通络止痛、补肾填精之效。

外治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左侧顶颞后斜线下2/5,听宫右、听会右、下关右、迎香右、颧髎右、颊车右、大迎右、承浆、夹承浆右、地仓右以及阿是穴,合谷(双),太冲(双),只针刺不灸,平补平泻,每次针刺30分钟,每日一次(每周针刺六天,休息一天,十五天为一疗程)。

服药加针刺两个月后嗅觉明显恢复,麻木疼痛均减轻,大便通畅、精神睡眠较前明显好转。至今仍每日治疗。

5 结 语

本病系恶性肿瘤性疾病,中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之力较弱,其力度远不如化疗药物强,故单独采用中药治疗本病者甚少。临床上更多地是在化疗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肖教授指出,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MM,可贯穿于化疗全过程:化疗前扶正培本,重在健脾补肾,提高患者免疫力,使其耐受化疗;化疗中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可增加化疗药至骨髓病变部位,增加化疗敏感性,可予疏肝健脾和胃之中药治疗,以减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等;化疗间歇期调补肝肾、解毒祛瘀,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感染。对于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及骨髓瘤并发症引起的骨痛麻木,施以针灸疗法可取得通络止痛、延缓病程的良好功效。肖海涛教授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MM,既能提高缓解率,又能减少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及其他脏器的损害,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阮长耿,等.现代血液病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31.

[2] 陈 泊,丘和明.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06-308.

[3] 欧阳群.欧阳群針灸临证精要.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567-569.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骨髓瘤中医药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