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弱我有理,远离身边的“强盗逻辑”
2020-07-17王薇华
王薇华
先定结论,然后倒推证据
正常的逻辑,应该是从证据出发,找到证据链,然后得出结论。但你仔细看看网上的一些言论,它们是反过来的:
“人肯定是你撞的,要不然你为什么扶呢?”
“你一定长得难看,要不你的头像为什么不敢是自己呢?”
“这事儿肯定跟你有关,无关你为什么刚刚发了评论?”
“你这么多话,一定很寂寞吧。”
……
这些言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先认定一个结果,然后再去找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其实,随着我们年龄增长,越来越容易犯这个错误:我们只读自己认可的文章,只相信自己同意的观点,看自己赞同的书,我们认定了观点,再去寻找证据支撑我们认定的观点,久而久之,我们的世界就越来越小了。
循环论证
2002年,在一群少年被指控谋杀一名小童的审讯中,检察官的陈词里用了“毫无悔意”一词。可是,你仔细思考会发现,如果他们没有杀人,就根本不存在“毫无悔意”这个词。
后来,宣告被告无罪。
所谓循环论证,就是用来证明论题论据的真实性需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
生活里这样的错误很多,比如——
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成功。
如果没有成功,就说明你没有足够努力。
如果成功了,就说明你足够努力了。
其实这种逻辑的破解方法很简单,称为“具象化”。比如,什么是足够,你有数据告诉我吗?比如背诵多少个单词,比如做完多少套算题,比如持续多少天的练习?当具象化了这些词,这样的逻辑也就不攻自破。
以偏概全
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很容易简化,于是,总喜欢用个体代表群体,以偏概全,准确来说,星座就是这么干的。
比如,白羊座好动,狮子座爱生气,摩羯座内心戏足,但这是真的吗?
我们总能找到许多特例去反驳,世界之所以美好,不是因为群体怎么了,是因为每个群体都是由一个个特殊、特别的个体组成的,而我们特别容易因为个体否定群体。
比如,你被一个渣男甩了,还会不会恋爱?理性的答案是,还会,但不要再跟这个渣男恋爱。
以偏概全的错误,会让我们丧失更多美好,而分清个体和群体,能让你更幸福。
我弱我有理
马云没少被逼捐和被“键盘侠”批判。天津港爆炸事件之后,网友纷纷在网上“逼迫”马云捐款。有的网友甚至出言不逊,表示如果马云不捐,他迟早会身败名裂;还有的网友表示,马云要给犧牲的消防战士家属捐款一百万元;“不捐个几亿都对不起他的身份”,“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
这些言论其实都表明了一个逻辑:我弱,所以我有理。
事实上,一个人弱不一定有理,有理和强弱无关,我们首先需要自己变强大,然后需要明白,弱小强大和有理没理是两件事。
遇到这种人,其实你可以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一句台词回应:“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一书)(责编 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