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汉中市暴雨气象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
2020-07-17杨利霞胡江波
徐 钰,杨利霞,胡江波
(陕西省汉中市气象局,陕西 汉中 723000)
1 引言
暴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灾害性天气的一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自然环境发生异变,当这种异变对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称之为气象灾害或自然灾害。人类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是无能为力的,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前做好防御准备,主动应对。汉中位于秦巴山区,属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汉中市的地理、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致使暴雨、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频繁出现,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1],其中暴雨灾害是造成灾损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必要深入分析了解汉中暴雨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希望在灾害来临前能更有效的进行防御,为汉中市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2 暴雨选取资料和定义
选取2010~2019年汉中市11个区县逐日气象降水资料。暴雨日的标准为24 h降水量≥50 mm。11个区县任一站日降水量≥50 mm为一个暴雨站次[2]。
3 汉中市暴雨出现的时间段、地域变化分析
3.1 年暴雨的站次、月、年变化趋势
据2010~2019年11个区县的暴雨资料分析,由图1所示,汉中市共出现暴雨296站次,其中,汉中市暴雨最多59站次,出现在2011年,其次2010、2019年各40站次。2018年暴雨灾害次数呈逐年上升态势,如2018年20站次,2019年40站次。近10年汉中市暴雨最早出现在4月1日(2015年汉台区、佛坪、南郑、城固、洋县),最晚出现在10月27日(2014年宁强县)。
2010~2019年5~9月汉中市平均年暴雨总量为804.7 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4.1%;年暴雨总量2010年最多,为1283.1 mm;最大日降水量镇巴县193.7 mm(2010年)。2010~2019年暴雨总日数123 d,年暴雨日数最多年2011年在18 d,其次2013年17 d,2010年16 d;日降水量超过100 mm以上有27站次,其中2010年7月17日3个区县降水量达100 mm以上,南郑104.1 mm、宁强101.7 mm、镇巴101.6 mm。
图1 2010~2019年汉中市暴雨站次变化趋势
汉中市暴雨洪涝灾害在每年6~9月份,从图2看出暴雨或大暴雨主要集中在7~9月,7月份频率最高,达44次,其次8月、9月分别为23次[3],9月份暴雨日数逐步递增,9月暴雨季节增多,暴雨一般在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中出现频繁。因此,7~9月份是汉中市防汛的关键时期,期间连续暴雨过程引发的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影响很大,特别要提防突发性大暴雨的产生。由于汉中市山地面积占75.2%,不排除由地形等因素产生的暴雨以及因暴雨诱发的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
图2 2010~2019年6~9月暴雨日数变化
3.2 暴雨地域时空分布特征
汉中市受地形影响,暴雨主要发生在秦岭、巴山腹地的山区站。对汉中市11个区县观测站资料分别进行了统计,结果得出,暴雨中心位置出现次数最多和频率最高的依次是镇巴56次、宁强县35次、佛坪33次、汉台区26次,汉中盆地南部、巴山北坡(宁强、南郑、镇巴一带)不但是汉中市暴雨的高频地带,也是陕西省暴雨中心,近年来,汉江以北,秦岭南坡的洋县、佛坪暴雨增多的趋势[4]。
4 近年来汉中市暴雨的新特点
近年来汉中市暴雨发生频繁、强度大、连续性暴雨增长态势。连续性暴雨集中在7月份,占总数的44%;例如2012年7~10日6 d出现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7~9日南郑喜神和法镇区域站降水均超过300 mm,致使南郑冷水河流域牟家坝镇河水猛涨,4:40时,洪水凶猛涌进该镇街道,新街进水深达3 m左右,兴隆街进水达2.5 m左右,受灾严重,为1948年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暴雨的范围广、站次多、区域性大,2013年入汛以来发生在汉中西部、南部地区的几次暴雨过程,降水差异和往年相比,降水量增多、降水的空间距平增加。例如2013年7月22日出现10个区县以上的暴雨,为历史之最;2013年7月21日夜间至22日白天,汉中市出现大范围区域性暴雨,一日之内10个区县出现暴雨,属近40年少有,历史罕见,暴雨洪涝地段发生在略阳、宁强、南郑受灾较重。2010~2019年同时发生区域性暴雨3个区县以上39站/d,占汉中市暴雨总站数的13.2%;同时发生6个区县以上的为13站,占汉中暴雨总站数的4.4%。
单次暴雨覆盖的面积范围在扩大如表1所见,暴雨多以短时强降水为主,持续时间段,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一般影响范围大[5]。例如2010年7月24日镇巴县24 h降水量达193.7 mm,1 h降水量76.1 mm;2018年6月18日镇巴县24 h降水量160.1 mm,6 h最大降水量达72.9 mm,12 h最大降水量达127.2 mm。
表1 2010~2019年汉中市单日极值降水量分布
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按民政局和市防汛办统计资料,因暴雨及其次生灾害造成汉中市较大经济损失,其中2010年直接经济损失9.85亿元,2012年24.37亿元,2014年9.10亿元,2015年10.93亿元,2018年9.8亿元,2019年达3亿多元。
5 暴雨防御对策建议
5.1 重视气象科学在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气象科技发展迅速,天气预警系统、短时临近预报系统、突发性暴雨监测系统等智能化预报预警系统的建立,大大提升了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确度和预警信息传递提前量。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还无法对复杂地形下小范围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做到完全精准,还需继续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各级各部门和群众的增强减灾意识,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和科研投入,加强综合减灾技术研究,把汉中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御调度指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6]。
5.2 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制定的相关政策
按照市、区县防汛的具体要求,训练一支懂技术、能吃苦的防汛队伍。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强防汛物资的准备和调运工作。普及人民群众防洪减灾的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患意识,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增强汉江、嘉陵江和大中型水库的防汛抗洪意识,重视防洪预案的落实。加大防洪投入、提高抗御洪水能力;提高汉江、嘉陵江和大中型水库的防洪标准,改变目前面临的小水酿大灾的严峻局面;对城市内涝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落实中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尽力减小水土流失,延缓径流暴涨,减少泥石流等现象的发生。
5.3 加强农村暴雨灾害防御
广大农村是自然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而且农村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限制和思想观念的滞后,对灾害预防没有引起思想上足够重视,加强农村暴雨灾害防御是重中之重。故此加强农村的灾害性防御科普,扩大精确的气象预测信息传递面,运用科学的知识既能导向农业生产,又能提前预知气象灾害,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当气象灾害来临时,进行行之有效的防御,将农业生产和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