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

2020-07-17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水平师范大学排球

张 磊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求,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50 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软件进行问卷调研,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0 份,男、女各25 份。回收问卷50 份,有效问卷50 分,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2.3 数理统计法本文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和Excel 数据处理软件对问卷调查进行综合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

2.1.1 男、女运动员损伤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男排球运动员较女排球运动员受损伤率高,其中男排球运动员共23 人,占调查男排球运动员总人数的92.0%;女排球运动员共21 人,占调查女排球运动员总人数的84.0%。

2.1.2 运动员训练年限与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训练时间为1~3年的运动员,共2 人,均未发生过运动损伤;训练时间为4~6 的运动员,共36 人,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有32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8.9%;训练时间为7~9 年的运动员共9 人,运动损伤率为100%;训练时间为10 年以上运动员共3 人,损伤率为100%。这表明参与排球运动训练年限越长的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越高。

2.1.3 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阶段情况调查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在比赛阶段发生损伤的运动员共7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6.0%;在技战术训练阶段受损伤的运动员共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0.0%;在素质训练阶段受损伤的运动员共12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4.0%。可以看出,损伤率最高的阶段为技战术训练阶段,也就是日常训练阶段,其余依次为素质训练阶段、比赛阶段。

2.1.4 医务监督与损伤康复设施情况调查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及学校运动队没有医务监督与损伤康复设施。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后大部分自己进行恢复治疗,花费的金额也较大。一些受伤的运动员在没有进行良好的康复后便继续投入训练。

2.1.5 运动员运动损伤程度情况我国运动医学专家曲绵域教授将运动损伤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其根据运动员受伤后的运动能力丧失程度将运动损伤划分为以下3 种:轻度损伤,指运动员受伤后能按原训练计划正常训练,病情不会恶化;中度损伤,指运动员受伤后仍可参与训练,但是需要停止某部分训练,减少训练量、训练强度或减少受影响部分的活动;重度损伤,指运动员受伤后不能参加正常训练,需要立即停止正常训练并参与休息治疗。调查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发生轻度损伤的运动员最多,共24 人,占损伤人数的54.5%;发生中度损伤的运动员为18 人,占损伤人数的40.9%;发生重度损伤的运动员最少,共2 人,占损伤人数的4.5%。

2.2 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知识的认知程度与途径

2.2.1 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知识的认知程度调查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对运动损伤知识非常了解的运动员仅有6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0%;对运动损伤知识一般了解的运动员有23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0%;对运动损伤知识不太了解的运动员共19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8.0%;对于运损伤知识非常不了解的运动员有2 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4.0%。

2.2.1 运动员获取运动损伤知识的途径(多选)调查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通过教师普及获取损伤知识的运动员,共39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8.0%;通过朋友、队友普及获取损伤知识的运动员,共12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4.0%;通过书籍获取损伤知识的运动员,共5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0%;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损伤知识的运动员,共21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2.0%;选择其他途径获取损伤知识的运动员,共7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0%。可以看出,教师和网络媒体对运动员获取运动损伤知识的途径是最为直接的。

2.3 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技术动作及损伤部位的情况

2.3.1 易受损伤的技术动作由表1 可知,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主攻、副攻位置上的运动员运动损伤易发生的技术动作主要为扣球、拦网、垫球、其他、传球,二传位置上的运动员运动损伤易发生的技术动作主要为传球、拦网及其他,接应位置上的运动员运动损伤易发生的技术动作主要为扣球、传球、拦网,自由人位置上的运动员易受损伤的技术动作主要为其他、传球和垫球。可见,不同位置上的运动员与运动损伤发生的动作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运动员应全面了解自身场上位置易受损伤的动作环节,提高技术动作的标准,以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表1 致使运动损伤发生的技术动作 次

2.3.2 损伤部位 由表2可知,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主要为肩部、腰部、膝部、腕部、踝部、手指、其他部位,且不同场上位置的运动员与易受损伤的部位有较大关联。主攻、副攻位置的运动员易损伤部位为肩部和腰部;自由人位置上的运动员由于移动、跳跃、扑地动作等,故易损伤部位与其他场上队员不同。

表2 不同位置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 次

2.4 导致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因素

调查可知,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因素依次为场地因素、准备活动不合理、缺乏对运动损伤的自我保护意识、带伤继续参加训练或比赛、技术动作的不准确、局部运动的负荷较大、其他因素。根据日常观察可知,内蒙古师范大学可供排球队训练的场地严重匮乏,且场馆老旧,许多设施早已损坏。排球运动是一项对技术动作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如若准备活动未做到位,会导致运动员的生理惰性变大,从而导致运动员缺乏必要的兴奋,心理状态未得到有效的调节。因此造成了不必要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而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大多数运动员造成损伤的重要因素,有时候运动员思想意识不高,对运动损伤不重视且损伤后也不总结经验教训,致使运动员运动损伤频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率较高,且男运动员损伤率高于女运动员的损伤率;运动员参与运动的年限越长,运动损伤率越高;运动员在日常的技战术训练阶段受损伤率最高;学校医务监督与损伤康复设施匮乏;运动员的损伤程度多为轻度损伤与中度损伤。

3.1.2 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且获得运动损伤知识的途径多为教师与网络媒体的普及。

3.1.3 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易受损伤的动作环节和易受损伤的部位均与运动员在场上的不同位置密切相关。

3.1.4 导致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为场地因素、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对运动损伤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3.2 建 议

3.2.1 教练应在日常训练中向运动员普及相关的运动损伤知识,促使运动员产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教练应在日常训练中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训练手段与内容,积极了解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运动员进行康复治疗。

3.2.2 运动员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业余时间多观看各类与运动损伤相关的知识,拓宽获取损伤知识的途径;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并提高自身的专项素质与身体素质,以承受高负荷训练及高强度的比赛;对自身有良好的认识,发生损伤后适当减少训练量,准备相应的运动装备和护具保护自己,并积极采取有效康复措施。

3.2.4 学校应重视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情况,合理调配和改善运动员的训练场地;增加医务监督和损伤康复设施,并为运动员准备基础的药物和运动装备,以保障运动员在损伤后第一时间得到应急处理。

猜你喜欢

高水平师范大学排球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彩版作品(1)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