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inheil黯然失色的镜头界霸主
2020-07-20桑晓蕾刘永明
桑晓蕾 刘永明
Steinheil 是德国一家19世纪初期便已存在的光学大厂,最辉煌的时候,连蔡司和徕卡都要敬它三分。Steinheil的历史虽然不及福伦达早,但远比蔡斯要长。这家工厂创始之初经过CarlAugust、HugoAdolph、Rudolph等祖孙三代的辛苦经营,出过不少优良而又经典的设计。但在,Rudolph去世后,因无人承继业务,整个公司被迫改制成股份制。
再优秀的艺术品也禁不起炮火的摧残,二次大战时,Steinheil工厂遭到了炮火的致命破坏,造成厂房、设备和人才无可挽回的损失,从此一蹶不振,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结束了它大起大落的一生。
曾经的Steinheil ,走在高端镜头的前列
据说,当年Steinheil工厂对其产品的品质要求十分严格,常常是500个镜头被制作出来,只有200个合格品,不合格的产品只能回到残次品仓库,等待拆解或是销毁。在镜头制造上,可谓是用料猛,工艺精,不惜血本,力投重金,其关键部件多是纯铜打造,玻璃镜片则选用稀土作為添加料。尤其绿标白银版,制作十分精美,堪称精品。很多镜头,虽然结构简单,也没有多层镀膜,但出来的色彩非常迷人,特别是蓝色。
在德国众多镜头生产厂家当中,Steinheil可谓是与同时期的福伦达、蔡司等,在品质上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厂家,它有自己独立的发明和专利。Steinheil,在早年间一直走在光学设计的前列。被人广为传颂的是,曾经有两款设计跟别人“闹双胞”。一款为在非正光镜头年代Steinheil的Alpanat和Dallmeyer的Rapid Rectilinear结构相同;另一款是和福伦达独立同步研发了Collinear镜头,最后一起分享专利权。此后,Steinheil在二战后曾专注研发135片幅,并开发过Casca系列可换镜头旁轴相机。此举,严重地威胁到了徕卡。后来,徕卡通过专利权法律诉讼把Casca II赶出市场,不过徕卡的M3从Casca II得到了不少启发。
Steinheil镜头从外形上分白银版和班马版,较早期有铜版。白银版外形漂亮,成像层次丰富;班马则以成像锐利见长,它的四大微距班马版更是十分了得。从玻璃材质上它又分Q版和C版,Q开头为最高级材料,C开头的则为Cost Down版本。Steinheil镜头铭牌标有Munchen Q版将是最好的选择。
Steinheil镜头色彩浓郁华丽,画面油润舒畅
Steinheil镜头色彩浓郁华丽,过渡绵绵不断,细腻丰富,画面油润舒畅,弱光暗部细节丰富,用它拍出的照片从直方图上看,红、蓝、绿三色比较接近,色差小,自然色彩饱和度高。由于对蓝色表现好,有时使画面呈显一种忧郁的情调;它比低反差镜头的反差略高,这对提升画面空间感有利。不过,有些产品有评价说存在偏色现象,但这种风格需要因人而异。
不过,Steinheil镜头也不是没有缺点。其缺点还是十分的突出,以致成为摄影圈里的话题。由于它的产品镀膜技术不是很好,许多镜头都有脱膜的现象。如今,在市场上不脱膜的镜头十分稀少,当然价格肯定不菲。
老镜头复活,数码时代仅需要一个转接口
有人说,世间总有许多的好东西,在非理性的市场情况下被劣质的产品所淘汰。Steinheil就是这种遭遇,它是精品而非劣质产品。上世纪70年代,由于市场结构的变化,面临着日本产品的横扫,Steinheil与德国其他的一些镜头工厂一样,无奈走入停产的结局。从此,Steinheil的生命,也就戛然而止。如今,在二手市场见到的镜头,多是那个时期的产品。
如今,数码时代广泛而又匹配的接口群,让Steinheil等诸多老镜头得到了重生,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些具有年代感的老镜头和带有浓重味道的片子,成为摄影人和收藏者的新爱。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在过去和现代之间随意的穿越。
Steinheil镜头收藏有窍门
1.看生产年代以及外观成色。少使用痕迹,少擦伤掉漆者为佳;
2.镜片无损伤、划痕、磕碰,无霉斑、裂痕,镀膜完好或是脱落轻微者为佳;
3.光圈开合正常,顺畅,光圈无锈迹,无出油现象;
4.调焦、对焦,阻尼正常,无限远合焦准确者为佳;
5.镜头尾端卡口少使用痕迹,或者卡口衔接正常,镜头前段卡口无损伤,螺纹无损伤,UV镜衔接正常者为佳;
6.个别镜头或批次使用了稀土玻璃或特殊的金属材料及特殊结构,一般可以根据编号来识别;
7.看镜头是生产线产品还是纯手工打造的作品。一般来说纯手工打造的镜头收藏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