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2020-07-18徐连伟
徐连伟
精准扶贫是党和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较大意义。近些年来,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基于本种情况,需进一步探索精准扶贫工作的优化路径,以便促使扶贫成效得到不断提升。
一、精准扶贫工作中暴露的问题
1、返贫现象经常发生
脱贫攻坚战略的推进,显著改善了我国贫困状况,大幅度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但由于没有将脱贫机制完善构建起来,且脱贫人口也不具备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导致返贫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工作中,需对返贫问题充分重视,逐步将防止返贫机制完善构建起来。
2、缺乏内生动力
首先,很多贫困人口的惰性思维严重,缺乏足够的自我脱贫意识。部分贫困对象对国家、政府过度依赖,不能将自我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扶贫干部将就业岗位、扶贫项目等提供给贫困人口时,部分人员容易借故推脱,这样自我劳动脱贫要求难以满足。其次,脱贫行动中脱贫干部发挥著主体作用,贫困人口没有给予足够的配合和支持,精准扶贫效果大打折扣,基层扶贫干部的职业倦怠感也会显著增强。且贫困人口不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脱贫活动,导致返贫现象容易发生,这样脱贫的目标就得不到彻底实现。
3、扶贫对象识别精准性不高
首先,基层干部最为了解农村实际情况,能够对贫困对象有效识别。其次,部分贫困地区的居民存在着“要”的错误观念。过去主要通过发钱、发物等开展扶贫行动,导致很多群众认为精准扶贫也是延续这一路径。
二、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要对资金投入机制科学优化,对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适当提升,丰富资金投入形式,促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要与基层群众密切联系,实地调研当地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的针对性。要对产业结构体系不断优化与完善,将贫困地区有利因素充分挖掘出来,依托农业基础,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要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互相配合与支持,促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得到加快,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2、增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缺乏有多方面原因,如受教育水平较低,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严峻,脱贫攻坚工作方法不够科学等等。基于本种情况,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充分融合扶贫、扶智、扶志工作,促使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树立摆脱贫困的志向与信心。在精准扶贫实践中,首先要明确扶贫的目的。扶贫并不单单是将财物等简单给予贫困人口,还需要将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只有贫困人口能够主动摆脱贫困,方可以提升扶贫效果。因此,扶贫干部要对贫困者的心声积极倾听,对其需求和意见等深入了解。结合贫困群众的实际诉求,不断优化与改进工作方法。要科学处理短期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解决贫困人口燃眉之急的同时,帮助贫困人口找到长期发展的门路。其次,要重视教育帮扶机制的构建。贫困人口大多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与技能水平,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将教育帮扶机制科学构建起来,促使贫困人口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提升。要将农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活动落实下去,促使贫困人口的致富能力、发展能力得到增强。此外,要通过文明乡风的优良构建,促使贫困群众的落后思维得到优化。要将脱贫致富典型积极树立起来,给予其他贫困人口有效的示范和引导。通过各类脱贫为主题的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将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营造出来,帮助贫困户及时对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摒弃和革新,促使其内在动力得到增强。
3、提高贫困对象识别的精准性
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直接受到识别精准性的影响,因此,需对精准识别进行强化。首先,要提升贫困对象确定过程的透明性,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进来,鼓励群众以自己标准对贫困对象进行识别,这样能够更加公正客观的识别贫困户。其次,要动态管理扶贫对象。精准扶贫推进过程中,扶贫对象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形成。要基于信息系统的支持,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起来,准确录入、实施更新扶贫对象的帮扶情况等,促使扶贫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等得到保证。结合扶贫对象的发展状况,优化扶贫工作策略。再次,要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伪贫困户及时清理出去。如可与公安、财政部门等联合起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将财产检索活动实施下去,及时发现伪贫困户群体,避免扶贫资源的浪费。最后,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将扶贫对象识别出来后,人大、审计等相关部门需将自身监督检查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构建完善的进入、退出机制,促使贫困对象识别的精准性得到不断增强。
4、完善精准扶贫绩效考核体系
通过精准扶贫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能够对精准扶贫成效客观评价,进而科学指导后续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要对考核标准合理制定,逐步由多维贫困指标取代现行的单一家庭收入标准。同时,加强核查扶贫资金、项目使用情况,促使扶贫工作的整体效率与公平性得到提升。要将绩效考核结果充分利用起来,挂钩于党员干部的待遇与升迁。此外,要着重关注专项扶贫资金的去向,禁止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建设,不断提升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要将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公开制度等完善构建起来,全程公开扶贫对象的确立过程,避免有暗箱操作等不良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精准扶贫关系着党和事业的发展,需结合现阶段工作中暴露的不足,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扶贫干部需对扶贫目标充分明确,从多方面着手,如增强贫困人口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制度体系等,促使精准扶贫成效得到显著增强。
(作者单位:135200中共靖宇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