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2020-07-16万清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关系高血压

万清峰

【摘要】肠道微生物重要影响着机体健康,肠道菌群失调不仅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还会对诸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肠道微生物的内涵,然后探讨了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的关系,以期为促进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高血压;关系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4..01

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十分重要的一项危险因素。现阶段,估算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0亿,每年造成约900万人死亡,已然转变成全球一大公共健康问题。加大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研究力度,开发出更可靠的治疗药物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个体肠道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群,该部分微生物不仅重要影响着人类机体健康,还可为宿主免疫功能提供重要信号[1]。基于此,本文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的关系展开探讨研究。

1 肠道微生物

不同健康個体相互间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不尽相同,肠道微生物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还受外界因素影响,如食物、微生物等方面。胃肠道开放性的系统,健康完备的菌群有利于人们适应环境的转变,保证群落的稳定,避免病原菌造成伤害。食物则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的核心因素之一,优质的饮食结构能够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优化体内胆固醇、炎症标志物水平,强化胰岛素抵抗力。进入在现代饮食医疗环境中,人们抗菌药物应用频繁,且常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所摄入的加工食品中含有各种类别的添加剂,这些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致使引发各种慢性疾病[2]。因此,肠道微生物的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当前各项疾病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联系是现阶段广大研究人员探索研究的一大热点。

2 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的关系

2.1  肠道微生物失衡促使引发高血压

高血压的出现与遗传、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血压平衡的维持涉及有自主神经系统、肾脏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在高血压发生、维持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学者在研究自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II灌注的高血压模型中发现一系列肠道生理功能转变的情况,诸如肠道微生物结构失衡、肠壁紧密连接蛋白减低等[3]。而肠道微生物失衡、炎症状态增加使得交感神经与肠道相互间功能异常,并致使高血压的引发及维持。该部分研究提示,肠道微生物失衡与高血压发生、维持重要相关。

2.2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可经由处在肾脏、血管的嗅觉感受受体Olfr78和G蛋白偶联Gpr41、Gpr43等受体相互拮抗参与血压的调节。相关研究指出,丙酸盐可经由肾小球旁器的Olfr78受体促进生成肾素,同时出现血压升高情况;而经除去Olfr78受体的小鼠则未出现该种血压的转变。除此之外,丙酸盐还可经由激活肾脏、血管平滑肌中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41降低血压水平,同样经除去Gpr41受体的小鼠也未见该种血压调节反应。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得出,Olfr78受体可与G蛋白α亚基结合促使生成环腺苷酸,进一步实现对血压平衡的有效调节[4]。值得一提的是,肠道微生物对血清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影响还有待开展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肠道微生物与血压相互间的关系可能发展成今后高血压治疗的重要靶点。

2.3  肠道-脑-骨髓轴

相关研究指出骨髓细胞重要参与外周、神经炎症的调节,还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模型中TNF-α、IL-6、IL-1β等促炎因子明显升高。研究得出提升心脏交感神经调节中枢的炎症状态,可促使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进而会使得骨髓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大量生成,大量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可经由血脑屏障转至颅脑中变化成小胶质细胞,其进一步会生成大量的促炎因子以此使得中枢炎症状态提升,最终造成交感神经活性提升。而交感神经活性过度提升会增进肠道微生物失衡、肠道炎症状态,肠道微生物失衡随着血清短链脂肪酸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失衡。而由肠道微生物失衡会最早造成肠道-脑-骨髓相互间产生三角循环,该种循环致使交感神经活性的过度激活,进一步导致高血压的引发与维持[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失调会致使人体血压审改,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相互间关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展开。但可以预见,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是一个极具前景的高血压治疗途径,推进肠道微生物与当前药物治疗的有效结合,可能是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匡泽民,奉淑君,王   瑛.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26(10):32-35.

[2] 董振华,王   静,符德玉.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新的治疗靶点[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34(12):1231-1234.

[3] 陈维玉,陈扬平,冯   婷,等.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09):1415-1420.

[4] 周谷成,肖义军.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J].生物学通报,2019,54(01):15-17.

[5] 徐   乐.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26(03):214-218.

猜你喜欢

关系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