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养
2020-07-16李丽
李丽
[内容摘要]法治意识是法治信仰的先决条件,法治信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思想,从法治文化的传承与法治实践的设计、校园内外法治环境的创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衔接与融合等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17-0101-02
作者简介:李丽(1981-),山西临猗人,法律硕士(法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理学。
一、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背景
(一)党的法治建设政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先后提出“全面推行依法治国,树立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核心要素是现代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现代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典型表现则是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处理矛盾、解决纠纷的能力必定对养成现代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具有重大作用。面对此次新冠病毒疫情,2020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可见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持续性。
(二)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意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加强党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等,这就为在新时代培养具有法治信仰的大学生指明了方向。该意见就是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力争做一个讲政治、有信仰、守规矩的新青年,而遵守法治、信仰法治是保障,该意见就是要求学校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创建良好的环境,依法治校。
二、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实践探索
(一)对法治文化的传承
优秀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包含大量的现代法治文化的基因,例如,墨家的“兼爱非攻”、儒家的“德主刑辅”、法家的“依法治国”等,在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结合新时代的国情、社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为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指导思想,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对法治实践方案的设计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养成需要法治实践加以保障,没有法治实践,大学生难以将法治信仰内化为精神追求,难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科学设计新时代大学生法治实践并运行,是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客观条件。
(三)建设校园的法治氛围
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堪忧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校园缺乏法治氛围,加强对大学校园法治氛围的营造与推广,从校园生活、学习的外部环境为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提供保障。在有法学院系的学校,以法学专业的学生实践活动为抓手,打造法律宣传系列活动,利用学生喜欢的网络、公众号平台、视频等多种形式并进,号召校内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距离。
(四)加强校园内外法治环境的建设
大学校园属于社会环境的必要构成,单纯净化大学校园环境、营造校园法治氛围而忽略对校园周边社会环境的改造难以企及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目标,因此,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涤荡校园周边环境的犯罪因子,实现校园内外法治环境的良性互动。联合学校所处社区,让法律走进社区,让社区与法同行。在当前防控疫情期间,社区的重要性已经凸显,而大学校园所处的社区环境,对校园内学生的影响已然非常重要。校园与社区、内与外,齐头并进,全方位营造法治环境。
(五)典型校园法治案例的学习
大学生法律意识、法治意识不强,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侵害他人权益和被他人侵害权益之现状并存。结合这一现象,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采用讲座、线上开放课程、模拟法庭等多种方式对校园法治案例进行宣讲,以身边的典型案例为法治教育的素材感染、感动大学生。
(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衔接与融合
探索法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协调与互补。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者自身。在大学学习期间,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必要也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也同时要求教师做到教书与育人两不误。法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三观,才能真正运用法律这一工具。
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应受到院校的重视,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新观点的能力较强,同时,大学生思想单纯,自控力不强,容易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多元文化并存与冲突的激荡下迷失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关注、重视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状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快大学生的成长。
三、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所需
全面推行依法治国,树立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进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然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法治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构成。法治素养的高低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水平、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力。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高的,但是,大学生的规则意识、维权意识仍较为薄弱。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养,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维权意识,从而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法治信仰的重要性。
(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
思维决定行为方式,行为方式是思维的外化,两者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互动关系。新时代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必定是规范思维和规范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行为方式。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法治的思维、习惯法治的行为方式,才能对国家的法律规定认知、认可、信任,进而自觉树立法律的权威意识。法治信仰的核心在于拥有法治精神,大学生拥有法治精神,才能依法、公平、公正的待人接物。通过科学的培养方式与途径,让大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尊法、守法。
(三)助力新时代的国家现代化建设
法治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想模式,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法治化为基础。法治是有效整合各种利益诉求的润滑剂,可以促使多元化利益达成社会共识,维护国家稳定、社会有序。而大学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建设力量,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必定助力新时代的国家现代化建设,助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大学生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信仰,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践行法治精神,学会用法律解决问题、处理纠纷,真正将法治作为自己的一种信仰,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次疫情期间,有的大学生用教科书式的防护措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而有人卻隐瞒行程,拒不相告。青年人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法治信仰的养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变革的新时代中,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