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0-07-19陈碧璐蒋剑平

湖南包装 2020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协同学科

陈碧璐 蒋剑平

Chen Bi-luJiang Jian-ping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Shao 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近年来,随着“5G”[1]与“区块链”[2]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市场十分需要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科技时代发展的需求,国内高校各类学科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高校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要冲破学科边界的枷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完成交叉学科之间的融合。然而,UI 设计随着时代的变革逐渐成为对接信息化、多元化复合型人才需求的重要课程载体之一。通过探索跨学科协同教学在UI 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来探索艺术设计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的新模式,对复合型设计人才储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1 跨学科协同教学概念及现状

跨学科也称交叉学科,是指包括人文学、社会学、信息技术学、自然学等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跨学科协同教学是指由2 个以上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联合教学的形式,在实际的项目中通过协同合作、彼此分工、相互研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国外在20 世纪30 年代就有许多跨学科协同教学项目的研究,各类学科的教师围绕着共同的学生展开教学研究,到了90 年代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日臻成熟。而中国在1998 年才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国外大学从1992 年到2002 年已经有许多学生获得了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学士学位。与此同时,中国在2007 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其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012 年,中国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新模式[4]。虽然近年来中国对跨学科协同教学研究作出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但国外不仅设立了专门的跨学科学院和专业,还建立了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可持续化发展的跨学科实践课程。

在学术研究方面,1997 年起国外就发表了跨学科课程研究的高水平论文,2000 年以后文献的数量逐渐增多,并成稳步增长的趋势。而中国早期的跨学科课程研究论文总体水平不高、数量较少。文献的内容大多以介绍国外的跨学科协同教学课程设置情况为主,深入的理论研究比较少。然而专门针对设计专业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的研究文献就更少了,直到2015 年,杨梅和苏兆婧在《设计》期刊发表的《工业设计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探究》才开启了设计专业的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的研究,但是目前几乎没有出现关于UI 设计课程的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的研究[4]。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发展也相对落后,但是中国高校的教育委员会与教师正在努力探索与开发,适合中国教学实况的跨学科协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

2 跨学科协同教学在UI 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方式研究

如今全球正处于智能革命发展的时代,而“5G”与“区块链”时代的来临将会彻底改变人类长期以往的生活习性。而UI 设计将会是促进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UI 技术也将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提高。如今,中国对UI 设计师的定义称之为“美工”,所以中国市场对该行业的定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但随着时代的变革,“原始”的UI 设计人员会逐渐被社会淘汰。高校对UI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不是培养单一的美术技能人才,而是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电脑美术基础和UI 应用设计软件,还要掌握与该课程相关的交互设计、信息技术、HTML5 技术等交叉学科知识[5]。

UI 的开发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代码设计与界面设计。最初代码设计是由程序员完成,界面的设计也是根据程序员个人的喜好来完成,但后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高科技产品等出现,使应用软件得到了大量的开发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在UI 中加入了“美工”人员。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美工”人员无法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处理信息,只有培养综合UI 相关学科知识的UI 设计者,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生活创造出有风格的精神和物质软件。如今,各大高校对UI 设计人才培养设置的课程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链过短等问题。所以,UI 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更需要从跨学科协同合作入手,从构建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理念、以项目形式实现跨学科协同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让教学结构更丰富,教学内容不空洞,教学方法更具体[6]。

2.1 构建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理念

目前中国高校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理念根深蒂固,也成为了中国高校对大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目标。因此,高校在对本科生的教学课程设置时都是按照专业来划分,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十分明显。与此同时,高校为了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各类课程的设计都十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但是随着各类学科细化的发展,高校教育已经呈现出跨学科对象和学科多样化的趋势,学科交叉在各种形式和领域之间的联系都日益明显,跨学科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7]。

UI 设计是一门包含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科学技术和界面设计等方面的课程,高校在针对UI 设计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应该形成灵活多变的创新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完成跨界学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深度合作。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教育中,教师对跨学科教育理念普遍缺乏深度的共识,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单一学科、各学院分头开课的形式为主。因此,UI 设计课程当务之急需要进一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构建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理念。

UI 设计课程以构建通识知识、主干内容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协同合作,学科研讨”的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其中协同合作是指多种学科教师与各个学院之间的合作,这样不仅能促进各类学科的发展,还能增加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储备。而学科研讨则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教学形式,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构建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的理念是为了加速高校各院、系之间的融合与合作,从而促进高校的科研发展与学科建设,同时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与实践能力。

2.2 以项目形式实现跨学科协同教学

目前,中国许多高校的教学科研模式都是以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方式展开,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近几年也围绕着地方文化、地方企业、地方政府相关的项目来发展学科建设。由此可见项目是学科发展的驱动力,所以在UI 设计课程中也是以项目为基础来实践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开发实践项目的合理性是关键,首先,教师制定的项目任务难易程度是否合理,太容易的项目会无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太难的项目会使学生的自信度下降。其次,如果教师团队中交叉学科专业分布的不合理,会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式的分散。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采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及“互联网+大赛”为目标的实践项目,以比赛为目的的项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该项目由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会计学院、文学院的教师组织团队展开教研活动,协同合作设计课程大纲、分析教学内容、开发比赛实践项目。艺术设计学院教学的内容,以创意APP 设计,用户需求分析、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等能力为主要目标。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的内容,以所涉及的APP 应用技术为主,对课堂教学的技术开发、软件应用、程序设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主。会计学院教学的内容,以APP 策划书中的盈利及财务规划为目标。文学院教学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分析、团队协作为主。参与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实践项目的课程内容分布比例,主要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主导,信息工程学院配合教学,会计学院和文学院辅助教学的方式展开,这样能够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

UI 设计课程进行跨学科协同教学项目的实践操作分为5 个步骤。第一步,UI 设计理论课程导入。选择APP设计创新项目为主要实践案例,该阶段课程由设计系教师授课为主,每节课节都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步,多学科教师联合授课。以导入的理论课程为基础,引出每个UI 设计中的交叉学科基础的知识点,再由各个学科教师分别讲授与该项目相关联的教学内容。第三步,实训课程。在实训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实践与知识运用能力。在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教学模块三“UI 图形设计”,模块四“UI 界面的视觉设计”,以及模块六“APP 项目模拟实战练习”部分,均开设了提供学生操作练习的实训课程,使学生合理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步,参与比赛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对UI 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在整个项目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采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所学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判断、质疑、辩论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3 跨学科协同教学在UI 设计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3.1 打破院系壁垒建设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教师队伍

传统的教学体制过分强调学科的界限及教师的“专业化”,不仅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与渗透性,也忽视了专任教师自身所在的组织,学院、系、专业与各类学科的相对应性,学科边界划分明显,学院之间合作较少,导致了教师授课的单一和多学科知识储备的欠缺。因此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专业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团队付出更多的精力,深入钻研,淬炼跨学科协同教学实践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同时也需要通过完善的激励制度加以保障。高校可以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新知识学习的机会与支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交叉学科知识的新领域,能够完善教师跨学科知识体系,不断地提升教师的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中跨学科协同教学教师团队的组建既是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关键,又是学校科研文化建设的骨架,从而构建跨学科协同教育中“双复合型”教师队伍必不可少的。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是影响跨学科协同教学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教师以从事本学科的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为主,对其他专业中的教学、专业知识、实践方面,则经验不足。所以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导向教育能力等方面是跨学科协同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以UI 设计课程为例的跨学科协同教育模式对教师队伍的建立不仅需要具备UI 设计专业技能,了解UI 设计专业的相关交叉学科,而且要能够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多种知识。此外,在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中的教师队伍组建,如果能够聘请到一些国内外企业中优秀的UI 设计人员,不仅能提升项目实践环节的水平,也能使教师更加了解国内外行业的实况,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实际能力。

3.2 以“成果导向”提升跨学科协同教学效果

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即使面对同样的教学条件和环境,最终学习效果也会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因为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自卑、厌学等消极状态。首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协同合作与讨论的形式来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扬合作共享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感和弥补个人能力的缺失。再者,以实践项目中所取得的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与求知欲,达到提升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通过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下创作的APP 应用设计,获得了省级的奖项并得到了1 万元的奖励,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同年该组的成员利用项目成功申请了米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lan)UI 设计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由此可见,通过“成果导向”的方式来提升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效果,既能够满足学生综合能力拓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促进了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同时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升华,提高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表1 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合作教学成果导向

最后,通过跨学科协同教学在UI 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分析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从而发现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主要成果如表1 所示。

综上,UI 设计课程在灵活且开放的教学环境下,通过集教、学、做、创于一体的跨学科协同实践项目教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促进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培养了学生创新、分析和思考能力。通过教学实践为教师积累了跨学科教学和设置课程内容的经验,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方式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新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知识结构单一、学科边界划分明显、实践与教学研究脱节等问题。它不是多个学院之间的联合教学,也不是简单的多学科知识的叠加,该模式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将设计学、信息技术、文学、金融等多学科协同运行,促进学生提升对交叉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全面提高UI 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跨学科协同教学在UI 课程中的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希望通过文章总结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对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提供经验与启发。

猜你喜欢

跨学科协同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