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老天王的技术档案之 李宗伟:“悲情天王”打法上优与劣

2020-07-16程勇民

羽毛球 2020年7期
关键词:接发球对角李宗伟

程勇民

李宗伟属于技术流的“控制+突击”打法,是偏重进攻的“拉吊突击打法”的典型。他网前技术细腻,大多运用高质量搓放和快推创造进攻,同时拥有极其敏锐的抢攻和突击意识,两边快劈快吊威胁极大。李宗伟的技术流派整体偏向于“印尼流”,即注重抢近网和高点搓放,逼迫对手高挑,然后伺机进攻。

事实上,这种打法流派与李宗伟的技术特点匹配得不是特别完美。“抢近网”的打法风格,一般需要底线凶狠的强攻能力为呼应,形成经典的“杀上网”打法,例如陶菲克。但是,李宗伟的强攻能力并不突出,他擅长的是快劈快吊的突击能力,所以对手高挑球一旦到位,李宗伟缺乏强有力的一拍解决战斗的能力,无形中化解了网前技术优势,降低了打法效率。而较强的突击能力与“挡放远网”技术是绝配,就是通过有意识的挡远网、放远网,抓对手的推球突击。但是,李宗伟的网前技术优势更多体现在近网技术,即他的突击特长没能与“远网技术”形成最佳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突击效率,与此同时却给对手留出了反制的空间,可以各个击破。中国队在与“印尼流派”的长期争斗中,为了避其锋芒,慢慢总结出了“放远网抓推突击”打法,限制李宗伟同样行之有效。

李宗伟的优势技术一:后场突击进攻大多是从网前开始创造机会的    

为了全面认识李宗伟的打法特点,先从他的优势技术讲起。如图1-1所示,李宗伟(黑色秋衣)发球。红衣队员接发球,反手放网。李宗伟第三拍上网,正手反搓(图1-6),质量很高,球贴着网垂直下落。红衣队员无奈,只能等着球下落到网的下沿,试图正手反搓(图1-10),可惜球没有过网。

图1 李宗伟网前技术细腻,正手搓球直接得分

李宗伟的后场突击进攻大多是从网前开始创造机会的。如图2-1所示,李宗伟反手放网,质量很好,所以他几乎没有后撤,而是逼压在网前,等待对手回放和反搓。对手明显感受到这种网前的压力,因而没有重复放网,采取了推直线处理,但是质量有瑕疵。李宗伟抓住战机,果断起跳,摆出一副突击杀球的架势(图2-9),但在击球瞬间他突然收力,变成了劈吊球。这一变化明显超出对手预判,打乱了对手的移动节奏,对手起动稍有迟疑,虽奋力扑救,还是功亏一篑(图2-12)。

图2 李宗伟利用网前技术创造进攻机会,劈吊突击得分

李宗伟的优势技术二:抓战机之敏锐、突击速度之快鲜少有人与之匹敌

李宗伟的打法整体上是以高吊劈、搓推勾等控制技术为基础,耐心多拍周旋,一旦对手出现破绽,他便迅速发起突击进攻,抓战机之敏锐、突击速度之快,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如图3-1,李宗伟起跳击球,一般人都以防劈杀吊为主,这一次,李宗伟巧妙地变成了对角平高球。从图3-4所见,对手明显出现预判错误,所以变成二次起动,后撤底线击球时,已经变成被动状态(图3-7)。对手被动抽压直线,角度控制不好,正好撞到了李宗伟的枪口上(图3-9)。李宗伟毫不犹豫反手快勾对角,直接得分(图3-12)。

图3 李宗伟用平高球控制对手,抓住对手破绽,快勾得分

图4则是李宗伟在多拍相持中用反手快推对角,迫使对手转身反手击球。如图4-6所示,对手反手回击对角高远球,出球质量明显有瑕疵。图4-8所示,李宗伟基本是在半场起跳突击进攻,他的一记头顶杀直线,让对手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图4-12)。

图4 李宗伟利用反手推对角创造機会,抓住对手破绽,头顶杀直线得分

李宗伟的网前技术突出,整体控制性技术全面,突击进攻凶猛无比,因而称得上是一名超一流的技术型选手,且球风潇洒飘逸,极具观赏性。如果一定要说不足的话,就是他的底线强攻能力欠缺一点(相对于其他天王而言),并成为被对手限制和利用的技术环节。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利用到他的这个技术弱点。如果控制性技术水平不能够与李宗伟齐平,还没等到他的弱点显现,大多数人已经暴死在他的凌厉突击之下。

如图5-1所示,红衣对手在网前被动挑高球,弧度很高,球也基本到位(图5-6)。在这种情况下,陶菲克很可能强攻,但是李宗伟不会,他习惯于用软压和高吊来试探,重点抓对手破绽,如果对手出球严谨,他会耐心周旋。图5-7显示,李宗伟用头顶软压直线试探对手,而且在软压以后,他并没有急于回中心,而是缓慢回动,静观对手应对。下压上网是羽毛球战术的常用套路,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在李宗伟软压之后,对手判断他会快速上网,因而采用了接杀反抽底线的技术,希望以此反制李宗伟。那曾想李宗伟是反常规的慢慢回动,红衣对手的抽球反击变成了送货上门。李宗伟果断在后场区发动二次进攻,正手抽杀直线(图5-12)。这样的半场突击是李宗伟的拿手好戏,亦是置对手于死地的夺命招术,此球的结果当然是让对手防不胜防,缴械投降。

图5 李宗伟的强攻不算特长,半场突击才是他给对手的致命一击

林丹缘何是李宗伟的“克星”

对于大部分选手来讲,明知李宗伟底线强攻一般,但苦于自身破绽较多,所以在战术上抓不住、也用不到李宗伟的短板。但是,当你的控制性技术水平与李宗伟旗鼓相当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时,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林丹。

林丹之所以成为李宗伟的“天敌”,一是因为林丹的控制技术与李宗伟在伯仲之间;二是林丹既有好的突击能力,也有突出的强攻能力;三是他对李宗伟的技术特点了如指掌,且具有超高的韧性和耐心,善于运用高质量的放远网球、推球和高远球,巧妙地限制李宗伟的特长发挥。从这个角度看,李宗伟在多次重大比赛中加冕未果,其實不关“老天爷”什么事情。

如图6-1显示,林丹(黑裤)在底线回击直线平高球,李宗伟回撤底线,以正手吊直线过渡。请注意图6-7林丹的击球点,这是典型的远网球,其中隐藏着很多陷阱:放近网不容易,易被对手近网反搓,甚至扑球;推球风险更大,弄不好会被对手抓突击。而林丹恰恰对这样的球胸有成竹。相对于李宗伟的技术特点,此时比较放网和推底线,首选肯定是推底线,但关键是要控制好出球速度和弧度,避开李宗伟的半场突击。在这一点上,林丹准备充分且信心十足,就是以控制李宗伟的底线为主,宁可让他强攻,也不让他突击。所以在远网推的技术环节上,林丹特别严谨,速度和弧度控制精确。如图6-9所示,林丹的正手推对角,初速度极快,几乎是一出手球就飞到了李宗伟的头上,等他举拍击球时,球已经过头(图6-10)。林丹的这种推球看似平淡,却十分巧妙,让李宗伟难受且犹豫。突击抓不到,放掉又可惜,在犹犹豫豫中出球反而增加了瑕疵。在此案例中,李宗伟选择了“放球”,结果球准确落在底线上(图6-12),林丹轻而易举得一分。

图6 林丹的半场远网顶底线技术高超

在现代男单打法体系中,远网技术的使用比例明显增加,主要目的是限制近网搓的威胁,同时抓对手的推球破绽,伺机抢攻。发网前小球以后,接发球就是一个典型的远网球处理技术,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第三拍就被对手攻死。所以,在接发球这个环节上,林丹也是特别有心和小心。

如图7-1所示,李宗伟发网前小球,林丹接发球。请注意图7-4林丹的接发球处理,对于出球速度和弧度的控制极其精准,几乎球一出手就已经飞到了李宗伟的头顶上方。由图7-5李宗伟的准备姿势看,他是准备突击进攻的,但是苦于球的飞行弧度偏低,且已过人,难以下压,所以李宗伟被迫回击头顶高球(图7-8),然而因为击球点已经被动较深,明显影响了回击质量。图7-9显示,李宗伟回击高球弧度偏低且不到位,被林丹在中后场拦截,一个干脆的头顶点杀对角,李宗伟已经望尘莫及了(图7-13)。

图7 林丹的接发网前小球的技术分寸恰到好处,李宗伟难以发力

在比赛实战中,看林丹的接发球,似乎轻描淡写,没有特别高明之处。没有比较就不知深浅。在男单比赛中,因为接发球技术不过关而第三拍直接被对手打死的现象是非常多见的。如图8-1所示,李宗伟发球,红衣对手接发球。图8-3显示,对手接发球正手推对角,但是因为出球的速度和弧度配合不佳,被李宗伟在中后场抢到了突击点(图8-6),然后他一个异常凶猛的杀上网推直线组合(李宗伟擅长的套路),直接让对手找不到球的去向(图8-15)。

图8 李宗伟发球抢攻得分1

再看图9,李宗伟在左区发网前小球,红衣对手接发球,反手推对角。由图9-5/6可见,球的飞行速度偏慢,李宗伟一个转身就轻易抢到突击点(后发球线之前),然后一个头顶杀直线,直接打穿了对手的防线(图9-12)。由此可见,接发网前小球——推,看似一个小技术,却蕴含着大学问、高技巧。

图9 李宗伟发球抢攻得分2

此外,还有一个技术环节:杀上网推也有深深的陷阱,很多运动员屡屡中招。如图10-1所示,红衣队员在底线进攻,头顶杀直线。李宗伟被动防守,正手挡直线。这种接杀挡球,出远网球的概率比较高(图10-6),红衣队员顺势上网,在远网区反手推挑对角(图10-8),还是球速和弧度配合欠佳,被李宗伟在中后场抢到突击点,结果一个头顶杀对角,对手又是望球兴叹(图10-15)。

图10 李宗伟防守反击得分

羽毛球的一个专业术语“强攻易守,突击难防”,就是这个道理。如图10-11所示,李宗伟准备突击之时,红衣队员还在移动和调整防守位置,而一旦他站好位置,李宗伟的突击球已快落地(图10-13),此时再要起动、选择移动方向,明显滞后了。

相比之下,林丹在处理类似球时就“狡猾”多了,轻易不会把主动权交给李宗伟。如图11-1所示,林丹在底线进攻,头顶杀对角。李宗伟正手挡直线,也是远网球(图11-6)。林丹上网正手推对角,看似普通但效果与图10完全不同。李宗伟不仅抓不到突击点,反而要转身反手回击(图10-10)。通过这简单四拍的交换,林丹仍然保持着进攻的主动权,第5拍网前处理,仍然保持高点压迫之势(图10-12)。

图 11 林丹的杀上网+ 远网推技术控制得当,李宗伟难有反击机会

由此可见,羽毛球竞技水平的技术含量并不总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进攻技术上,其实更多体现在名不见经传的、“杀人不见血”的普通小技术上。在“放远网抓推突击”打法盛行的今天,很多运动员为了追随该打法,却丢掉了“近网技术”,结果得不偿失。任何一种打法都有利有弊,林丹的与众不同,就在于大家热衷的“放远网”打法他也玩得很溜;被很多人忽视的近网搓、远网推等等小技术他更是精益求精。这就好比“开源节流”,羽毛球比赛的“比分”,就是这样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如图12-1所示,李宗伟正手放近网,林丹上网正手搓。由图12-5李宗伟的准备姿势看,他已经做好了跳扑准备。如果林丹搓球有瑕疵,很可能立刻被李宗伟扑掉。但是,林丹的搓球质量杠杠的,几乎是滚网而下,李宗伟毫无办法,只能等球滚落到球网的下沿,才把球高高挑起,然后就进入了林丹的特长模式。只见林丹在底线高高跃起,一记大力扣杀,直接把球钉在了地板上(图12-18)。

图12 林丹的运用近网搓和强攻得分

综上所述,李宗伟天王看似“悲情”的结局,其实有客观内因。如果真要论“公与不公”,李天王在马来西亚自始至终独木行舟,是名副其实的“孤胆英雄”。有人曾经说:李宗伟在中国一定是世界冠军,有点道理!中国男单一直是高水平的团队作战,林丹倒下了,还有鲍春来、谌龙等等。一个李宗伟,要冲破中国团队的围堵,就已经步履维艰了,更何况要面对整个世界。

猜你喜欢

接发球对角李宗伟
直击2021奥运新增项目
网球运动中接发球技能的强化探讨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K—对角占优矩阵的性质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折大象
折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