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披露、企业“漂绿”与企业环境信用
2020-07-17陈兆镒
陈兆镒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 引言
2013 年12 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中国银监会、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拉开了全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的序幕。自《办法》实施以来,各地广泛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相关的实证研究。有关企业信用的研究也还未拓展到环境信用领域。因此,企业环境信用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间。本文选取2014~2018年各省(区、市)重污染上市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等级,以重污染上市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为基础计算企业环境信息指数和“漂绿”程度,从量与质两个角度检验企业环境信息与企业环境信用等级的关系。本文剩余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制度背景、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及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建议。
2 制度背景、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2.1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要求各省级环保部门,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社会监督四个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企业进行环保行为打分,并根据得分将企业信用评定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和环保不良企业四个等级。评价结果在环保部门或政府官网公布并通报给监察机构、金融机构、工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通过“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对企业行政审批、评优评级、优惠补贴等进行奖赏或限制。充分应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督促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由于企业环境信息并不纳入审计范围,且企业会出于同业竞争与消费者压力、组织可见度低、决策层特质和融资需求等[1-3]原因对企业环境信息进行“漂绿”,企业环境信息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存有疑虑。企业环境信用既是企业环境信息的另一种公开形式,同时也是治理和验证企业环境信息的有力工具。王莉[4]指出,企业环境信用不应只局限于作为企业环境信息的辅助,更应该作为保护公众知情权和企业环保行为的激励长效机制。
2.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环境信用
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污染物排放和自然资源开发情况,以及环境保护、监测、治理与奖惩,主要可分类为货币或非货币,定量(硬)或定性(软)信息[5-8]。定性信息是指通常以文字描述的信息,而定量信息则是可用数字或货币计量的信息。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表现优异的企业会主动披露高质量信息,向投资者传递利好消息[9],这样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就很容易地区分经营好与经营差的企业。信号的不易模仿性是信号传递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之一[10]。作为信号传递的其中一种方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和人力,且必须付出实践并接受社会的鉴定和监督,这不是环境表现差的企业可以轻易复制的。因此,环境表现好的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时会尽可能使用一些客观、确切的专属信息,彰显自己的优势[11]。
综合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H1。
H1: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越高。
2.3 企业“漂绿”与企业环境信用等级
“漂绿(Greenwash)”由英文“漂白(Whitewash)”一词演变而来,表示企业对自己的环保工作和环保成效进行美化,实际情况却是名不副实,其本质是一种信息披露策略[12]。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掌握着本企业完整真实的环境信息,而外部机构和投资者则处于劣势[13]。且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报告比较随意,披露的信息也大部分没有实质意义,甚至重复披露[14]。这就给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漂绿”提供了可趁之机。
黄溶冰等[3]认为“漂绿”是企业印象管理的结果。根据印象管理理论,企业可以通过操作句子长短,词汇选择,自利性归因以及图表运用,从而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印象评价[15]。因此,环境表现糟糕的企业可以通过印象管理的方法,操纵报表信息的表述,制造“亲环保”的假象,达到“漂绿”的目的。对于部分逐利的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节省高额的环保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又可享受“声誉效应”带来的收益,“漂绿”自然成了这类企业以逸待劳的最佳选择[16]。
企业的“漂绿”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实际的环保绩效。实际环境表现优异的企业,往往不需要对环境信息“漂绿”。相反,如果是环保绩效差的企业,往往会在信用评级过程中暴露。综上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H2。
H2: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企业“漂绿”程度越低,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越高。
3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3.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4-2018 年为区间,选取《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认定的16个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ST 公司和当年数据缺失公司,最终得到935 个样本。为避免极端值影响,本文对连续变量分别做了1%和99%的Winsorize 处理,数据处理由Stata12.0 和Excel 软件计算完成。
3.2 变量定义
3.2.1 企业环境信用
由于国内尚未有将企业环境信用等级量化进行实证的研究,因此对于企业环境信用等级的计量本文参考债券信用等级的计量方法。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的规定,企业环境信用评级分为环保诚信、环保良好、环保警示与环保不良四个级别,相应的环境信用等级(ECredit)值为4、3、2、1。收集数据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我国大部分重污染企业旗下子公司众多,且各子公司环境表现可能各有差异,因此会出现一个集团内有不同环境信用等级的情况。考虑到企业更愿意披露环境表现优异的信息以博取较高环境信用等级,因此本文选用集团内最高等级的环境信用级别作为变量。
3.2.2 环境信息披露指数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和《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为蓝本,同时参考Clarkson[5,7-8]等学者所采用的衡量标准和方法,将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分为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若企业没有披露相关信息则得0分,披露定性信息或披露的定量信息只是定性描述,没有具体量化数据则得1分,披露具体量化数据的定量信息得2 分。最后加总企业得分,并除以各项指标最高得分之和(36分),测算出企业EDI指数,公式如下
表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EDI)分类计算表
3.2.3“漂绿”程度
“漂绿”程度的计量目前在学术界尚未有统一定论。本文参考黄溶冰等[3]的研究方法,将企业“漂绿”指标计算分为“选择性披露”和“象征性披露”两部分,具体计算如下:
选择性披露(GWLS)=未披露事项数/应披露事项数象征性披露(GWLE)=定性表述事项数/已披露事项数最后,利用几何平均数计算企业“漂绿”程度:
3.2.4 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倪娟[7]、朱炜等[8]和沈洪涛[11]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的研究,以及潘安娥等[2]和黄溶冰等[3]有关企业“漂绿”的研究,选取控制变量。具体定义见表2。
表2 变量定义表
3.3 模型设计
为检验假设H1,本文构建模型(1):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表3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均值为3.331,说明大部分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用维持在环保良好等级,我国重污染企业环境表现良好。EDI 均值为0.621,表明我国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较高。但指数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说明我国重污染行业之间环信息披露水平层次不齐,这一点与倪娟[7]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GWL 均值0.378,表明我国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漂绿”倾向。
4.2 回归分析
表4 回归分析
将全样本分别回归方程(1)与方程(2),得到结果如表4 所示。根据表4可知,ECredit 与ED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越充分,越能帮助企业取得较高的环境信用等级,假设H1 成立。ECredit 与GWL 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漂绿”程度较低的企业确实能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中脱颖而出,获得较高环境信用等级,假设H2 成立。且“漂绿”程度GWL 的系数绝对值和显著程度高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EDI。说明环境信息的质比量更能影响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值得注意的是,ECredit 与LEV 呈显著负相关,与ROE 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经营业绩好,偿债能力强的企业越有能力,越有意愿履行环保义务,加大环保投入,从而取得较高的环境信用等级。符合之前学者对资本结构与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判断[17-18]。
4.3 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将样本的ECredit 选取标准由集团内最高环境信用等级分别替换成集团内最低环境信用等级,并带回模型(1)、(2)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检验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4~2018 年为区间,选取有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记录的重污染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和“漂绿”进行度量,检验企业环境信息的量与质对企业环境信用等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对企业的环境信用评级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信息“漂绿”程度低的重污染企业能够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过程中取得较高信用评级。
本文根据上述结论,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几点建议:(1)加强企业环境信息审查。环保部门、证监会和银行等机构应要求企业规范环境信息,减少模糊内容的篇幅,避免企业通过“漂绿”手段美化信息。(2)打造环境信用共享平台。环保部门应及时整理更新各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同时,加快构建全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共享数据库。(3)充分运用环境信用等级。根据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对企业银行借贷、融资上市、税收优惠等活动采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办法,促使企业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