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朔州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2020-07-20张峰桦

山西水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朔州市灌溉水灌溉面积

张峰桦

(朔州市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山西 朔州 036002)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农业水利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技术参数,是水资源管理领域“三条红线”控制目标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为科学评价朔州市域节水灌溉发展成效与节水潜力,水利部门连续多年跟踪测算,分析当地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成果为各级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1 朔州市农田灌溉及用水情况

1.1 朔州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

朔州市是粮食自求平衡市,也是山西省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朔州市各级政府从市情出发,积极转变传统的农业灌溉管理模式和理念,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启动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全力扩大灌溉面积,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坚实的水支撑。

据统计,目前朔州市现有各农业灌溉工程5461处,有效灌溉面积15.63万hm2,如表1所示。其中:大型灌区1处,即桑干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79万hm2,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1.48%;全市中型灌区13处,有效灌溉面积3.75万hm2,占比23.97%;小型水利工程166处,有效灌溉面积1.21万hm2,占比7.72%。纯井灌区5281处,有效灌溉面积8.88万hm2,占比56.83%。按灌溉面积排序依次为纯井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大型灌区。

表1 2019年全市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面积统计表

1.2 全市2019年实际灌溉情况

据统计,2019年全市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实灌面积14.27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91.33%,灌溉用水总量为3.33亿m3。其中:大型灌区实灌面积占全市实灌面积的9.94%,灌溉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的16.29%。中型灌区实灌面积占比21.13%,灌溉用水量占比16.51%。小型灌区实灌面积占比8.14%,灌溉用水量占比11.84%。纯井灌区占比60.79%,灌溉用水量占比55.36%。由此可知,全市灌溉保证率较高,农业生产灌溉以纯井灌区、中型灌区占比较高,两者达到灌溉面积和用水量的80%。

1.3 全市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情况

截至2019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8.4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3.75%。其中:渠道防渗面积3.46万hm2,占节水灌溉面积的41.14%;低压管灌面积3.48万hm2,占比41.42%;喷灌面积0.81万hm2,占比9.64%;微灌面积0.66万hm2,占比7.8%。因此,农业节水技术应用以渠道防渗和低压管灌为主,农田灌溉条件的改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测算分析方法及过程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与当地自然禀赋、灌区工程状况、工程建管水平、先进灌水技术普及程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有关规定,测算过程主要包括不同规模和类型样点灌区选择与代表性分析、样点灌区和市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1]。

2.1 样点灌区选择和代表性分析

通过对朔州市现有灌区进行全面调研,综合分析目前灌区的灌溉规模、工程设施完好情况、供用水状况等,选定四种类型样点灌区,分别代表大型、中型、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实现市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网络的构建[1]。

按照《指导细则》要求,2019年测算时朔州市选择样点灌区37个,其中:大型灌区1个,中型灌区11个,小型灌区10个,纯井灌区15个。具体代表性分析表现为:大型样点灌区占比100%。中型样点灌区占比84.62%,样点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市的90.46%;小型样点灌区占同类灌区总数6%,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市同类灌区的23.05%;纯井样点灌区根据土渠、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灌、微灌5种不同灌溉工程形式分类,同一种灌溉工程形式选择3个样点灌区,且在市级区域范围内分布均匀。

2.2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测算分析过程主要是收集样点灌区资料,选择典型地块,测算典型地块亩年平均净灌溉用水量,以扩展至计算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相应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

典型地块选择时,主要考虑种植作物、田间灌溉方式、主要畦田规格、田面工程平整、土壤类型、灌溉制度等方面的代表性。典型田块净灌溉用水量的测定方法,采用直接量测法、调查分析法和观测分析法。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根据各样点灌区的毛灌溉用水总量和净灌溉用水总量[1],以首尾测算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样点灌区的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此外,还需从基础数据真实可靠、样本灌区测算系数年际间变化方面,进行样点灌区分析成果合理性、可靠性论证。

2.3 市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通过以上测算方法,对不同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量进行加权平均,可得市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为:

式中:W市大、W市中、W市小、W市井——分别为市域大型、中型、小型灌区、纯井灌区的毛灌溉用水量,万m3;

η市大、η市中、η市小、η市井——分别为市域大型、中型、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3 结果分析

3.1 降雨代表性分析

主要从年降雨数量与年内分布情况,分析降雨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2],201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58.8mm,与多年平均降水量364mm相比,属平水年。经分析认为,由于降水量较上一年度减少幅度较小,降水因素对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较弱。

3.2 朔州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成果

经计算,不同规模与水源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如表2所示。可得到2019年朔州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7。

表2 2019年不同规模类型灌区系数比较表

由表2可知:全市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灌区工程2019年农田灌溉水系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纯井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大型灌区,且纯井灌区微管>喷灌>低压管道>渠道防渗>土渠。上述指标分布情况基本和一般规律相符。唯一例外的是中型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略高于小型灌区。究其原因,由于朔州市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众多,相比中型水利灌区,在组织管理、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投入等方面较弱。

3.3 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理性分析

经分析,此次测算方法科学、合理,基础数据来源于实际观测,对2014—2019年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如表3。

表3 朔州市2014-2019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由表3可知: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2019年,六年间增长0.013,年均增长率0.41%,其中2017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是因为从2017年开始全市增加了灌区渠首计量设施,较之往年调查估算的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测量方式有变化,较2016年有细微回落,但总体仍呈现增长态势。

4 结语

从近年来朔州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趋势来看,主要得益于全市相继开展浑河灌区、恢河灌区和南高灌灌区等节水配套技术改造,启动右玉县牧区节水配套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灌溉面积1.34万hm2,反映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效果明显。

此次测算结论与全省基本相符,基本反映出朔州农田灌溉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指出今后农田水利建设的方向,即大中型灌区提档升级技术改造,小型灌区加强工程管理,纯井灌区提高节水配套水平。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工作是长期工作,建议上级部门给予财政支持,固定相应测算经费。此外,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测算网络系统,开发相应测算结果统计、分析功能,提高操作系统的友好性。

猜你喜欢

朔州市灌溉水灌溉面积
龙 (书法)
灌溉水矿化度对不同品种大豆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成立
朔州市山阴县:“四种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上下复合型砂石-滤网集成式过滤器研发
灌溉面积
农田水利建设灌溉水利用率提升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