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浅析
2020-07-17谢韵妍
谢韵妍
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
1 前言
珠三角城市群处于陆海交接地带,是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也是陆海统筹的核心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既有传统产业绿色化的广阔市场,也有培育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软硬件基础。因此推动其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 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
参考《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要求,将珠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指标评价结果汇总,分析水平差异。
表1 2016年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标评价结果
从上面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可见:
(1)大部分城市的绿色发展指数处于全省的中上水平,佛肇两市的绿色发展指数低于广东省的平均值,各地绿色发展差异较大。深圳的绿色发展指数全省排名第一,其增长质量指数等多项指标也是排名第一,说明城市绿色发展水平高,且发展比较均衡,远优于其他城市。
(2)资源利用指数方面,仅中山和深圳的数值高于广东省数值,不同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产业结构及制造业发展情况不同,但主要仍是通过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及能源换取经济的增长。环境治理、生态保护指数方面,9个城市的数值均高于广东省数值,珠三角城市较粤东西北地区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治理方面更为重视且成效较佳,处于全省中上水平。环境质量指数方面,GDP 总量最高的深广佛莞四市环境质量指数最低且与广东省数值有一定差距,处于省内中下水平,与经济总量排名形成较大反差,该四个城市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同时,工业污染、汽车保有量成倍增长、基础建设等导致环境污染的重点难点问题改善效果有限。增长质量指数方面,深圳、东莞两市数值远高于广东省数值,其他地市均处于全省中间水平,肇庆表现最差。深圳GDP 总量、GDP 增速、人均GDP2017 年已经升至全省第一,说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比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城市快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长久之计。绿色生活指数方面,广州等8个地市均高于广东省数值,仅江门低于广东省数值,各城市在推广绿色生活、推进公共设施建设绿色化方面较为积极和完善,处于全省中上水平。
(3)同一城市,不同指数排名差异大,特别是广深惠三地,绿色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如深圳,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指数均前三位,但环境质量指数却倒数第二。
(4)除了生态保护指数外,其他指数不同城市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增长质量指数,排名第一的深圳与最后一位的肇庆指数分值差距接近24分,说明城市间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结合城市优势及定位,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 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及比较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势头强劲,在科研投入、科技基础设施、科技人才、独角兽企业数量等方面全国领先,医药制造业、金融业等优势明显。将其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指标评价结果汇总对比,分析两者间绿色发展水平差异。
表2 2016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标评价结果
地区 排名绿色发展指数二级指标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广州江门杭州金华湖州江苏11 12 13 14 15 16 81.2 81.0 80.6 80.6 80.4 80.4 82.6 81.3 82.9 81.2 81.6 86.9 84.4 86.2 74.9 78.0 77.8 81.6 80.2 86.7 87.7 91.8 90.5 84.0 72.7 77.0 77.0 76.2 73.0 62.8 81.9 73.3 77.8 71.7 73.0 82.1 88.7 75.0 78.7 76.4 78.8 79.7绍兴17 80.2 80.3 78.0 90.11 74.2 72.9 79.5铜陵温州台州安庆舟山池州宁波佛山肇庆徐州嘉兴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80.2 80.1 80.0 80.0 79.63 79.30 79.0 78.8 78.7 78.0 77.7 74.8 81.3 81.0 78.8 81.8 78.7 80.1 81.6 79.0 79.3 80.8 77.4 77.8 76.5 77.7 72.0 73.3 75.5 83.4 79.5 82.3 76.7 91.3 89.0 89.0 88.4 90.3 86.1 85.9 80.7 85.3 81.4 79.5 76.9 75.0 77.9 83.5 71.3 83.2 74.2 67.9 79.2 69.7 69.3 84.2 73.5 72.1 73.3 78.1 76.1 73.9 79.4 65.9 77.3 74.4 80.4 76.5 76.4 70.7 77.8 74.0 79.8 77.0 75.6 74.7 78.9
从上面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可见:(1)除了佛山和肇庆,珠三角其余城市的排名靠前,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其次是上海及安徽省、江苏省。相对而言,浙江省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薄弱环节,其城市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下。(2)城市群内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新兴城市等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他城市,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较低。(3)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均出现二级指标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薄弱环节主要存在于资源利用、环境质量及生态保护三方面。(4)同一指标中,各地的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例如,增长质量指数排名第一的合肥市高于末位肇庆市接近30分,但是合肥市在资源利用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方面却排名后三位,说明仍以牺牲环境质量、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甚至低效率生产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为主。
4 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及比较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和人口稠密,是我国最有活力的区域以及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更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之一。将京津冀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指标列表排名如下。
表3 2016年京津冀与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标评价结果
地区 排名 绿色发展指数二级指标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珠海中山惠州东莞广州江门佛山肇庆河北天津3 4 5 6 7 8 9 10 11 12 83.3 82.6 81.7 81.5 81.2 81.0 78.8 78.7 78.7 76.5 83.1 85.3 78.1 84.0 82.6 81.3 81.6 79.0 83.3 84.4 87.7 87.1 82.9 88.4 84.4 86.2 83.4 79.5 87.5 83.1 89.3 89.3 90.5 75.3 80.2 86.7 80.7 85.3 77.3 67.1 76.1 68.7 81.9 75.5 72.7 77.0 67.9 79.2 72.5 64.8 81.3 80.3 79.1 87.6 81.9 73.4 79.4 65.9 70.4 82.0 79.4 80.5 76.0 79.5 88.7 75.0 77.0 75.6 70.3 75.0
从上面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可见:(1)珠三角城市群整体绿色发展水平较高。深圳、珠海、中山的排名分别为第一、三、四位,与长三角城市群排名结果一致,说明这三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在国内城市群中较高。(2)深圳市除了环境质量指数外,其余五项二级指标均排名前列,各方面都能均衡发展,且表现优秀;相比之下,惠州、肇庆、天津发展极不平衡,各项二级指标差异较大;此外,天津工业制造积聚发展,但都是以环境资源换取高速的经济发展,阻碍了其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故除了资源利用和增长质量外,其余指标均排名末位。(3)同一指标,城市间的差距较大,特别是增长质量指数,北京与肇庆之间,指数差距达到28 分以上,但生态保护指数普遍偏低,与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情况一致。
5 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与国内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均优于两大城市群,但是也存在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区域绿色发展不均衡
珠三角城市群与两大城市群一样,存在区域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情况,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大,城市间联动性不强,甚至存在同质竞争,直接导致了城市间步调不同,步伐不一。
5.2 产业绿色化水平有待提升
珠三角部分地区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有大量企业处于加工组装中间环节,低端产业存量大、污染重。城市间产业协作错位发展的格局未形成,导致产业同质化。绿色产业发展缺少规划和指引,产业绿色化发展理念不成熟,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进程较缓慢。缺少上下游产业链完整、产业结构健全的绿色产业集群。
5.3 生态环境亟待优化
珠三角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优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但臭氧浓度多年呈上升趋势,2018 年164μg/m³,更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过渡时期目标值。省内81%的黑臭水体集中在珠三角,治理形势十分严峻。人口集中,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与当前环境保护结构性矛盾突出,土地资源约束紧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超过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系统已经受到侵占。
6 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重点方向
珠三角城市群在经过工业化快速发展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带动底下,具有率先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条件,将来的绿色发展可参考以下方向。
6.1 优化产业布局
因地制宜地发掘经济增长点,运用先进的开发及设计理念,以服务化、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转化为导向,加快构建以低排放、低消耗及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产业体系,适宜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和社会生活的优化。依托国家级平台,推动形成以绿色技术核心的产业聚集带,形成绿色产业集群。比如,深圳生产的成本较高,需要向成本较低邻近城市进行产业转移;肇庆市引入中丹环保产业园并,建设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基地。
6.2 支持技术创新,提升绿色化水平
准确把握城市的发展方向及重点,建立囊括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的绿色创新支撑体系,开展资源生态环境领域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把绿色创新理念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建立技术研发机构,致力于研发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节水技术、废弃物再生及循环利用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6.3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不放松
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珠三角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全过程,坚持“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建设环保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低碳建设运营模式,最终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高水平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