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感动中国”颁奖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18陶燕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颁奖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陶燕

摘要:任何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均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模块,通过学生和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促进学生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阅读教学是与语文核心素养相契合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中的颁奖词,具有庄重、简洁、优美、豪放的特点,尤其适合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感动中国 颁奖词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2002年开播,至今已有17年。该栏目主要推出本年度最具有震撼人心事迹的人物或团队,备受人们关注。“感动中国”中的颁奖词引经据典,讲究布局谋篇,弘扬人物事迹,营造出震撼公众心灵的传播效应。很多领域都选取其不同的方面,运用着它的价值,教育界也不例外。除对人物正能量的传播与弘扬,每一篇颁奖词都有着丰厚的艺术价值,特别适合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下面,笔者分别从语言艺术、思维程度、审美体验和德育文化等方面做一些分析。

一、语言艺术的展现

“艺术语体以感性打动听读者,让听读者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笔者认为“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就属于这样的“艺术语体”,它涉及的语言信息是多方面的,包括朗读韵律、修辞手法、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豪迈或宁静致远的语言风格等。纵观现阶段以教材为文本核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同样需要学生对此类语言现象进行学习和掌握。但由于部分教材文本对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等缺乏相应的介绍,导致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上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这时,如果能够让学生通过颁奖词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充分了解,或许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一词讲解中,学生认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似乎跟主题的抒发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有同学提出这一句在文中可有可无,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这时,笔者便让学生阅读了“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事迹,然后向他们展示了组委会给予于敏(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随后,笔者提醒同学们务必结合他的事迹,着重体会“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进而明确何谓“责任之大,担当之重”。通过体悟,学生对此类没有实际含义的“悬浮”文字表达情怀的作用效果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再回到文本去体会“同学少年”为何会“指点江山”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最后总结出这一切都源于这些爱国志士的那份“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样不仅是对文本语言艺术的一项探索活动,更是对“语文”二字的皈依。

二、思维程度的深广

“感动中国”颁奖词的篇幅一般在100字左右,却需要对人物的生平事迹、人格闪光点等做出总结性的且与抒情相结合的阐述评价,这便需要读者的思维随着人物的经历踪迹覆盖广阔的时空,深入人格人性的深处,通过百余字的内容传达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在实际的閱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颁奖词的思想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深厚情思,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登高》一诗讲解中,为了让同学们体会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壮阔的时空描述传达出的深刻思想性,笔者融入了科学先驱师昌旭的颁奖词。先让同学们结合师昌旭的事迹,分析体会“八载隔洋”囊括的远阔时空性和“一心挫霸”显示的小而坚的人物内心,明白一位科学巨匠为祖国科技进步做出的无私奉献和伟大牺牲,加深同学们对“万里悲秋”传达出的距故乡万里、孤苦无依的沉郁之情的理解,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对最后一句“艰难苦恨繁霜鬓”的理解。此情此景,如何不教学生敬佩,共鸣之情远比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得强烈,来得深沉。据此,学生通过知人论世,拓宽视野,发散思维,继而逐步培养思维的深广性。

三、审美体验的获得

审美体验是指人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审辩中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是指充分调动创作主体的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结合创作主体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与理解。而运用到教学中,则是指学生在面对语言文字或美好人、事及物时生发的联想想象、体悟感受自己精神上产生的愉悦和享受等情绪的过程。“感动中国”人物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素材,17年来将近200个人物形象或团队,无一不是美好人性的象征,简短而具有震撼力的颁奖词则更闪烁着人类语言智慧的光芒,如果将其有效地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其思想情感意蕴。

例如,在《声声慢》一词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体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叠词的运用效果和所传递的浓浓凄寂之情,笔者引入了组委会给予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的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他们夫妇在自己孩子走失以后,没有心灰意冷,没有万念俱灰,自费建立了“宝贝回家寻子网”,向与自己经历相似的无数父母伸出了援助之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期间他们克服了多少艰难困苦,始终没有一句怨言。话音一落,学生集体沉浸在那颁奖词所散播的深沉的亲情之中。笔者再将学生的感动情绪拉回到文本中,这时他们再看李清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词一句,一介女子,深处国破家亡之时,饱含了多少漂泊零落、形单影只。这又该是怎样一番凄苦呢?

通过事后了解,笔者看到了这样的联想教学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笔者也相信,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可以跨越时空,在知人论世后与作者架起沟通的桥梁的。在这里,他们尝试着去体会“爱”的深沉性;在这里,正确的价值观、审美体验自然生发,可谓一举两得。

四、德育文化的传承

德育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一项内容,一个美好的灵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最核心的要素,“立德树人”已经明确地写进2017版的《新课程标准》。而呈现真人真事的“感动中国”栏目则是最明显、最具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融入这些资源,学生既可以充分汲取其中的道德养分,又能丰富自身情感,锻造高尚的道德灵魂。

例如,在《氓》的讲解中,笔者引入了感动中国人物周月华、艾起夫妇的颁奖词,同步播放他们感人事迹,随后将这对夫妻之间的真爱情感与《氓》中传达的相反的婚姻悲剧相对比,得出体悟: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才是人间大爱。

阅读即生活。如果没有切身体会,学生很难感同身受,更别说“立德树人”了。而融入“感动中国”素材的灵活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达到远超教材内容本身的德育效果。

“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在书写人生百态,而语文阅读文本也无外乎人生、社会与世界,所以,将它们以一体的方式应用于教学,作用于学生,学生将会在知识、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极大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韩佳蔚.震撼心灵的“演说”叙事[J].文化与传媒.当代文坛,2017(04).

[2]王德春.陈瑞瑞:语体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卢阳旭.感动的言说——对《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内容分析[J].湘潮,2009(02).

[4]朱弘字.诗歌的审美体验过程——以曹丕《燕歌行》为例[J].卷宗,2014(12).

猜你喜欢

颁奖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花蝴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