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对中国贸易结构与其产业结构变化关系实证分析
2020-07-18锁静
锁静
本文针对中亚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的可行性展开分析,内容包括具备良好的要素互补性、具备产业结构互补性、拥有良好的外部合作条件等,结合中亚和中国贸易合作的方式,通过研究健全产业合作互动机制、明确产业合作的契合点、树立长远的战略合作目标、加强中亚市场的研究等策略,其目的在于提高中国与中亚贸易合作的稳定性,实现互惠共赢的价值目标。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通过贸易、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不仅拓展了一国产业活动的地域空间,而且改变了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中亚国家作为我国的临近国家,具备着非常高的合作潜力,通过加强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不仅可以加快国家间的经济融合速度,而且对于维持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亚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的可行性
(一)具备良好的要素互补性
中亚国家内部蕴含着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并且这些资源的储备量也非常客观,尤其是矿产类资源,不仅品质较高,储备量较大,而且开采难度较低,这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属于人口大国,资源的总储备量较大,但是人均资源比较匮乏,同时我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许多产品都需要依靠进口,如棉花、粮食等。中亚国家在这些资源方面能够给予中国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国在世界上被誉为“基建狂魔”,这也是对我国基建能力的一种肯定,能够为中亚国家提供不错的技术支持。如果可以建立非常稳定的合作关系,那么也可以完成资源的互补性,达到共赢的局面。
(二)具备产业结构互补性
中亚国家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结构。资源型经济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国际实践表明资源丰富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资源贫乏地区,而且面临着收入差距扩大、腐败和寻租活动盛行等社会问题。尽管主观上中亚国家不愿陷入“资源诅咒”,但自我积累有限,外资投向资源化客观上又强化了这种趋势,短期内这种格局不会改变。中国是经济大国也是贸易大国,中国工业门类齐全,出口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虽然中亚市场竞争激烈,客观上中国产品质量水平与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中国物美价廉的轻工产品极大迎合中亚国家消费水平,性价比能更好满足中亚国家日常生活需要。因此,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良好的经济互补性,具有在国际分工基础上进行产业合作的物质基础。
(三)拥有良好的外部合作条件
首先,我国在与他国进行合作时,始终坚持着五项基本原则,不干涉别国内政,彼此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各种合作不附带政治条件,交往不存在政治障碍。中亚国家独立后非常珍视其民族独立,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为中亚各国政府和人民认同。其次,我国和中亚国家签订了许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了可供合作的应用平台,并且在这些合作协议的帮助下,我国和中亚之间,也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誼。最后,我国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已经摸索到一套适宜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而这些经验也是可以提供给中亚国家进行借鉴的,这也是我国与中亚国家能够持久合作的基础。
二、中亚和中国贸易合作的方式
(一)第一产业合作
我国和中亚国家的农产品的贸易额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从应用规模来看,其规模情况依旧较小,具有很高的发展空间。在第一产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从棉花交易、小麦交易、中药材交易、水果蔬菜、农业机械设备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棉花交易为例,我国对于棉花产品的需求量局十分巨大,在传统的贸易过程中,一直属于第三方转接贸易,即中亚国家先将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的企业,随后再由其他企业出口至我国,这无疑是增加了贸易成本。而我国在新合作模式下,可以直接与中亚国家签订合作协议,直接从中亚国家进口棉花,在降低贸易成本的同时,还加深了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二)第二产业合作
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在第二产业合作方面的时间较长,目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捆绑”贸易模式。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中亚国家拥有着储量可观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而我国对于此类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两者间可以形成非常不错的互补关系。目前我国已经和中亚国家进行了石油、天然气、电力间的合作,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发展。以石油天然气资源合作为例,中亚国家主要与我国的国有企业展开合作,如中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
(三)第三产业合作
在第三产业的合作过程中,我国主要是进行信息通讯、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合作,其中交通运输业属于非常重要的合作内容。相较于我国,中亚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进行对外贸易,如果采用空运,那么单次运输的成本太高,不能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帮助。中国拥有比较完善的施工作业体系,能够帮助中亚国家逐步完善内部交通体系,包括公路交通、铁路交通、管道交通等,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我国进口商品提供了便利,能够有效降低进口成本。
三、中亚与中国展开贸易合作的具体思路
(一)健全产业合作互动机制
通过健全产业合作互动机制,能够提升国家间的经济交流频率,促进双赢局面的形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国家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梳理,明确国家的主导产业,如我国属于农业大国,第一产业的所占比重也会相对较高一些。而中亚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资源储备情况的不同,主导产业也存在差异。根据分析后的结果,确定国家间的互补点,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从而在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推动行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明确产业合作的契合点
通过明确产业合作的契合点,可以加快稳定合作体系的形成速度,从而提高产业间的合作水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对于国家内部资源损耗量与需求量情况展开分析,明确国家资源的需求情况,建立需求供给模型,从而确定国家之间进行产业合作的契合点。其次,与合作国家进行协商,在多次交流过程中,需求到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点,以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最后,在产业合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及时解决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从而提升合作关系的持久性。
(三)树立长远的战略合作目标
通过树立长远的战略合作目标,能够确保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之间的亲密度。我国作为消费大国,对于资源的损耗速度非常大,部分资源本身的紧缺性较高,需要依靠进口来确保资源供给的充足性。国家经济发展属于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在与中亚国家进行合作时,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制定长远的战略合作目标,围绕着该目标展开一系列的合作活动,从而维持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的发展目标。
(四)加强中亚市场的研究
通过加强中亚市场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开拓市场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提高产品出口的针对性。我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中亚国家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目前该国家市场中缺乏的东西,这也是中国与其展开合作的突破口。在签订合作协议时,这些内容也都可以作为辅助条件进行协商,从而提高了市场运行的稳定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健全产业合作互动机制,能够提升国家间的经济交流频率,明确产业合作的契合点,可以加快稳定合作体系的形成速度,树立长远的战略合作目标,能够确保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中亚市场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开拓市场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对于加深国家间合作关系,促进经济发展速度有着积极地意义。(作者单位: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