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2020-07-20徐玲玲
徐玲玲
【摘要】目的 分析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评估体系的方式。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受检例数为200例以此作为病例资料,再选择22名心血管科急症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作为专家组,针对护理的重点,制定护理质量评估体系。结果 ①第一轮的专家咨询权威度0.915高于第二轮专家咨询权威度0.905。②一级指标的W值为0.383,二级为0.337,三级为0.300,指标操作W分别为0.299,0.240,0.217。结论利用DM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可以将此作为护理理论的体系用于临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质量;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8..02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常见的急危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还会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情况,较为容易猝死,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并且还会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为了改变以上的情况,减少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医疗纠纷,对护理管理的环节和质量需要重视和提高。护理质量评估指标是评定护理治疗的重要依据[1-2],能够不断的改进护理质量,如实且科学的指标将护理质量的水平一一的反应出。目前国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质量评定体系还仍缺乏,所以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途径和相关的护理模式作为基础,查询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并且和专家进行咨询,制定专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评估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所有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计200例作为研究的病例,另外选择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抽取的22名心血管科急症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以上的人员均需要从事该病研究和护理十年以上,资深的专家中有9名专家,13名护理专家,男7例,女15例,年龄在33~46岁之间有5名,47~58岁之间有17名。
1.2 方法
①在正式开始实验之前,先成立专业的研究小组,组内的成员由10名急诊内科的医生和相关的护理人员组成[3],成员们查阅国内外心肌梗死相关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式,组内成员确定好函询的专家,并与其进行联系,以及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②组内成员查阅相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评定的文件和资料,例如《护理管理学》、《护理实践以及研究》、《内科护理学》等,之后依据本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先构建出相关的护理质量评估指标的体系。③小组的负责人利用DM调查表,对22名心血管内科的专家医师以及专业的护理专家进行护理指标的咨询。专家咨询以电子邮件、微信或者是电话的形式进行[4],提前在组内通过讨论制定好问卷,包含以下的内容:先进行第一轮的咨询,请专家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急症病房不同的病情程度和级别进行护理指标的第一轮的删选,并且能够依据不同的指标作出护理质量的重要性评定,1分为不重要,5分为很重要,以1-5为评分,分数越高,证明越重要,待专家回答完毕,将第一轮的咨询问卷进行回收和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再一次对问卷内的指标内容进行调整和删除,之后制定好第二轮咨询的调查表;进行第二轮的咨询时[5],需要先将第一轮的咨询结果作为展示,将第二轮需要咨询的目的,填写方式等作出解释,专家学者进行回答,之后将结果回收,以此作为最终指标筛选的标准,并且组内成员需要依据专家的意见再进行综合的调整。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2轮专家进行咨询的权威程度,该判定由熟悉程度、判断依据进行决定,计算公式:专家权威程度=(熟悉程度+判断依据)/2,当所得值越高,即可证实专家权威程度更高。
记录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结果,利用W、df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式
所有试验患者的数据均统一使用IBM SPSS 24.0软件进行处理,并且配合使用W、df的值进行评定。
2 结 果
2.1 2轮专家进行咨询的权威程度
第一轮的专家咨询权威度高于第二轮专家咨询权威度。详细情况如表1:
2.2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结果
当进行第二轮的咨询之后,一级指标的W值为0.383、二级为0.337、三级为0.300,指标操作W分别为0.299、0.240、0.217。
3 讨 论
当进行第二轮咨询之后,形成了一个含有三个一级指标和六个二级指标,十八個三级指标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详细如下:①一级指标:准备阶段、治疗过程、预后;②二级指标:知识技术水平、环境营造、设施构建、相关的治疗方式、心理健康宣教、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意外事件的处理和护理;③三级指标:对患者过往的病情有所了解、并且也能够正确的评定患者的病情、对于生命体征的检测,例如: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的技能、治疗的医生具有专业的抢救技能和接诊流程、护理人员对于仪器的使用和抢救药物的使用十分的了解、对于病房能够保持通风和整洁、病房保持安静、对于监护仪、除颤仪等的使用保持正常、阿司匹林、他汀类的药物保持充足[6];将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并且能够结合患者的脸色变化和过往的病史作出正确的分诊、作好静脉通路,并且留好血液标本、在十分钟内完成吸氧以及氧流量的选定、按照医嘱准备好溶栓的药物和镇静药物和止痛药、给予体位上的指引;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心理情绪上的引导,并给予指导、制定满意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制定好并发症的产生应对方案、组内讨论好感染、药物外渗、压疮、脱管等意外事件的处理方案。
护理质量评估体系作为在复合成本的基础下,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照顾和监护的机制,采用完整的护理标准,为护理人员制定好质量标准的制定,确保护理质量达到标准。同时制定出的三个一级指标和六个二级指标,十八个三级指标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每一级都有着理论支持和意义,一级是按照疾病治疗的时间进行制定,这样能够让专家更好的顾及到细节,和有效性;二级是以患者为中心,并且结合了医护人员的能力作为考虑,将知识能力水平、环境的营造等归为二级;三级则是在初步制定的方案上经过不断调整所得,让所有的工作人员能够有专业的流程来规范,提高护理的质量,以此也能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第一轮的专家咨询权威度0.915高于第二轮专家咨询权威度0.905;一级指标的W值为0.383、二级为0.337、三级为0.300,指标操作W分别为0.299、0.240、0.217。这进一步说明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具有科学性。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评估体系采用DM进行构建,各项评定具有科学理论支撑,可将此作为护理理论的体系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卢甜甜.急诊病房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估体系构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1):1-3.
[2] 张秀华,康 璇,张翠红,等.构建护理服务质量关键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8):581-583.
[3] 王艳艳,刘 娟,张 俊,等.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22):2036-2040.
[4] 吕艳红.急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评估体系构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3):1-3.
[5] 张华甫,张 华,张 燕,等.天津市护理质量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天津护理,2016,24(6):485-488.
[6] 楼 婷,柏晓玲,王 狄,等.基于三维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7):539-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