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PV框架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调查研究
2020-07-17武茹孟静
武茹 孟静
摘 要 基于RPV的资源—流程—价值观框架,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依托的数据库资源和人力资源、采用的服务流程/模式及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价值观现状,并针对RPV框架的不同类型,从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专利数据库、专利信息服务人才的挖掘和团队建设、图书馆领导力对专利信息服务的支持,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RPV框架 专利信息服务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ource-process-value framework of RPV,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tabase resources and human resources that the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relies on, the service process / mode adopte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values of the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carried out by the librar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PV framework, this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tent database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excavation and team building of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talents, the support of library leadership to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ies. RPV framework.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专利信息服务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作为一项创新型服务,专利信息服务所依托的资源、采取的服务流程/模式,以及图书馆对專利信息服务的价值观,都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为了使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本文应用Christensen在颠覆性创新理论中提出的“资源—流程—价值观”(Resources-Processes-Values,RPV)框架[1],采用图书馆网页访问、文献查阅及电子咨询(包括QQ和微信)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对我国282所高校图书馆(包括137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图书馆,其中52所挂靠图书馆成立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针对其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
1 RPV框架的内涵及其在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中的作用
1.1 RPV框架的内涵
在一个组织机构中,通常把能力组织体系简称为RPV框架(Resources-Processes-Values, RPV),即资源、流程和价值观,该框架最早由Christensen提出并用于解释现有企业对颠覆性创新的反应,其中资源(Resources)是一个组织机构拥有的资产或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备、技术、信息以及与用户的关系;流程(Processes)是员工利用互动、协调、沟通和决策模式将资源转化为更大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时所采用的运作模式;价值观(Values)是组织机构的员工判断某种产品或某项服务对用户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开发或开展的可行性认识[1]。
在高校图书馆,资源(Resources) 是专利信息服务开展的基础因素;流程即服务模式(Processes),是整个服务体系的核心部分,决定图书馆能否将有限的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期望的结果,资源和服务流程/模式往往能决定专利信息服务的能力范围;价值观(Values)即服务理念,它影响整个专利信息服务团队的行动,指导专利信息服务发展的方向,并影响图书馆的资源分配和服务流程/模式的开发。资源、流程/模式和价值观的相关因素共同决定了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成败与否。由于每所高校图书馆拥有的资源、采取的服务流程/模式和服务理念(即价值观)不同,RPV框架的三角形形状也不一样[2](见图1),如一些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和人才资源,但缺乏完善的服务流程/模式;一些高校图书馆具备专利信息服务的基础,但缺乏图书馆领导力的支持。因此,不同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发展进程也不一样。
1.2 RPV框架在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中的作用
1.2.1 资源是专利信息服务的保障
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首先需要拥有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数据库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设备(见图2),其中数据库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专利信息服务工作依托的两大重要基础因素。数据库资源是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有效服务的功能。人力资源主要包含专利信息服务创新的管理者和专职的服务团队,创新管理者关系到能否组建一支权威的专利信息服务团队,以及能否有效实施专利信息服务工作,专职专利信息服务团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及与用户的沟通能力,则决定了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数据库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其基础保障。
1.2.2 流程/模式是专利信息服务的核心
高校图书馆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用户高度认可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决定了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能否达到期望的结果。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目的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是将图书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更大价值的服务过程,为学校职能部门和学科建设发挥图书馆的智库作用。图书馆要使专利信息服务发挥核心作用,首先要打造一支具有高度决策自主权的创新服务团队。专利信息服务团队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自主决策权,极大地影响了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的完善和服务创新的成果,拥有高度自主决策权的专利信息服务团队才能够对有限的资源拥有更高的权威,才能有自信和能力超越现有的服务流程/模式;其次,专利信息服务模式有效和顺利实施,还决定于是否对专利信息服务团队的创新成果或服务成果予以绩效评价,恰当的奖励措施能够激发团队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并产生较高程度的服务成果(见图2)。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需要重视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的开发和完善。
1.2.3 价值观是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动力
价值观在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中显得非常重要,它如同船舵一样指导着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发展的战略方向。一所高校图书馆是否需要或有必要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取决于该校图书馆服务的价值观。而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价值观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见图2):一方面取决于该校图书馆是否具有创新服务意识的领导力(即创新领导力或图书馆领导力)。富有创新意识的领导力从最初专利信息服务的开展构想阶段到最终的实施阶段,都会给专利信息服务团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正确的指导,并能够组建服务能力较强的团队和制定合理的服务流程,带领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团队实现期望的愿景;另一方面取决于图书馆是否具有开放性和支持性的组织文化,即创新支持文化。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是其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且为图书馆大多数馆员所共同认同与遵循的基本信念、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总和,这种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和激发图书馆员从事挑战性的工作,并激励图书馆员不断提升自我,以获取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开展所需要的知识。同时,创新支持文化决定着参与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图书馆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专利信息服务团队的士气,它所带来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协作的精神。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需要图书馆领导力重视创新支持文化的建设,坚定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价值观理念。
2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
笔者于2019年7—8月,访问了我国282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以获取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开展现状及所依托的数据库资源(见表1)。其中95所高校图书馆设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利信息服务栏目,除3所高校图书馆网页中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利信息服务栏目无法打开外,其他92所高校图书馆网站均设有专利数据库资源建设栏目或专利数据库导航栏目,占调研高校图书馆总数的比例约为32.6%。
2.1 专利信息服务资源
2.1.1 專利数据库资源
对92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所依托的国内外专利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以下三类。
(1)商业专利数据库资源。如万方专利全文数据库、CNKI专利全文数据库及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II) 等,以及Incopat、智慧芽、佰腾、INNOGRAPHY和TDA等专利分析工具。
(2)免费专利信息平台。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中国专利信息网、专利之星检索系统及知识产权云平台,以及欧洲专利局数据库(EPOD)、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开放获取平台。
(3)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和依托各省市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如广东省知识产权与发展中心专利大数据平台、上海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系统、湖北省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
2.1.2 人力资源
调研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从事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团队,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 学科馆员团队。主要负责专利查新、知识产权培训及专利检索等工作,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开展了从选题到鉴定结题的整个过程中,为科研人员提供具有全局性和预测性的高端专利信息服务[3]。
(2) 查新团队。多数具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的高校图书馆,由查新员兼任专利信息服务工作,负责专利咨询、专利查新、专利信息分析和专利知识培训等工作,如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等。
(3) 专门从事专利信息服务团队(知识产权服务专员团队)。一些开展专利信息服务较早的高校图书馆,设立了专利信息服务专员岗位或知识产权服务专员岗位,专职负责专利咨询、专利查新、专利信息分析、专利电子申请及专利知识培训等工作。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等均由知识产权服务专员统一安排和负责校内外的专利信息服务工作。调研还发现,在多数已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和已成立“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查新团队和知识产权服务专员团队成为专利信息服务的主要力量,在95所已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中,占比约为91.5%。
2.2 专利信息服务流程/模式
调查发现,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形式不同,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流程/模式主要建立了以下三种类型。
(1) 嵌入科研全过程的服务模式。主要在项目申请前、项目立项阶段、项目研发阶段、项目完成阶段和项目管理阶段的科研全流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科研人员的需求,对与研究项目相关的技术信息进行专利检索和专利信息分析,及时跟踪最新的专利技术,并对研发成果进行专利布局和监控以及后期的专利成果转化等。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扬州大学图书馆等均建立了嵌入科研全过程的动态服务模式[3-5]。一些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基于本校科研人员需求的特色服务模式,如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建设了基于“X+1”服务团队模式的嵌入式专利信息服务,图书馆配备X位相关专业的馆员团队协助1位科研人员,全程参与科研小组的专利信息服务[6]。
(2) 面向科研人员的个性化服务模式。针对不同的用户(群) 在个性化服务方面需求的不同,不同高校图书馆面向科研人员个性化服务的模式和内容也不同。如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基于科研跟踪推送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主要通过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相关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建立基于专利和期刊文献的特征数据库和索引数据库,并根据变化保持数据库的更新,将结果推送给科研用户[7];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及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等均开展了针对本校重点学科院系科研活动中专利文献利用的培训和讲解;同济大学图书馆、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及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为科研人员提供专利申请指导和培训,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还邀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就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专利审查程序与撰写时注意事项、审查意见通知书答复及申请文件的修改等内容对科研人员进行培训。
(3) 面向职能部门的专利服务模式。主要包括面向本校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和面向政府决策职能部门的服务。在面向本校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中,多数高校图书馆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基于本校的可视化专利信息分析报告,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和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等对全校所有专利进行的有效情况梳理和发明热点领域的分析报告;扬州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等与本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在科技成果管理阶段与科研管理部门共同开发研建本校专利成果仓储机构,建立知识产权开放信息数据库,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系统保存和规范管理[3-5];同济大学图书馆还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专利成果进行深加工,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具有预测性的情报分析报告和建议[8]。在面向政府决策职能部门的服务中,主要根据决策部门的需求,对某些技术领域的产业布局态势、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向决策者提供分析性和预测性的情报服务,如江苏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先后为江苏省科技厅提供了“产业专利状态分析及预警机制”“新能源汽车专利预警分析报告”等行业决策专利信息服务。
2.3 专利信息服务的价值观
调查发现,从图书馆领导层角度和服务层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图书馆领导层。一些具有一定专利信息服务基础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领导层在政策支持、资金配置、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均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江苏大学成立了“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情报服务与研究支持中心”,并专门设置了学科与知识产权服务部;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培训(江苏)基地及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基地,成立了“创新支持中心”,负责基地的建设工作和校内外各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一些高校图书馆由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硕博士担任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并对其进一步培养,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和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在人才培養中除重视专利信息服务人才的业务培训外,还大力支持知识产权专员参加“全国专利信息分析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和“全国专利代理师培训”,并考取“专利信息分析人员执业证”和“专利代理师资格证”[9]。
(2)图书馆服务层。主要为负责专利信息服务的学科馆员、查新员和知识产权专员。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层的专业知识、业务素质、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及主动服务的积极性等,关系到专利信息服务流程能否顺利实施、预期服务的目标和服务质量能否实现。调查显示,在95所已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高校图书馆中,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硕博士担任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占比约为75.9%,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扬州大学图书馆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等。但从2019年度高校科技查新与知识产权学术交流会上获悉,较大一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层仍然缺乏一个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缺乏针对用户目标驱动的专利信息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可能与高校图书馆绩效奖励政策有关。一些高校图书馆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促进专利信息服务的有效开展,建立了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的有偿服务收费进行二次分配的管理制度,极大地激发了馆员专利信息服务的积极性和开拓性。
3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专利信息服务资源建设不匹配
在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中,资源是专利信息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资源不匹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专利数据库资源不匹配。首先,缺少专利数据库和专利分析工具的必要性建设。调查显示,仅有92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设有免费专利数据库链接,约占总调查比例的32.6%,44所高校图书馆购买了商业专利数据库和专利分析工具,约占总调查比例的15.6%,5所高校图书馆提供自建专利信息平台链接,约占总调查比例的1.8%,这难以满足用户对如专利布局、专利预警、专利信息挖掘、潜在规律发现、未来趋势预测及知识产权战略等深层次专利信息服务的需求。其次,缺少专业专利信息资源的建设。目前图书馆专利数据库资源来源单一,缺乏特色,主要选择购买或利用现有专利数据库,尚未注重开发本校专业特色的馆藏专利数据库,使得用户进行专利信息检索时无法快速筛选到相关文献[10]。再次,缺乏对专利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利用。专利信息广泛分布于专利公报、专利新闻动态、法院判例等专利文献和专利数据库中,高校图书馆往往缺乏对这些专利信息资源的进一步收集、整合、加工并有效挖掘利用,更缺乏将这些专利信息资源开发成二次、三次专利文献数据库,这不便于用户快速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权威信息。
(2)专利信息服务人才资源不匹配,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与服务能力的不匹配。我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起步较晚,目前承担专利信息服务的人员多数为查新员和学科馆员,缺乏对专利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并且由于专利信息服务对馆员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专利信息检索技能、专利信息分析技能以及对专利分析工具使用技能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从事专利信息服务的人员中,既具备相关专利法律知识,又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并能熟练掌握专利分析工具技能的人员还为数甚少,在95所已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中,占比不足3.2%。因此,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目标与专利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3.2 专利信息服务流程/模式不匹配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模式是图书馆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需求满足的一个动态匹配过程。调查表明,一些高校图书馆仅在图书馆网页上提供专利文献资源导航链接(占比约为32.6%);少数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面向科研人员的嵌入式或个性化服务模式及面向职能部门的决策服务模式;一些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采用和借鉴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但专利信息服务的范围狭窄,服务内容局限于专利文献检索和专利数据宏观统计分析,这不能满足用户对深层次专利信息服务的供给需求,因此造成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效果不好且服务效率低的局面。多数高校图书馆在专利信息服务过程中也缺乏与用户的主动沟通和深入交流,没有建立基于用户需求表单的专利咨询服务、专利文献获取服务、专利知识服务及专利动态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等与用户匹配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因此,专利信息服务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
3.3 专利信息服务的价值观不匹配
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观决定着图书馆管理或服务决策的导向,图书馆服务创新通常依赖于图书馆精神,即图书馆的组织文化,而图书馆精神的实质往往受图书馆领导力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在资源和流程匹配型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领导力通常具有某种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愿景,他们致力于图书馆组织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为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转型发展提供尽可能的支持。在调查的282所高校图书馆中,仅有52所高校挂靠图书馆成立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约占调查比例的18.4%,部分高校图书馆虽成立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但在专利数据库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培养方面还欠缺有力的支持。领导力与战略规划是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面向未来、实现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还需要高层领导力发挥在图书馆组织文化、专利信息服务规划发展和绩效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决策力。
4 基于RPV框架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发展策略
4.1 重视开发专业专利数据库
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所依托的专利数据库资源主要为综合的专利信息检索平台,而这些综合的专利数据库一般通过通用专利检索策略进行检索,这就导致全面、准确地检索并分析某个行业或某个研究领域的专利技术成为了难点。因此,笔者建议,以本校某一学科研究领域为主题,根据该研究领域的专业特色,将与此相关的国内外专利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收集和管理,并采用不同的专利信息挖掘方式进行挖掘、加工和再利用,转化为具有可增值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具有本校专业特色馆藏专利数据库,满足科研人员对相关专业技术信息的需求。
4.2 加强与专利数据库供应商的合作
随着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供应商不仅是图书馆专利数据库资源建设的商品提供者,也是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一方面,由于专利数据库供应商的商品直接面对的是用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供应商所开发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供应商通过各种调研方法收集、挖掘、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设计和开发专利信息服务产品,并不断跟踪优化服务模式。因此,邀请专利数据库供应商合作参与是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创新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供应商在适应市场方面也具有更多的服务创意和设计思路,同时拥有更强大的技术优势[11]。一些专利数据库供应商长期致力于专利数据库的构建和专利分析工具的开发,建设了相对完善的专利数据库并开发了功能强大的专利分析工具。如北京合享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IncoPat情报平台,该平台的专利价值度排序功能可以为用户第一时间聚焦最重要的技术情报,并支持按技术主题自动聚类,通过竞争分子图、专利地形图等可视化方式呈现竞争对手间的技术布局情况,为用户的创新决策提供导航[12]。因此,图书馆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利用供应商的信息资源、服务创意、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持,减少图书馆在专利信息服务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推进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快速发展。
4.3 加强专利信息服务人才的挖掘和团队建设
在RPV框架中,人才是影响服务创新的重要因素,在专利信息服务创意的产生、设计、流程开发和服务实施中,具有创新意识或创新潜能的人才决定了能否制定正确的服务模式,能否将有形和无形资源转化为期望的成果。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开展中,首先,需要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决定了能否组建一支“呼风唤雨”的专利信息服务团队;其次,根据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特点组建服务团队,这需要专利信息服务团队成员不仅要具有正确统一的价值观、合理明确的角色定位以及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团队成员要明确整个团队所承担的责任,以及个人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同时团队成员还要具有目标达成的共识和共同的团队价值观,才能确保实现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目标,成功推进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
4.4 加强图书馆创新支持文化的发展
图书馆文化是专利信息服务创新的思想基础,重新认识并发展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有力支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创新文化是图书馆领导力的价值观念、思想宗旨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图书馆领导力也常常是图书馆文化创新最核心的思想倡导者和推动力,也是专利信息服务创新的支持者和培养者[13]。因此,具有创新文化的图书馆,会更加重视馆员的个性和灵活性,支持并保护具有“个人冲动的灵感”和独创性的“企业家精神”[14]。专利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创新型服务,需要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人才和团队,才能够摒弃循规守旧的服务理念,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思路、新策略或新模式应用到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给予创新人才或创新团队在财务支配、资源配置、服务流程/模式改进以及重新获取新知识等方面更大的决策自主权,使创新团队更有自信和能力应对专利信息服务创新的挑战;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图书馆高层领导层或管理层,要为专利信息服务团队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环境和平台,为专利信息服务团队提供充足的创新服务条件和机会;三是图书馆领导层可以动员图书馆内外的资源,推动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并将专利信息服务团队高度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围绕既定目标推动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工作不断前进。
4.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由于专利信息服務创新的工作本质是知识和智慧成果的转让,缺少激发并引导服务创新的绩效考核制度,不足以产生较高程度的创新成果,单纯依靠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手段来激发专利信息服务团队的工作热情还远远不够。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图书馆员的自主力和创新力[15],从而限制了专利信息服务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笔者建议:一是可以采取多层次的激励政策,如专利信息服务团队成员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中给予适当的倾斜;二是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报酬体系,如建立按工作量积分制的报酬奖励管理制度,给予专利信息服务团队成员一定的绩效奖励。只有建立适合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创新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报酬体系,才能够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团队产生较高程度的创新成果,这也是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 结语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发展,专利信息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时代新的历史使命。图书馆不仅需要建立健全专利信息服务的数据库资源和人才队伍,还需要图书馆高层领导层不断地审视当前的服务现状,鼓励和支持专利信息服务创新,以适应科研用户及职能管理部门不断变化的专利信息服务需求,并能将持续的服务创新纳入高校图书馆的长期发展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