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潇:像妈妈一样传承羽毛球

2020-07-16王进

羽毛球 2020年7期
关键词:羽毛球广西民族

王进

藍潇,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大学时曾任校羽毛球协会会长。现在广西民族大学任教师,主要负责广西民族大学羽毛球的专项课和公共体育课。2008年,蓝潇曾参加全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得甲组男团冠军,他个人也因此取得了羽毛球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近几年,蓝潇先后考取了羽毛球国家二级裁判员证、高校羽毛球专项教师资格证、高校羽毛球教练员证和羽毛球一级社会指导员证。

 受母亲影响爱上羽毛球

蓝潇说:“我学习羽毛球跟母亲离不开关系,加上爸爸也是搞体育的,父母对我如今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蓝潇出生在典型的体育教育之家,父亲身高1米86,是广西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体育老师,年轻时曾是河池地区排球队主攻手,代表河池地区参加过区运会;母亲包莉身高1米70,是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副教授。

蓝潇七、八岁时,每逢包莉外出比赛总是把儿子带在身边,所以耳濡目染,蓝潇从小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打羽毛球了。蓝潇与包莉虽然是母子,但由于包莉常年从事体育运动,所以身材和外貌都显得较年轻,蓝潇说:“其实我更喜欢叫妈妈为‘包姐。”包莉则喜欢叫蓝潇为“潇哥”。事实上,两人一起外出时,真有人误会他们是姐弟关系。

遗传了父母的优秀基因,蓝潇身高1米85,但体育基因似乎只遗传了母亲的羽毛球,父亲的大球基因却没有遗传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打羽毛球和乒乓球还行,三大球却搞不定。”蓝潇从小就拥有搞体育的个头,小学三年级时,区体校的王钺教练来广西民族大学附小选苗子。课间活动时,他无意中看到了身材细长、左手持拍打球的蓝潇,感觉他是棵苗子,想招进体校。但蓝潇自己不愿意训练羽毛球,父母也只好作罢。

蓝潇是左撇子,用他母亲的话说:“这孩子不仅用左手打球,简直是啥都‘左的人。”上小学时,蓝潇因为左撇子的关系,不论写字还是吃饭,常常和同学“打架”,有些左撇的同学为了避免“打架”,被迫换成右手握笔和筷子,可蓝潇就是没法改,还闹出改成右手后写字都写反了,老师非常无奈。巧合的是,和蓝潇同样左手的一位同班同学也是改不了,最后老师把他俩安排成同桌,问题才得以解决。还有一件趣事,蓝潇11岁时,学校来了一位实习老师,蓝潇便嚷嚷着打乒乓球用左手就可以赢老师,老师岂会相信自己能输给一左手打球的小学生?单挑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反正那位实习老师着实被蓝潇的左手挑战“忽悠”了一把。

和大部分男生一样,蓝潇在初中时期也出现了反应强烈的青春逆反期。各种的类似用左手挑战老师的“捣蛋”事没少做。初中毕业的暑假,在等待高中录取时,为了能找一个管得住他的地方,他的父母便送他到区体校王教练那里系统学习羽毛球。“青春期的逆反,促使我坚信,只有羽毛球才能救他。”包莉聊起蓝潇初中阶段的叛逆,至今仍然是气不打一处来。

成长路上离不开羽毛球

随着年龄的增长,蓝潇逐渐退却了叛逆期的“疯”劲,反而成了内向之人。为了锻炼其对外沟通的能力,包莉再一次用心良苦。为了让儿子独立成长,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包莉常常鼓励蓝潇多参加裁判和助教的工作。大学期间,蓝潇就曾利用课余时间到广州,在一位专业退役选手举办的训练班里当助教。

蓝潇在大学期间担任校羽毛球协会会长,当时,毫无组织经验的他在第一次筹办比赛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于是只能电话请教包莉,而包莉却让他自己打电话请教柳州市的国家级裁判曾卫强。包莉意在让儿子多与人交流,向有经验的裁判员多学习。之后,蓝潇还参加过全区中学生运动会和大学生运动会等比赛的执裁工作。在蓝潇读大学期间,包莉常常鼓励蓝潇报名参加华人杯等大型赛事的裁判员工作,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她开玩笑地对蓝潇说:“你既得到了锻炼,又得见到你妈妈,还有报酬,一举多得的好事。”没想到的是,2014年第一次参加珠海华人杯大赛执裁工作的蓝潇居然执法了高崚、黄穗等世界冠军的比赛。

参加工作后,蓝潇第一次独立指导的比赛是由广西民族大学主办的“名康体育”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高校邀请赛。那一次比赛,蓝潇扮演的是社团指导老师的角色。该高校邀请赛是广西民族大学的传统赛事之一,参赛队伍从2014年第一届的24支发展到2018年的31支。比赛吸引了31支驻邕各高校代表队近400人参赛。那次比赛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整个比赛由该校年轻教师蓝潇进行指导,裁判长、编排长及所有裁判员均由该校的学生担任,而这也是广西民族大学一直以来注重培养和锻炼年轻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方式。

尽管对蓝潇参与羽毛球运动影响最大的是妈妈,但在他成长的不同时期还出现了不同的人物,像他大学时期的羽毛球老师佘曦就是其中之一。上大学时,蓝潇听了佘曦老师教了的很多关于羽毛球专项的训练方法和相关知识,深受启发,至今仍在受用学习成果。

羽毛球教育的传承者

蓝潇曾和妈妈包莉就高校羽毛球教学在施教方面探讨过一个问题:“作为教师,应当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作为羽毛球专项教师,则还应是授艺解法者。”

蓝潇大学刚毕业、自己还是个孩子头的时候,就当上了广西民族大学的班主任。因为要全程跟班,学校要求老师24小时不能关手机,所以当上班主任后,蓝潇几乎没有时间打羽毛球了。也是由于蓝潇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2019年,他获得了广西民族大学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提起当班主任的感受,蓝潇笑称:“我自己都还没谈恋爱,就要当起学生们失恋时的顾问。”虽说是玩笑话,但蓝潇并不后悔选择这个专业和这个职业。他说:“我因为这个专业,也借着这个专长,认识和理解更多同学的想法,也算是和同学们一起成长吧。”通过从打羽毛球学会的坚持和合作精神,蓝潇帮助自己的成长,也帮助团队的成长。对于羽毛球教师与教练的区别,蓝潇是这样认为的:“羽毛球教师,授之以教,施之以艺;羽毛球教练,授之以训,施之以练。”

谈到对羽毛球的热爱时,蓝潇坦言自己不如母亲痴迷,他用了“好玩”两个字来表达自己对羽毛球的理解。

说到传承,蓝潇不仅传承了父母的体育细胞,还传承了父母的教师职业,传承了母亲的羽毛球教育工作,更传承了他们的善良。现在,在工作之余,蓝潇还要协助妈妈照顾84岁的姥姥和58岁的姨妈。

蓝潇在小学六年级时就曾说过:“长大后的理想是像父亲一样,当一名体育老师。”如今,他如愿以偿。同样是高校的羽毛球专项教师,蓝潇和包莉却有着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包莉更多的是教学生如何打球,上课时侧重多球训练和技术动作的讲解和指导,而蓝潇除了延续包莉的部分教学方法外,还加入了羽毛球的教授技巧。蓝潇说:“或许现在的学生更倾向于包老师的教学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运动员,我只是想让他们不仅自己学到技能,而且以后还能把学到的技能传递给更多的人。”

尽管他们的教学内容有所差异,尽管他们个人对羽毛球的痴迷和喜爱程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绝对的一致,在包莉和蓝潇这对母子身上,我们看到了羽毛球事业的传承,两代人都在从事羽毛球的研究和教学,都在这个领域努力和贡献。

猜你喜欢

羽毛球广西民族
羽毛球
打羽毛球
MINORITY REPORT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飞行的羽毛球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