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商业基本准则构建公司治理体系

2020-07-17王志刚

董事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监事会董事会股东

王志刚

商业的基石是信任,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建设的目的亦在于此。华锐风电上市后被曝财务造假,业绩连年巨亏走到退市,就是公司与投资者的信任关系彻底破裂的结果。近两年来多家上市公司的董监高拒签年报;兆新股份2019年报告,居然有12名公司董监高表示无法保证年报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或无法发表意见。这种内部信任关系的破坏正是公司治理水平的真实反映

2020年6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围绕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的总目标,将以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为契机,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发展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随着新证券法实施、注册制在创业板落地,及新冠疫情冲击下公司经营困难加剧、强监管下退市的坚决执行,上市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陈代谢与生存压力。

上市公司该如何面对?除了在经营上积极应对、不断开拓创新、降本增效,更需要关注如何在严峻形势下坚守法律底线,保持规范运作,防范关系上市公司生死存亡的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风险:做到这些,要着眼于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设。正本清源,作为高阶商业化组织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设与运作中,需遵循商业的基本准则。

关注股东利益、平等对待股东

商业是价值交换,上市公司须关注股东利益、平等对待股东。

商业的实质是以逐利为目的的价值交换。就资本市场而言,参与者的商业目的就是要通过资本市场的投资与募资获利,价值的交换既发生在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投资与募资、分红,也发生在不同股东之间的股票交易。

上市公司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保证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获利,但应理解、重视和尊重股东的逐利心态和追求回报的诉求:一方面努力通过经营创造良好业绩,以现金分红和股价上升给股东好的回报;另一方面是尊重股东的知情权,公平地对待所有股东,以充分、有效、合规的信息披露作为股东获得公司信息的唯一官方渠道。上市公司敬畏市场,就是尊重投资者正当的逐利诉求,不要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或投机者做道德评价。这一点往往在公司治理体系中被忽略,并由此导致公司治理中对公众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够重视,以及在很多情况下对追逐短期利益股东的轻视。某上市公司高管在股东大会上,面对30余位参会股东称“你们小散”,对于持有100股的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质问“不知是何居心”:这种对小股东的不屑很有代表性。甚至有的公司将二级市场投资者视为赌徒,以此心态面对股东,又怎会保持商业上的同理心,圈起钱来自然不会手软。

商界“超人”李嘉诚称,商业合作必须有三个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三者缺一不可。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走到股价低于一元而被退市,就是因为丧失了为投资者创造利益的商业合作基础,股东普遍没有了合作的意愿。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华锐风电,在经历上市初期的风光后,2011年出现业绩大幅下滑、曝出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当期利润2.78亿元,2012年、2013年接连巨亏5.83亿元、34.46亿元,2015年、2016年再亏44.5亿元、31亿元,业绩的恶化导致股价持续大跌,2017年股价跌至1元左右并多次跌至1元以下,2017、2018、2019年度审计机构均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三年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数亿元;2019年11月推出股份回购计划并投入1784万元进行了回购,仍然得不到投资者的认可,终退市。

資本市场是价值交换的商场,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这种平等首先体现在公司作为发行人平等对待投资者,对于投资者的询问及时和有质量的回复。对待投前、投后的投资人,上市公司都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坦诚的态度去面对。对于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票者,虽然交易是公司的新老股东之间发生的,但交易是持续的,上市公司有义务对变动的公众股东负责,不能将公司股东三六九等分类成创始股东、一级市场或一级半市场股东、二级市场股东区别对待。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大股东,不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就是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证监会网站发布的《2019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中,既有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的“天翔环境”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也有以不实盈利预测信息“忽悠式”重组的“美丽生态”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这些都违背了平等交易的商业基本准则,这样的公司一定会被市场唾弃。

以团队原则强化组织建设

商业是团队活动,上市公司应以团队原则强化组织建设。

杰克?韦尔奇在《商业的本质》中写到,“商业归根结底是一项团队运动,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商业不是依靠你的一体之力,而是依靠‘你们的群策群力,你要尽最大努力去征求他人的建议和想法,获取他人的帮助。”

在组织结构已相对复杂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团队建设与组织活动是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在上市公司治理体系部分,现实是很多公司根本没有考虑过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监事会的团队构成和组织建设问题。特别是居于公司治理核心的董事会,可能是行业精英的俱乐部或者是创始人的同学会+老乡会,关注的问题与欧美公司研究董事候选人遴选、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职能、女性董事与外部董事的作用发挥之类相去甚远。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成为“花瓶董事”、“花瓶监事”,并非只是个人认识的问题,董事会、监事会作为一级组织的团队空虚化、行事形式化,是严重影响公司治理体系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虽然A股市场股东层面的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最突出问题,笔者还是认为只有重视董事会、监事会作为团队的组织建设,才能在股东影响力强大的环境中,实现董事会、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构的独立价值。在新证券法加大处罚力度的形势下,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更应为自身权益积极作为,通过团队化的董事会、监事会全面履行法定职责,避免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

董事会、监事会的团队与组织建设,是要解决个人履职、会议型组织真正发挥作用这两个问题,因此,仅仅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并不能解决组织有效性的问题。只有真正面对公司治理机构的团队建设问题,才会直面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织者——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的职责问题。作为两个团队的领导者,他们需要承担起团队组建、使命宣示、行动确定、结果验证的职责。在以履行审议、监督职责的董事会、监事会进行团队建设,首先要明确与公司经营目标协同、完成治理任务的团队使命,让董事、监事认识到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一员,应当在董事会、监事会为公司做些什么,应当为中国资本市场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董事会、监事会应当根据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确定公司的战略规划与年度计划,关注公司经营层的绩效,关注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财务关键指标。董事长、监事会主席要承担起组织建设的领导者角色,组织对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及各个董事、监事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估。

全面的公司治理体系组织建设一定要包括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内审负责人及董事会办公室、审计部等直接支撑与服务董事会、监事会的人员与部门,相关部门的组织建设与人员招聘、培训培养均应列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范畴。

董事会、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构,经营管理层及其领导的公司经营管理机构,都是公司的内部机构,实现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是大家的共同目标。但由于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关注点等方面的差异,公司经营部门通常会抱怨治理部门是“关卡”、“只添堵不帮忙”,除了要经营层和经营部门提高认识,公司治理机构也要把“协同力”作为组织建设的一大要求:规范运作与监督管控是为了公司经营能行稳致远,是对经营管理活动的保驾护航。

建立信任关系

商业的基石是信任,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建设的目的亦在于此。

诚信至上是商业的不二法则。诚信是行为规范,参与商业活动者的诚信是为了建立与相关方的信任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保证交易的达成。当我们谴责上市公司的不诚信时,不仅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进行批判,更是因为对“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恐惧。瑞幸咖啡业绩造假,导致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估值全面大跌,甚至赴美IPO之路近于中断:因为这种不诚信严重伤害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信任,这种不信任打破了商业存在的基础。

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设,目的就是建立并维护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信任关系,建设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包括了投资者成为公司股东的外部信任,也包括公司内部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信任关系是逐步建立起来的,需要各方在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上达成共识,需要各方以实际行动来获得。信任关系是董事会、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交流、公司信息披露与规范运作状况带来的,是公司内部重大事项报告、公司经营管理工作沟通情况决定的。华锐风电上市后被曝财务造假,业绩连年巨亏走到退市,就是公司与投资者的信任关系彻底破裂的结果。近两年来多家上市公司的董监高拒签年报;兆新股份2019年报告,居然有12名公司董监高表示无法保证年报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或无法发表意见。这种内部信任关系的破坏正是公司治理水平的真实反映。

资本市场并非只是一个资金与股票的市场,资金的背后是一个个经验丰富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并无深知的小股东,他们会记住上市公司公告中的承诺和憧憬。股票的背后,是一家家作风各异的上市公司、一个个风光与压力并存的董監高,他们需要承受资本市场的风雨和挑战,更需要彼此的信任和股东的信任。新时代已经到来,只有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才能共铸信任,赢得未来。

猜你喜欢

监事会董事会股东
金力泰监事会决议风波
面对冲突与碰撞,董秘该如何履职?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内设监事会
董事会规范高效运作需“闯三关”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公司法》修改中的监事会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