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工作者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意愿的质性研究
2020-07-20姚晓波任燕霞彭应君
宋 辉,姚晓波,赵 红,赵 峻,赵 静,罗 利,雷 江,任燕霞,彭应君,徐 宏,杨 昆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通信作者:杨 昆,E-mail:2212355@163.com)
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始于武汉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国家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1]。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且长期存在[2-3]。危机时刻,医护人员成为救援队伍的核心力量[4]。而从各科室临时抽调支援的工作人员在面对公共事件危机时可能会出现心理功能紊乱[5]。故疫情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干预的重点人群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一线工作人员等。线上的心理干预有一定局限性,如无法觉察对方的肢体语言而不能有效共情、无法进行需要躯体接触的心理治疗、无法提供处方等,所以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是必不可少的。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与量化研究相比,它能够对个体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增进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心理体验的理解。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十位心理卫生工作者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的意愿,为制定更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取立意取样法,受访者数量以研究资料饱和为标准[6]。于2020年2月选取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理卫生工作者进行访谈。纳入标准:①工作年限≥5年;②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好,有心理危机干预经验;③愿意参加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共10人参与此次访谈,按顺序将研究对象编号1~10号。
1.2 资料收集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的职业、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信息。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7],了解心理卫生工作者疫情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意愿,采用面对面、半结构性、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提纲:①您是否愿意参加新冠肺炎疫情现场心理危机干预;②愿意参与的主要原因;③不愿意参与的主要原因;④您的建议是什么?访谈提纲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拟定初稿,并在质性研究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提纲问题的顺序及提问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访谈在安静、舒适、无干扰的房间进行。按照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尊重受访者的任何观点,不评判及不施加任何诱导或干预。访谈前向访谈对象解释研究目的、承诺隐私保护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对非语言性表达则做好相关笔录,如肢体动作、语气语调、情感流露等。访谈时间20~50 min。
1.3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及时将访谈录音逐句进行转录。转录资料经2人核对后用于资料分析,将两者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比较融合,再次与受访者确认该结果是否符合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感受,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在访谈资料的分析中采取了Colaizzi的关于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法:①仔细阅读所有记录;②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⑦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然后研究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反思,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整合,使最终形成的主题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8]。由2名研究者分别分析同一份资料,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归纳主题。
2 结 果
2.1 基本资料
参与访谈的10名心理卫生工作者年龄(38.35±3.16)岁,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 访谈结果
对10名心理卫生工作者共175条具有重要意义的陈述进行析取和标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汇集成8个主题集群,通过归类提炼最终得到反映了大部分受访者对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意愿的6个主题。
2.2.1 心理卫生工作者愿意参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的因素
2.2.1.1 具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对他人进行心理干预的专业能力
合格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知识、严谨的循证医学思维、丰富的心理治疗技能、优秀的科研能力等。在访谈过程中,心理卫生工作者均表示其具备参加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心理卫生工作者3:“我参加过多次中国心理危机干预大会,学习了各种危机干预技能及情绪稳定技术,我觉得我具备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心理卫生工作者5:“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我都去做过心理危机干预,深入了解了重大灾害对人群的影响,并能熟练处理常见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我愿意去疫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心理卫生工作者9:“我参加过规范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CBT培训、中美精神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虽然没有在灾区实践的经历,但我对角色练习已经很熟练了,而且我特别想去疫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心理卫生工作者11:“我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当时我就在汶川,地震对我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我利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走出来了。现在,我想结合我的专业知识和类似的经历去帮助疫区的人们,我认为我能和他们更好的共情,建立更好的治疗关系。”
2.2.1.2 心理危机干预是专业职责
心理卫生工作者1:“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应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有专业技能,去做心理危机干预是我的职责。”心理卫生工作者2:“我是有8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党员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心理卫生工作者4:“看到呼吸科、重症科的同事都到了一线,他们在防疫初期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我既心疼又羡慕,我也要和他们并肩作战。”心理卫生工作者8:“我是医院的心理危机应急队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能为国家、为疫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光荣。”
2.2.1.3 希望有现场危机干预学习的经验
心理卫生工作者6:“我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虽然也做过心理危机干预的角色扮演,但毕竟都是理论层面,我想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心理卫生工作者7:“汶川地震后,我曾申请去参加心理危机干预,但由于当时我刚毕业、没有经验,所以没通过。这十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想通过这次去疫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既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心理卫生工作者10:“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日常的诊疗活动,而是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及临场应变能力,是真正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一定要把握好这次为疫区人民服务的机会。”
2.2.2 心理卫生工作者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阻碍因素
2.2.2.1 缺少疫情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虽然医院每天都在进行相关知识及隔离防护的培训等,但由于知识点太多,加上心理卫生工作者平时的工作特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能不如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人员。心理卫生工作者2:“当年SARS发生的时候,我还是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没感觉有多大影响;这次的疫情看起来比当年更严重,虽然经过了培训,但害怕自己掌握得不牢靠给大家拖后腿。”心理卫生工作者6:“我很多年前在感染科、呼吸科有过转科经历,但现在很多关于传染病相关防护知识都回忆不起来了,虽然最近经过培训后已基本掌握,但还是害怕万一防护得不够好而被感染,会连累大家。”
2.2.2.2 家庭原因
心理卫生工作者7:“当我提出去疫区支援的时候,父母非常担心,再三劝说我不要去。父母年纪大了,有很多慢性病,假如我有什么不测,他们怎么办。”心理卫生工作者9:“我老婆怀孕2月了,早孕反应很重,她又特别依赖我,我走了她怎么办呢。”心理卫生工作者11:“新冠肺炎传染性很强,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简直防不胜防,我倒是不怕,但我担心回来后传染给家人。”
2.2.2.3 心理恐惧
心理卫生工作者虽然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很多未知领域,且传染性和致死性都很强,每个人内心都有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卫生工作者1:“对于地震、泥石流、火灾、水灾之类的灾害后心理危机干预,我是不担心的,因为这些灾难有的是发生后就不会再发生了,有的可以预判和预防;但是这次病毒不一样,它们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一旦进入病房,就相当于进入战场,稍有松懈就可能给病毒可乘之机。”心理卫生工作者8:“培训的时候我穿过防护服,厚厚的一层,穿脱都很麻烦,而且穿一会儿就浑身是汗,特别不舒服;听说由于防护用品紧缺,一线医护人员都是穿上防护服直到下班才脱,大小便都解在纸尿裤里,我担心我有洁癖受不了。”
3 讨 论
心理卫生工作者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灾害救援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9-10]。突发公共事件对人群的影响巨大,轻者会造成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引发精神障碍[11]。心理卫生工作者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在访谈中,多名组员提到自己愿意参加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但疫情不同于其他灾害,对自身防护的要求较高,而平时缺少这方面的培训及实战经验,所以建议医院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知识讲座、感控培训、疫情防控演练等方式提高自身防护能力,加强对减灾、备灾、现场救援、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学习[12]。
此外,参加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的人员也可能由于自身也对疫情存在不确定性的恐惧心理而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对未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会导致个体产生认知闭合,从而放弃理性的思考、做出缺乏思考的选择。实际上,当疫情等重大灾害发生时,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应激反应,如孤独无助感、失控感、焦虑等[13]。因此,对心理危机干预人员自身进行心理督导也是非常重要的。督导频率一般是每周一次,可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督导内容包括:①疑难案例督导提升个人技能,增加掌控感;②对反移情导致的心理问题进行督导促进成长;③对心理卫生工作者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督导,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等。
在访谈中,部分成员存在一些顾虑:如何最大程度保障自己不受感染,如果不幸被感染,将来的工作会不会受影响,家人怎么办,在人道危机中自身的安全等。有这些顾虑,参与灾害救援的意愿必然会降低。我国政府对疫情支援的人员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保障,如免下乡锻炼一年、子女优先入学、职称聘任优先考虑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理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但仍需建立更为完备的保障措施,包括紧急救援基金、社会支持小组、家庭支持等。医院平时也应持续宣教、沟通,建立针对灾害救援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参与灾害救援人员的后顾之忧,提升其参与灾害救援的意愿。
综上所述,心理卫生工作者参加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意愿较高,但也存在部分阻碍因素,如缺少疫情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家庭原因及心理恐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治知识及技能培训、心理督导及保障体系建立以更好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