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桃花笑春风
2020-07-20孙甲勇张培宽
孙甲勇 张培宽
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单位,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座谈会上作先进典型发言,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范例,各大媒体集中宣传推介他们的做法……山东省肥城市,这座位于齐鲁大地、泰山西麓的县级市,近年来一系列文明创建的耀眼成果,不仅散发着自身的魅力,还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肥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条件并不优越的鲁西地区,为何做得如此出众、引来上下一片叫好、呈现出“样本”般的精采?麦浪滚滚、遍地金黄的初夏时节,记者驱车来到拥有万亩桃园的桃乡——肥城,探寻“秘籍”。
2018年8月,肥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山东省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2019年10月,又被确定为全国、山东省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试点工作中,肥城市委围绕中心建设干什么、怎么干,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思路举措,推动中心建设走深走实,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的“肥城样本”。
谁主导:组织引领旗帜扬
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巩固党在基层政权、凝聚群众力量的大事,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主导作用。于是,7项有效制度相继建立:统筹协调制度,市镇村三级黨组织书记挂帅,市中心下设14个分中心、605个实践站。市委书记、市长亲临一线调研指导,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制定实施方案。督导检查制度,中心办公室深入全市14个镇街区举办“文明实践看亮点”现场观摩活动,打造一批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规范管理制度,制定《肥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导手册》《肥城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实施方案》,对各类文明实践志愿队伍规范名称、统一标识,依托“志愿云”信息平台,做好志愿者、志愿团队注册和志愿项目发布实施、人员招募、服务记录。教育培训制度,参加中央文明专题培训,举办6期全市规模的中心建设、志愿服务、文明创建培训活动,承办泰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班。媒体宣传制度,在中央和省级报刊发稿30篇,“学习强国”发稿320篇,融媒体中心和各级文明网发稿680篇。奖惩激励制度,将中心建设纳入全市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和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考核内容,大力培育宣传先进典型,市里还列支100多万元以奖代补、表彰奖励,7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和18个优秀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榜上有名。目前,肥城市已推出省级最美志愿者4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5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4个。投入保障制度,每年市财政列支专项经费支持中心建设运转,市镇村三级投入达3600多万元。
依托谁:唤起队伍同心干
提起银行和超市,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金融部门和零售门店,而在肥城市湖屯镇张店村却有一个“文明银行”。他们每月都对村民的行为习惯量化评比,村民用善行义举换福利、树形象。村党支部书记陈月海介绍说:“这个做法成了文明实践活动的抓手,礼让诚信、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而老城街道办事处开办的“爱心超市”,则用积分卡的形式,为爱心人士的扶贫行为“存档记分”,也为贫困户注入了脱贫致富的动力。肥城市的决策者聚拢党员干部、社团组织和基层群众“三支力量”,通过骨干示范带动,实行正向引导和负面清单制度,发展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骨干力量作表率,下设20个成员单位、37支骨干志愿队伍,带动发展镇村队伍700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113个市直部门党组织志愿队伍承包社区小区240个,3787名党员志愿者24小时轮流值守,带动全市12万名志愿者参与,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大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15.3万人,各类队伍830支,市直部门志愿队伍实现全覆盖,各镇村至少一支特色队伍。负面清单设底线划红线。结合志愿服务职能和现实需要,设立七项“负面清单”。对出现以营私为目的,或借公益谋财;搞封建迷信、非法传销、非法宗教;传播不良言论,诋毁党的领导和形象等负面清单行为的志愿组织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停用信息管理平台,责令限期改正。多措并举,形成众人撸起袖子同心同德干的良好局面。
为了谁:惠及百姓结硕果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使肥城市文明实践活动有了坚实的根基。他们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实施思想铸魂、环境改善、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弘扬践行“开放、包容、务实、敢当”的新时期肥城精神、“实事求是地想、实事求是地谋、实事求是地干”的工作理念。举办政治理论讲座,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立左丘明研究院,组织主题书画展,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持续宣扬“爱国、诚信、正直、奋进”为内容的肥城君子文化。大力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秩序化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推出肥城市级以上最美家庭123户,泰安市绿色家庭5户、五好家庭4户。举办“传承好家训 培育好家风”“弘扬文明家风 家家幸福安康”系列活动8期,1200个家庭参与。举办“新农村 新生活”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美丽庭院建设、反邪教等培训班8期,建成14个镇街区标准化综合文化站、605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家城市社区图书馆。市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实现14个镇街区全覆盖。农村文体广场服务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为行业内“山东标准”。成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者3.7万人,举办戏曲、小品、少儿才艺、广场舞等大型赛事,参与群众2万人次,让百姓在家门口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做什么:言传身教铸品牌
肥城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围绕学习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等五项内容,建立服务项目菜单,广泛开展讲、评、帮、乐、庆活动,坚持理论政策讲起来,扬善抑恶评起来,关爱扶弱帮起来,文化下乡乐起来,节日假日庆起来,实现了周周有主题、处处有活动、人人可参与。截至目前,全市“志愿云”发布项目4072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860场次。推出教体系统“手拉手共创文明城”、文化馆“爱国歌曲大家唱”、高新区“乡村儒学大讲堂”、湖屯镇“文明银行”、农村“扶贫超市”等品牌项目。成立18支新时代宣讲服务队,宣讲党的政策,讲述雷锋故事,举办各类讲座培训1830场,服务群众32.7万人次。连续15年开展的“鲜花送文明”“道德促进会”两大老品牌,培育打响“肥城好故事”“肥城好视频”两大新品牌,推出“道德模范”65名、各类好人569名,在全市开展“有床、有桌、有凳、有风扇、有电视、有取暖设备、有四季换洗衣服、有必备厨房用品和室内净、室外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为内容的“八有四净”扶贫行动,针对全市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一帮一助学”“助残圆梦之旅”“幸福家长课堂”“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等志愿服务活动,为16733户特困家庭、残障人士、困境儿童帮扶资金1812万元。肥城市每年组织各类文化志愿者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0项500场次,送戏下乡600场,放映公益电影5000场,传播党的政策理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在哪做:拓展平台显活力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既要面对面,也要键对键,既要风里来雨里去,也要网上来网上去,这是肥城市各级领导的共识。2020年疫情期间,肥城市坚持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活动就开展到哪里,整合盘活线上线下两种资源,培强壮大两大文明实践阵地平台。依托用好“志愿云”信息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融媒体中心平台、“文明实践志愿肥城”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视频平台,做好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宣传展示、注册管理、服务评价、考核激励等。融媒体中心“君子肥城”APP,开辟“文明实践”宣传板块,做到两个中心同频共振。因地制宜盘活线下五大平台,按照一块站牌、一个指引牌、一间办公室、一批阵地、一个项目菜单、一体化宣传氛围“六个一”标准,整合各类文体场馆、乡村少年宫、党群服务中心、科技示范基地,村村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讲堂、基地)。新城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集政府购买服务、社区提供场所、文化企业运营、市民免费读书于一体的社区图书馆,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居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