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研究

2020-07-16康又天

学理论·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大学生教育

摘 要:自近代以来,特别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从未像今日这般繁荣富强,这应当归功于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前辈的浴血奋战和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艰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四个自信”。而“四个自信”正是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研究,提出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具体路径,旨在让当代高校大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四个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119-02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会议上明确指出,当代高校应培养大学生“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落实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光荣重任。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到“四个自信”。可见“四个自信”的提出,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并立足于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和我国具体国情的准确把握。所以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非常重要,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研究同样非常有必要。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明确“四个自信”。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当代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的希望。当今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更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全球化浪潮中,各种各样西化和僵化的腐朽破旧思想开始广泛的蔓延。特别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稳定,对各种思潮仍充满好奇。正因如此,他们便很容易受到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导致当代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产生不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理解。面对当前这种复杂的形势,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尤为重要,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可以大幅度增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本文立足于对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现状及不足的分析,坚持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原则,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具体路径,旨在让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贯彻“四个自信”,让高校的“四个自信”教育方式和方法更加具有时效性,真正使得当代大学生将“四个自信”的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研究的意义。第一,研究的理论意义。首先,当代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学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而凝练出来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于世界发展格局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来的[2]。同时,“四个自信”的提出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高度总结。本文重点研究分析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极力支持并赞同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堂,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有着重大的意义。其次,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改革开放初邓小平认为在当时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而坚定“四个自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四个自信”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正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和揭示。

第二,研究的实践意义。首先,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及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大学生更为深刻地领会和学习什么是“四个自信”,“四个自信”的主要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高校大学生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能力。其次,丰富和发展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的“四个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四个自信”是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无法自动地进入人类的大脑。马克思曾说,人们头脑中先进的思想和较高的觉悟不是自发形成的,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的[4]。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介,才能使“四个自信”深入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灵和头脑,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以及认识到“四个自信”的强大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重视度有待提升。自“四个自信”提出以来,高校就致力于加快推动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并没有很好地将“四个自信”的相关理论知识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部分高校甚至没有重视对大学生必要的“四个自信”教育。相对于“四个自信”意识形态教育而言,有些高校更加注重对当代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技能的传授,在课程安排上专业知识的课程数目远远多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数目,并且部分高校没有把“四个自信”与时俱进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目前主要存在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没能将各门课程之间进行较好的配合与衔接,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传授过于片面、衔接生硬。各门课程之间对“四个自信”的讲授没有合理地进行分配,致使教学效果较差,大大降低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效果。

2.高校的协同教育和实践教学有待加强。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行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主要载体,其在培养和培育大学生“四个自信”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部分高校只把“四个自信”教育的重大任务放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没有实施任何有效的协同教育,所有的专业课都把“四个自信”教育推到了思政课中,把专业课与“四个自信”教育的关系划分得非常清楚,互不相关。这非常不利于对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全方位教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经典的语句足以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同样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当代部分高校因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在课堂上仍采用对大学生进行灌输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遭到打击,学生变成了缺乏独立思考的机械记忆的机器。还有部分高校由于经费不足和课时紧张的限制,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安排上很不合理,甚至将实践课直接取消。一旦理论不能结合实践应用于实践,那么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便失去了现实意义。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路径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送来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了我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并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正因如此,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拥护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的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四个自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如今高校要想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轨道才不会偏离。而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的“四个自信”更是如此,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是高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关键。教育不是作为手段的发展,而是作为主体人的发展。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双主体,在“教”中,教师是主体,而学生是客体。在“学”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客体。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发展学生个体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地由自由人转变为社会人。在育人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这个主体人,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好素质教育,为高校完成立德樹人的目的做好前提。教育不是复制能力的培养,而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增强。教育的目的是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运用知识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在高校“四个自信”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点,结合“四个自信”教育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而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但错误的认识会大大阻碍实践的发展。因为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准则,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对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同样也必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高校应加大力度开展有关“四个自信”内容的实践教学,尽可能申请实践学习的经费,大力加强和有关政府、事业单位、博物纪念馆和红色历史区等部门的合作,通过建立“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体制机制,邀请专家学者、政府领导和老革命前辈入校开展“四个自信”的专题讲座,以及通过让高校大学生到红色革命历史地区身临其境地进行参观实践学习,这样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青年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叶琴.“四个自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日出版社,199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全四卷[M].北京:人民日出版社,1972.

收稿日期:2019-10-12

作者简介:康又天(1997-),男,黑龙江海伦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