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松,把劲儿用在人民幸福上
2020-07-17王洋曹晓晨
王洋 曹晓晨
“哎呀,真是大变样了啊!”2019年8月,劲松北社区居民林女士从闺女家搬了回来,一踏入劲松西街就愣了一下。“以前街道看起来破破烂烂,商贩摊子随意乱摆,体验可不好呐。”不仅如此,像停车秩序混乱、排水管道堵塞、门禁安防损坏等老小区常见的问题,劲松北社区更是一样都不少。谈起近一年来的社区生活,林女士一脸幸福。
劲松北社区共有高层楼6栋,多层楼40栋,居住人群中近四成为老年住户。为改变老旧小区现状,为老年人提供更具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2018年7月,劲松街道以劲松北社区一区、二区作为先行试点,通过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的城市治理新思路,围绕公共空间、智能化、服务业态、社区文化4大类16小类30余项内容,对社区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2019年8月,项目完工,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小区怎么改 居民说了算
站在社区门口抬头望,“劲松北社区”的题字格外醒目。这遒劲的手书出自70岁的居民贾志华。在一次社区书法比赛中,贾老拔得头筹,获得了“题字权”。
在这次小区的改造过程中,居民的身影和声音同样贯穿了始终。在劲松二区“美好小屋”物业中心的墙上,挂着一块“北京诚智慧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劲松党支部”的牌子。小区改造工程启动伊始,朝阳区委劲松街道工委就搭建了党建工作平台,带领此次物业入驻涉及的11个党支部,组成五方联动党建共同体,开启了党建引领助推社区治理和街区更新的新模式。
针对大家反映便民设施不足的问题,究竟需要引入哪些便民业态呢?这让项目团队犯了难。为此,社区党委和项目团队决定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调查。在居民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团队整理出大家最想改变的三大现状:“绿化不足、环境卫生差”“社区整体老旧、破败”“缺少停车位、停车管理混乱”。
此外,项目团队还将居民细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类人群,对他们各自的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调查结果发现,青年人群希望增加健身房、早餐店和代收快递、外卖等服务,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则希望增加菜市场、社区食堂、理发店和生活超市等方便居家生活的设施。“这些问需于民的扎实工作,为小区改造设计方案的优化提升、精准施策提供了有效依据。”项目团队负责人贾凡说。
在后续的改造设计中,社区党委成立了由40余名党员群众组成的议事小组,通过多次广泛宣讲、包楼问需等形式,汇集民智形成共识。最终,项目团队根据居民呼声最高的建议,决定引入百年义利、匠心工坊生活服务、美好邻里食堂等便民业态,并改建自行车棚、加装电梯、完善无障碍设施,以最大程度方便居民的生活。
资金怎么来 借力社会资本
要对小区内所有的食堂、卫生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匠心工坊、自行车棚等进行建设或改造,数千万元的资金成为社区面临的最大困难。
刚开始,社区曾想过向上级申请相关经费,但政府只能提供“兜底”服务,要想大幅提升小区的居住品质,还有很大的资金缺口。
就在大家愁眉不展之时,愿景集团找到了劲松街道。愿景集团是一家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提供投资拉动、设计改造、长效运营全链条服务的民营企业。集团负责人表示,他们愿意注資参与此次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和运营服务。
经过多次讨论,街道和社区一致认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当下最合适的方法,也是唯一的解决途径。但同时,如果由企业投入,就必须寻找盈利空间,否则也难以为继。考虑到这样的合作模式并无先例,朝阳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老旧小区更新提升工作专班,针对社会力量参与缺少政策路径、投资回报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开展研究,支持劲松街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改造。
“在社会资本进入之初,街道给予其3年扶持期。通过收取物业管理服务费、政府补贴、商业收费等多种渠道,实现第三方公司投资回报的平衡,形成社会机构介入城市老旧社区改造的吸引点。这就是我们经过探索,提出的社区长效发展的创新模式。”劲松街道工委书记杨丙章说。
最终,街道工委从“街区、社区、邻里”三重维度,将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公司愿景集团选为运营方,3000万元社会资本成功进入。“引入社会资本,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而且由企业进行整体性设计、专业性改造、规范性运营,还可确保改造提升项目‘一张蓝图管到底。”杨丙章说。
“先尝后买” 良性循环
“我们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每天上楼下楼特别费劲儿。现在好了,物业给我们加装了电梯,每天出去买菜遛弯儿再也不成问题啦!”说起身边的变化,老街坊王叔叔满意极了。
物业公司进驻后,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通过电力增容、架空线入地、安装安防消防设施、景观绿化改造、便民服务配套改造、线上IT系统搭建等立体化、系统化的改造,让这个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小区焕然一新。
劲松北社区居委会主任牛磊介绍说,从今年年初起,愿景旗下的“和家物业”开始对劲松一区二区住户收取物业费(多层0.43元/平方米,高层1.42元/平方米),并以“先服务,再体验,后收费”的原则,让居民先感受到环境与服务的提升,居民满意后,可选择在一年中任何时间缴费。
让从没有缴过物业费的居民掏钱,不是件容易事儿。为此,社区决定进行民主投票。2019年6月10日,开箱验票结果显示,在需要确权的2763户居民中,同意户数占比56.03%,同意面积占比51.66%,劲松北社区由此成为首个通过正规“双过半”程序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的老旧小区。
谁投资、谁受益。劲松209号楼居民刘阿姨表示,交了物业费后,不仅家里的维修问题有了保障,就连路上的杂草、枯树枝都有人定期清除了。
“只有建立受益者付费机制,引导居民建立物业缴费意识,才能实现物业服务长期良性循环。”杨丙章告诉我们。
事实上,即使居民交了物业费,企业还是亏本的。在社区党委的支持和协助下,物业又通过对社区闲置低效空间的改造提升,运营闲置资源等增值服务,获取合理收益。“未来,物业和停车管理收费,养老托幼设施的启用,都可以助企业实现投资回报平衡。”牛磊说。
经过两年的探索,这种居民和物业“双赢”的“劲松模式”已经成为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典型案例,“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物业管理”也被写入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劲松街道工委把劲儿用在人民幸福上,着力升级改造老旧小区的实践创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