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综述
2020-07-20肖凡
肖 凡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一、引言
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实现社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也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社区教育领域的应用,对其进行研究首先需追溯数字化学习发展及其与社区教育的融合过程。数字化学习作为辅助学习手段,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新兴方式,国际视野下对“数字化学习”概念的应用源于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中关于“E-learning”的论述,最早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在2001年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1]并将“E-learning”翻译为“数字化学习”,自此引发了教育界对数字化学习与课程的融合发展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发展,数字化学习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源于2006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启动的“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由此,在社区教育领域展开一系列社区数字化学习建设的研究,并逐渐受到国家重视。“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术语由“社区”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构成,对“数字化学习资源”概念的研究经历了从泛化到具体的过程。笔者选取了狭义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概念,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特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供学习者自主或合作学习、创造可共享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专题网站、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数据文件、数据库等,[2]主要用来指代课程资源。“社区”是一个区域概念,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地缘文化的、有秩序的、有感情的人群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的地域空间。[3]因此,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在社区的地域范围内,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居民学习需求,可供居民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开放、共享、低偿的公共学习资源,[4]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侧重对课程学习资源研究成果的论述。近年来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关注热度增加,研究成果增多,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并从研究范式分析研究现状、局限与趋向,对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纵深发展尤有裨益。
二、数据来源和文献数量特征分析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主题=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检索条件,共检索到文献总数为194篇,笔者根据主题相关度、文章“下载”数和“被引”数的综合考量,从中选取92篇文献及其与主题相关度较大的文献作为综述研究的基础材料。对该主题下检索到的研究文献总量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数量年变化是上下浮动的,但总体趋势呈上升态势,这也从侧面说明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的热度在不断上升,见图1。从曲线图可以明显看出,年文献研究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经分析发现,这一现象与2014年8月11日教育部等七部门颁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很大关系。《意见》在七大主要任务中提出要“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时空”,“降低在线学习成本,优化数字学习环境”,同时要“建立互联网、远程学习网络、服务平台和学习资源库,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需要“统筹区域内的各类学习资源,实现学习资源开放共享”等。国家政策的引领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将2015年的文献发表量推向高峰。进一步分析曲线图还可发现,此主题下最早的研究文献可追溯到2005年,由此可见,我国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但是仍然处于发展上升期,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1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文献总量变化趋势
三、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主题分析
社区数字化学习要解决的社区教育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教”属于社区数字化学习的意义探讨;“教什么”是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探讨,包括对学习资源开发、建设等的讨论;“如何教”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如何应用课程资源,二是如何展开教学,主要包括对学习资源的共享、评价等问题的探讨。由此,根据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范畴,笔者将当前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领域的研究划分为六大类,即学习者需求、资源建设、开发、应用、共享和评价,进行分析讨论。
(一)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
学习者需求调研分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根基,决定了课程的价值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等,社区教育的发展性功能也要求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应以需求调研为基础。
当前社区教育领域专门探讨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的研究文献数量极少,只有沈建仪的《无锡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的调查与研究》,[5]与此密切相关的研究还有两篇,分别为徐辰的《县域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供需调研与分析——以“昆山市民学习在线”学习平台为例》和岳丽娜的《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供需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为例》,[6][7]其他有关需求的研究一般是作为主体研究的附属或必要部分,为服务主体研究而进行的简单阐述。如王矗和陈琳把需求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提出应该基于社区内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8]韦书令在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中指出学习者需求对于资源建设的重要性。[9]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研究不仅数量少,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其中沈建仪、岳丽娜和徐辰皆采用问卷调查法,但在数据分析的深入性方面有较大差别,沈建仪利用Excel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岳丽娜和徐辰采用的则是描述统计分析。通过上述分析也可看出,当前社区教育领域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研究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缺少需求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指导,以某地区或某区域的社区居民需求研究为主,缺少普适性的宏观和中观研究。
(二)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一项以社区成员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位,在社区范围内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理念建设社区教育资源从而满足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系统工程,[10]是社区数字化学习的条件保障。因“学习资源建设”的外延过于宽泛,导致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内容过于多样化,研究界限不明确,如杨淑珺将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体规划、课程开发、政策机制等都纳入资源建设的研究范畴;[11]陈钰则将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保障制度视为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研究内容。[12]虽然研究界限不清晰导致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多元,但是在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模式方面基本趋于统一,大都遵循了“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路径,正因如此,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大多是基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往往是对事实的描述分析,缺乏理论深度,因此需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方面的思辨性理论研究。当然,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内容方面也有创新之处,如康琳婕、胡晶以服装设计与制作培训项目为驱动,设计制作了社区教育系列微课程《跟我学做休闲装》,探索、总结了微课程的设计模式与制作流程。[13]在看到取得的成就之余,我们也应正视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在技术研究方面质量和数量上的不足,数字化学习资源最重要的是技术支持,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都应将技术研究摆在重要位置,但目前因数字化学习资源引入社区教育领域的时间不长,技术层面仍缺乏专业的研究支持,这也说明社区教育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领域还有很大发掘空间。
(三)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本载体,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也是对承载了学习内容的数字视频、音频、多媒体文件等资源的开发。社区教育领域对线下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文献非常少,与此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有张兴培的《社区教育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4]张琪和曹晓寒的《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实验研究报告——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和胡宗哲的《社区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15][16]张兴培和胡宗哲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原则进行探讨,其中张兴培还提出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质量标准,张琪和曹晓寒围绕“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机制实验”对社区数字化学资源的开发流程和机制进行研究。其他与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研究较为相关的内容比较多元,如宋其辉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提出“学习资源共创”模型,[17]从理论的视角增强了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和存在的合理性;胡水星介绍了美国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做法,[18]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比较研究有重要启发;吴月淋和李鸿祥从较为宏观的视角研究了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开发保障机制。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研究还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研究数量少,且鲜有高质量文献,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对资源开发理念、原则的构想阶段,应用研究较少,还缺乏保障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宏观政策研究,以及对具体的课程、特色学习资源开发案例等微观领域的探究。
(四)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
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最大特点和优势便是“使用开放性”和共享性,通过资源共享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解决资源匮乏和闲置等问题。[19]当前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即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实然状态、应然状态以及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或整合的经验做法。如张煌的《南京市数字化社区学习资源整合之思考》、[20]王亚利和宋妍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及共享策略研究》、[21]巫蓉和钱平的《社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和赖秀连的《区级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探讨》等。[22][23]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然状态模块下的研究内容包括当前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障碍、现状、存在问题;应然状态模块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共享机制(模式)的建构;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或整合的经验做法研究主要有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策略。除了以上研究内容,党莹还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过程中各共享因素或共享主体的关系进行描述分析。[24]由以上分析发现,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研究内容较为单一,在研究方法上多依赖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缺少理论支撑,只有邵晓枫从学习资源共享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被共享的内在逻辑和动力因素,[25]姜明房指出“共建共享是建立在社会交换和社会资本理论基础上”的。[26]由此,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研究在社区教育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升,亟需借鉴国内外或其他教育学科领域的经验,以充实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研究和实践。
(五)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
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是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修正和完善,可以促使学习资源的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也是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共享共建的基础。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相对成熟,其中以刘红燕的《从开发到评价:社区教育微课程实践研究》、[27]孙梦的《社区在线学习系统评价体系设计及实证研究》和乔维德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模型研究》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的研究较为系统、全面,[28][29]但却存在研究内容同质化问题,都对资源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进行了分析,[30]涉及评价主体的研究内容还较少。何克抗提出“为保证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该采用专家评审与群众(用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31]在评价对象的研究中,王新程和钱冬明对社区教育网站的学习资源进行探讨,钱冬明在分析学习资源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的现状基础上,设计了社区教育网站评价指标模型;[32]王新程把网络调查的手段应用到对社区教育网站的评价中,对网站中外显的、客观的、有代表性的数据构建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33]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过程,当前对于评价方法的研究比较完善,但对资源评价的流程还缺乏系统的分析。
四、研究述评与展望
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虽然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在研究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水平和层次等方面的不足,只有研究质量的提升才能有力推动社区教育对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基于以上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数量和主题的归纳梳理,发现在研究主体、形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间。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和实践活动,在此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述评,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均衡研究主体
以“主题=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检索条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研究机构”分布统计,由图2可以看出,当前从事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的学者大部分来自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或开放大学。但电大和开放大学承担多重教育任务,如老年教育、自学考试、继续教育等,可以投入到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理论研究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资源的限制势必会对研究的整体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普通高校作为理论研究的重地,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和雄厚的人才力量,国家应加强政策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鼓励普通高校承担起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重任,把资源建设的思考建议运用到实践中去。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对教育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依赖性较强,现实条件也决定了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需要多主体参与。
图2 “主题=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搜到文献的“研究机构”分布统计
(二)丰富研究形式
目前应用于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较少,且研究方法单一。如量化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但大多数研究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过于简单,描述性统计多,利用专业数据分析软件的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等,可以从多个角度剖析问题,保证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
基于理论视角的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的数量较少,当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的总结、分析、提炼层面,缺乏对相关学科领域理论基础的应用,或者对理论的挖掘力度不够,剖析不深刻等,这也导致研究的深度不够。把握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可以深化研究,如参与社区教育的人群多为老年人,老年人的学习特点符合成人学习理论的框架设定,应结合成人学习理论展开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而非仅仅凭借经验的描述;再如根据麦克拉斯基的需求幅度理论可以知道,老年人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因此单纯的数字化学习无法满足老年人这一需求,还应建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培养老年人信息化素养、构建学习共同体等,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要。因此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应加强对成人学习理论、需求理论、心理发展理论、课程论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应用和挖掘。
(三)拓展研究视野
研究深度和广度的纵横交叉决定了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开阔的研究视野可以使研究者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究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问题。当前对于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视野还比较局限,虽然围绕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开发、共享、评价等方面的中观层面的研究数量较多,但在研究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当前虽有许多学者针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标准有一定探讨,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评价体系,而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体系是提高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促进各资源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的关键要素。同时,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确保学习资源供给有效性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政策保障研究,以及针对具体一门课程和一类学习群体等较为微观层面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以此增强研究的针对性。目前,因国内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发展历程较短,经验有限,因此该领域的研究视野还较为局限,应更多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其他教育领域的做法,拓宽研究视野,增进对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