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
2020-07-18郭露露
摘要:《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是中国动画中以孙悟空为主演的两部动画作品,两个孙悟空虽然迥然不同,但是在创作风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本文通过两部动画中孙悟空的造型、性格、色彩、音乐来探讨其角色塑造。
关键词:孙悟空;大闹天宫;大圣归来;传统
一、孙悟空的起源
孫悟空是中国动画中一个不朽的角色,为无数人的童年带来了欢乐。它出身奇异,无父无母,具有“齐天大圣”“斗战胜佛”的美称。它神通广大,刀枪不入,它机智勇敢,来去自如。它既有七十二般变化,又能长生不老。这使它成了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为惊鸿潋滟的角色。
早些年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并且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孙悟空,是出自万籁鸣所导演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而此后又有一部《大圣归来》,带人们重新解读了另外一个孙悟空。
二、动画电影中孙悟空的角色塑造
(一)造型塑造
在人物塑造上,《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糅合了中国戏曲中的脸谱、民间木刻、敦煌壁画、剪纸工艺等,其形象采用的是红色桃心脸,绿色挑眉,脖子上系一条青色尖角领巾,上身穿着黄色上衣,下半身穿大红裤子,外面套有虎皮短裙,足蹬一双黑色短靴。造型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影片中孙悟空形象是通过浓郁的色彩组合、独特的造型风格和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场景设计来呈现的,扑面而来的是拥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元素,不仅对中国动画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而在《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外观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大闹天宫》相比较,后者更加注重外观造型。最开始相当朴素,就只有一身红毛,后来因为江流儿的牺牲,孙悟空受了很大刺激,随之冲破了佛祖加持在自己身上的最后一道封印,浴火重生后的它铠甲加身,大红色超大比例披风飘扬,如意金箍棒从耳中拔出,光芒万丈。这也是这部动画的最后一幕剧情,让每一位观众都真正感受到:大圣,终于归来了!
(二)性格塑造
《大闹天宫》 中的孙悟空是神通广大的,也是顽皮叛逆的,是勇敢机智的,也是顽强不屈的。即使面对玉帝,在与玉帝僵持不下时也是一样的桀骜不驯,霸气外露,使观者无不佩服他的肆意勇气。整部影片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性格。同时也暴露和讽刺了玉帝、龙王、天神天将们的飞扬跋扈、专横残暴和昏庸无能。
《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兼具“猴性”“神性”和“人性”。本身作为猴子,机灵聪慧、幽默风趣成为他的一大特征。而作为一个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他有作为神仙的自傲和武力。同时,他也会受伤,也会沮丧,有人的悲欢离合,也有对自由的向往,对强权的反抗,这就体现了“人性”,正是通过种种细节的刻画,才得已将孙悟空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纵观整部影片,导演通过将大圣戏剧化处理,不仅勾勒出了一个别样的孙悟空,还凸显出来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边缘化挣扎。自我救赎很难,甚至有时候还会自暴自弃。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不单单是敬畏,更多的是喜爱。正是因为《大圣归来》的这种使英雄贴近生活的设计,才更能引起荧幕内外观者的共鸣,从而使孙悟空这个角色更有厚重感。
三、电影视听艺术比较
(一)色彩对比
《大闹天宫》的色彩具有明显的中国画特征,色彩丰富,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这种色彩的表现方式源于工笔重彩体系,具有明显的装饰意味和民族元素。同时,传统题材与传统文化色彩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也使影片更具一种民族化的风格。《大闹天宫》中的人物用色受到我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以孙悟空为例,它的红桃心脸绿眉毛,黄衣红裤虎皮裙,已成经典角色造型。其造型主要由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构成。这几种颜色皆为正色,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色”。其中以黄色最为醒目,给人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感觉,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我国古代传统色彩表达理念中,黄色是代表君权至上的高贵色彩。通过黄色的服装将孙悟空的王者风范衬托得尤为明显。在孙悟空的造型中红色是另一种主要色彩,例如它的脸就是红色桃心脸,这种颜色容易使人联想到热情与奔放的力量。总之,以红黄为主的色彩搭配更能将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使得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增加了整部影片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而在《大圣归来》中,鲜明艳丽的色调也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影片中主要将红黄暖色调与青绿蓝冷色调相互柔和,通过不同的场景需要进行变换,为情感的抒发进一步做了渲染。红黄色象征着强大与激情,也象征着血腥、残忍。打斗及变身时的背景,以及大圣的毛发都采用红色,使得现场呈现出更加激烈的感观效果,大圣身上的放荡不羁、正义感也更加鲜明。同时,它还被用在山妖祭祀时的背景,红色的火焰充斥着墙壁,烟雾缭绕中带有一丝朦胧感,凸显的是一种巫术氛围、炙热下的血腥和山妖及蒙面怪的残忍。而冷色调主要用在遇到困境和大圣内心挣扎的时候,尤其是拒绝和江流儿一起救傻丫头的时候,躺在水里的内心挣扎被凸显得淋漓尽致。但最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勾勒出了大量的山水意境画,淡红的晚霞、青绿的山水,朦胧暗淡的雨天都是一幅幅绝美的画面,如同身临其境,加之二胡,琵琶、唢呐等乐器的加入,诗情画意不过如此。愈来愈快的京剧鼓点声在一瞬间戛然而止,将观众的情绪留在了最高潮,这才是精妙的点睛之笔。
(二)音乐对比
《大闹天宫》的配乐别出心裁地采用京剧元素,堪称一绝。不同人物的出场,不同的专属音乐,锣鼓齐上阵,大场面小场景,庄严的诙谐的、激烈的、欢快的,咚咚锵锵,千变万化,融为一体,使观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传统的民族乐器产生了浓郁的民族风味,这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京剧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始终贯穿在《大闹天宫》中,正是通过采用京剧艺术的视听语言呈现武打动作,强调人物画面的表现力。人物对白具有独特的韵味,既不属于完全的京剧对白,也不属于完全话剧的对白。有时通过拉长人物尾音,表示动画片的特点。同时,又在音乐上采取传统戏曲乐调,来加强音乐的效果,锣点、鼓点与镜头衔接转换相得益彰,也使画面中人物动作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起伏转折,融为一体。
而《大圣归来》的背景音乐与之不同,后者通过使用两种风格迥异的背景音乐——《勇敢的心》与 《从前的我》,来塑造人物形象,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前者昂扬向上、意气风发, 后者旋律轻缓、怅惘与醒悟混杂,配以适当的电影画面时,烘托了影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丰富地刻画了人物情绪的变化,从迷茫不知如何抉择,到鼓起勇气用坚强的信心找回真实的自我,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在这部影片中,通过音乐把人物的一举一动、丑恶良善、滑稽抑或笨拙等形象表现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许多赞许,是该片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
四、结语
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孙悟空的形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二者在深层意义上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元素中,也都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美学。有关孙悟空的动画电影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影屏幕上的一个角色,更是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这两部动画电影使国内外观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审美享受与价值理念,对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也充满想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动画电影不断完善,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打破固有盲目的传统模式,到传统造物思想中去汲取营养,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创造出与时代相结合的动画电影。
作者简介:郭露露(1996.6—),女,汉,籍贯:山东省聊城市,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位:硕士,职位:学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摄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