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抑郁的效果分析

2020-07-16梁振月王菊廷姚人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抑郁冠心病

梁振月 王菊廷 姚人银

【摘要】目的 探讨D型人格冠心病抑郁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D型人格冠心病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BDI评分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因子、情绪因子以及认知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将心理干预运用在D型人格冠心病抑郁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D型人格;心理干预;抑郁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4..02

冠心病是比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冠心病患者的人数明显增加,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有研究发现,D型人格是继A型行为之后发现预测冠心病的一个因子,以负性情绪和社交抑制为主要表现,并且通过中介变量对冠心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2]。因此,本文对心理干预运用在D型人格冠心病抑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D型人格冠心病抑郁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45~76岁,平均(60.3±12.4)岁,病程10个月~8年,平均(4.3±2.5)年,其中20例为女性、30例为男性;观察组年龄47~77岁,平均(60.5±12.6)岁,病程11个月~9年,平均(4.5±2.6)年,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两组的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健康指导,讲解疾病知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且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行心理干预:①认知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D型人格与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危害等,并且在给患者讲解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放慢语速,语言生动,尤其是冠心病与D型人格之间的关系,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病情,使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消除,提高治疗依从性;②行为干预。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模式和应对方式,引导患者建立新的行为方式,积极应对自身病情,并且叮嘱患者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控制好运动时间,一般为30 min,1次/d;③支持性干预。对患者因为疾病导致的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了解,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且指导患者通过正确途径宣泄不良情绪。同时,运用艺术性表达法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多给患者列举一些成功的病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请一些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了解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定期组织团体活动,使患者之间相互交流,主动表达自身情绪,从而改善社交抑制;④放松治疗。在个别干预和团体活动中,运用生物反馈治疗、音乐治疗以及放松训练等多种方法,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

1.3  观察指标

1.3.1 抑郁评分

运用Beck抑郁量表(BDI)对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价,这一量表包括情绪、认知以及躯体三个因子,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得分与抑郁呈正比关系[3]。

1.3.2 满意度

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情况,有不满意、基本满意以及满意三个等级可供选择。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由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BDI评分对比无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情绪因子、认知因子以及躯体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通常指的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使心肌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4]。有研究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与非D型人格患者相比,D型人格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较高,提示抑郁情绪是其比较重要的一个心理特征[5]。临床研究资料表明,D型人格利用中介变量对冠心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包括两条中介路径,分别为生物学危险因素和负性情绪,并且在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中,负性情绪可以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靶点[6]。有文献报道,通过给予D型人格冠心病抑郁患者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降低,其原因主要为合理、科学、及时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情,使免疫系统、自主神经以及内分泌系统保持最佳功能状态,使患者的抗病能力增强,从而促进患者康复[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B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臧瑞瑞[8]等研究报道一致,说明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其主要原因为心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使康复信心增强,并且通过集体活动、运动疗法以及团体训练等,能够使患者的社交意志得到改善,纠正不良行为模式,从而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抑郁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