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滨产业集聚区: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让纺织产业中部崛起有底气
2020-07-17徐长杰
徐长杰
2008年,淮滨与第一家化纤纺织港商成功签约,第一台织机在这里成功落地,自此,淮滨县便与纺织服装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淮滨产业集聚区正是众多纺服企业的生根之地。
《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了解到,淮滨的工业体系以轻纺、造船、食品三大板块为主,而位于淮滨新城区东北部的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就涵盖了其中的轻纺与食品两大产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截至目前,集聚区入驻企业1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2家。2019年,完成固定資产投资53.3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实现税收4亿元;从业人员达27387人。
让“淮滨织造”成为产业“硬通货”
近年来,淮滨县提出了“工业强县”战略,其中纺织服装产业是淮滨县的主导产业。围绕这一主导产业,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已建成浙商纺织园、苏商纺织园、纺织科技试验基地等众多“园中园”,现入驻纺织服装企业百余家,特别是随着2个超百亿的中国淮滨临港服装城、3平方公里智能服装小镇等项目陆续落地,“淮滨织造”正成为纺织产业的“硬通货”。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近年来,淮滨咬定青山不放松,大抓产业不动摇,培育形成了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起步、从小到大成长、从弱到强蝶变。特别是化纤纺织产业,现拥有化纤纺织企业9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投产和签约的喷水织机达3万台,约占全省的60%(河南约5万台),年生产能力10多亿米。”记者获悉,2019年,淮滨县纺织产业产值9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量的40.4%。服装产业拥有企业4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主要有君子林服饰、苏美达服装、九牛服饰等企业,年加工服装2000万件,产值2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7%。
充沛的人力资源也在为淮滨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助力,淮滨城乡拥有富余劳动力39.7万人,常年在外务工31.1万人,其中纺织服装熟练工10万人左右。周边市县人口密集,100公里范围内市县人口近千万。
淮滨更有“重商、亲商、富商”的营商环境。淮滨党政领导秉持“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工作理念,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落实联审联批、多评合一审批模式,实施全程代办制,做到企业与职能部门、企业与群众“两个零接触”。
汗水铸就荣誉,成绩彰显实力。近年来,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先后荣获河南省产业集聚区5A级最佳投资服务“金星奖”、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群“金星奖”、河南省百亿产业集群30强、河南省5A级“最具投资价值营商环境集聚区”金星奖、河南十佳特色产业名片集聚区、河南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中国针织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和河南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区称号。
疫情期间实现恢复性增长
进入2020年,疫情之下的发展挑战重重,纺织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也出现诸多变化。淮滨集聚区受到了哪些影响?复工复产情况如何?徐懋一一回应了外界的关切和期待。他表示,防控是复工的前提,各企业都认真落实防控要求,高标准精细化管理。
如今,淮滨县产业集聚区规上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99%。在疫情初期,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人员出行难、物资运输难、疫情防控难等难题。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广大企业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及时开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企业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和政府管控措施调整,并敏锐地意识到,疫情防控是第一位,但复工复产也势在必行,于是,他们早早开始谋划复工事宜。各企业及时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夯实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集聚区复工复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徐懋表示,与此同时,面对疫情困局,集聚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政策措施,淮滨县还制定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六条》,保障企业“欠费不停供”,不抽贷、断贷、压贷,新增优惠贷款,缓交或减免房租,保证了企业及时复工达产。3月中旬,集聚区规上企业复工率就达到了100%。同时,集聚区化危为机,抓招工促生产,采取“互联网+就业”模式,动员滞留在家人员通过网上招工报名(从报名之日到上岗期间,由政府给予每天50元补贴,即1500元/月,满三个月一次性生活补助600元),足不出户就完成了自主择业,实现了疫情防控和招工工作两不误,网上招工报名13103人,是去年现场招工报名的三倍。
“我们的复工复产做法被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点名表扬,省督导组督导时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我们领会精神透、落实行动快、工作标准高、复工效果好。园区各企业也对政府的所作所为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捐款捐物,支持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徐懋自豪地介绍道。
不过他也指出,目前,园区企业仍旧普遍存在市场萎缩、订单减少、回款变慢、流资不足、创新不强、转型困难等问题,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订单下降50%以上。尤其是纺织和服装业,以前外贸订单较多,个别企业占比达到70%以上,受疫情影响,外贸订单基本没有或者之前签订的订单也被取消,压力传导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利润大幅下降,企业经营比较困难。
“疫情防控期间,既有危机也有机会,我们做好‘店小二,建立起了适应于防疫防控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在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力度,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徐懋透露,疫情期间,淮滨县已签约项目16个,8家企业已落地投产。
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完成复产复工后,淮滨集聚区开始谋划未来。
根据园区规划和2020年建设计划,今年,淮滨集聚区给自己设定了几项任务:加快路网管网建设,今年计划新修规划九路、规划三路、立城大道往北延伸线、红云路往北延伸线等道路;加快“区中园”建设,今年基本完成嘉兴纺织产业园、苏州纺织产业园、淮滨绣花产业园、临港纺织产业园等政府投资项目,方便企业入驻发展;加快中西部纺织品交易市场建设,今年全部完成交易中心、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启动化纺研发中心、纺织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染整产业园项目,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徐懋坦言,“下一步,产业集聚区将按照省市要求加快改革步伐,突破制约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通过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抓转型、转服务,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采访时,徐懋也向记者透露了集聚区2020年的发展目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工业增加值45.8亿元,同比增长11%;规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28000人,同比增长9%;实现税收4.4亿元,同比增长11%;新上规上企业30家以上。
实际上,受疫情、经济形势、产业转移和同质化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集聚区今年的招商形势与前几年相比有所趋缓。这其中既有信息不畅,招商范围窄,高价值的线索不多、大项目少,尤其是亿元以上项目、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不多的情况,也有集群化链条式项目不多,高新技术项目缺乏的问题。
但招商工作不能耽搁。疫情形势下,淮滨县充分利用钉钉、微信和腾讯等网络平台,通过亲情招商、线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让更多的投资商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了解淮滨营商环境和招商政策。对此,徐懋表示:“也希望通过媒体宣传我们的优惠政策、发展环境、产业基础、发展前景,让更多的客商认识淮滨、喜欢淮滨、发展淮滨;希望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在宣传推介淮滨的同时帮助我们招商选商,助推淮滨县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淮滨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28日,淮滨临港国际服装城举行了奠基仪式。据悉,该项目规划面积500亩,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厂房面积约40万平方米,紧邻省内唯一、距长江最近、拥有3000吨通航能力的淮滨港。淮滨临港国际服装城项目既做品牌,也做代工;既做内贸,也做外贸;注重品牌服装终端产品、高端档次,将实现劳动密集型先进制造业,安置2万—2.5万人就业。
客观地说,在信阳市的几个县域中,淮滨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势头最劲。淮滨的优势在于,能够站在高起点布局,明确发展方向,但淮滨也需因地制宜地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发展特色,不落入循规蹈矩的模式中。
如今,淮滨集聚区正在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