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家庭体育活动对4 ~6 岁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效应

2020-07-16彭庆文陶成武刘圣颉陈怡静李国碧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类均值培训班

彭庆文,陶成武,刘圣颉,陈怡静,李国碧

(1. 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2.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3.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研究目的

健康差异往往在生命早期形成,并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家庭中的父母陪伴与照料对幼儿早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健康领域包括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子领域,其中动作发展子领域的目标包括具有一定的平衡、协调、灵敏、力量与耐力等身体素质。幼儿时期是身体素质及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幼儿体育活动是满足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有力方式。基于幼儿的生活能力与认知特点,幼儿家庭体育活动是家长陪伴幼儿早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早期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探索4 ~6 岁幼儿家庭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对有效促进该年龄段幼儿体质健康发展,以及指导该年龄段幼儿家庭体育活动开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近年来,有关幼儿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素质的研究是幼儿体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以关注幼儿体质与身体素质相关的研究较多。具体到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Russell 等指出,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其心肺耐力与肌肉力量,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与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幼儿园的篮球活动、健身操练习、体智能和趣味田径课程均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幼儿园的多元体育活动模块在发展幼儿身体素质方面要优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内容;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是影响儿童早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参加体育俱乐部与减少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也能影响儿童的体质发展。具体到家庭体育活动方面,有观点认为,幼儿体质健康的发展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与政府“四位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家庭体育游戏活动的地点主要为社区体育场地、公园,以及家里的客厅与卧室等;父母参与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角色能影响幼儿体育素养的培养;家庭文化能影响儿童身体机能发展。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有效方式与手段已成基本共识,幼儿家庭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彰显。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了幼儿园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与宏观效应,而针对幼儿家庭体育活动对其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影响的具体表现的微观探索仍然缺乏。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横断面分析了父母陪伴4 ~6 岁幼儿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情况与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旨在了解4 ~6 岁幼儿家庭体育活动对其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际表现,以期为该年龄段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幼儿体质健康促进提供实践指导。

2 对象与方法

2019 年10—11 月,对怀化市的天天向上幼儿园与岳麓欧城国际幼儿园对139 名4 ~6 岁幼儿的家庭体育活动情况与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其中男性幼儿73 名、女性幼儿66 名,平均年龄4.5 岁。家长问卷调查了幼儿的性别、年龄,以及幼儿家庭体育活动情况(每周家庭体育活动频率、每周家庭体育活动时长,以及参与课外培训活动等),问题设置参考了国际通用的《身体活动问卷》中文版。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星与现场填写的方式。幼儿身体素质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使用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的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测试内容包括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10 m 折返跑、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分别反映的是幼儿的下肢爆发力、上肢与腰腹肌肉力量、协调性与下肢肌肉力量、灵敏素质、平衡能力、躯干与下肢柔韧性。幼儿身体素质测试严格按照体质测试要求与标准执行,对测试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并且所有幼儿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均为同一批测试员,保障了测试方法、操作与评价标准的完全统一。

研究选取的因变量为幼儿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包括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10 m 折返跑、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是连续型变量。自变量包括年龄、性别与家庭体育活动行为。统计分析之前,针对部分自变量中样本量偏少的分变量进行了合并,合并的分变量包括活动次数在2 次及以下与5 次及以上的受调查者,活动时长在3 h 及以上的受调查者。运用SPSS 23.0软件,通过描述统计与比较平均值,横断面分析了4 ~6 岁幼儿家庭体育活动行为对其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4 ~6 岁幼儿家庭体育活动行为对其身体素质影响的总体效应

图1 显示,随着每周4 ~6 岁幼儿家庭体育活动次数与时长的增加,其总体身体素质指标得分均值均呈现增长,且具有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女性幼儿的总体得分要高于男性幼儿,女性幼儿每周家庭体育活动时长为1 ~2 h 的得分最高,男性幼儿每周家庭体育活动时长在2 ~3 h 的得分最高。此外,参加课外体育类或舞蹈类培训班也能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其均值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2 种都有参加、仅参加舞蹈类培训班、仅参加体育类培训班。数据表明,父母每周陪伴幼儿参与适量的体育锻炼活动,以及参加舞蹈类或体育类等内含大量身体活动的培训班均能提升4 ~6岁幼儿的身体素质,且存在性别差异。

从总体数据分析来看,父母陪伴4 ~6 岁幼儿每周参加适量体育锻炼活动,以及参加舞蹈或体育类培训班对其身体素质的影响,同其他类型的体育活动或身体活动对身体素质的影响较为一致,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幼儿体育活动在提升幼儿身体素质方面的价值与作用。因此,挖掘不同类型、频率、时长幼儿家庭体育活动对其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影响的具体效应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与意义。从性别差异来看,表现出的女性幼儿身体素质指标值要高于男性幼儿,这一结果与上海市3 ~6 岁学龄前幼儿体质测试的结果相一致,这或许也表明了幼儿阶段女性的身体发育要早于男性的生理特点。此外,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时长对其身体素质的影响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即男性幼儿出现峰值的时间比女性幼儿较长,这可能与男性幼儿具有更强的运动能力有关,以致于需要更长的体育活动时间才能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总体来看,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父母应根据幼儿的性别每周陪伴其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活动。

3.2 4 ~6 岁幼儿每周家庭体育活动次数对其身体素质影响的指标效应

图2 显示,从总体来看,随着父母每周陪伴4 ~6 岁幼儿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次数增加,其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得分均值也逐渐增加,增加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走平衡木(15.6%)、立定跳远(13.9%)、10 m 折返跑(12.1%)、双脚连续跳(11.2%)、网球掷远(5.6%)与坐位体前屈(3%)。具体从各年龄段来看,4 ~5 岁幼儿增幅最大的是10 m 折返跑(29.5%),其次为立定跳远(14.9%);5 ~6 岁幼儿增幅最大的为走平衡木(27%),其次为立定跳远(17.4%)。数据表明,父母经常带幼儿在家或户外进行体育身体锻炼活动对发展其下肢爆发力、平衡能力、灵敏素质等身体素质指标的效果相对较好。

图1 4 ~6 岁幼儿家庭体育活动行为与身体素质指标得分均值

图2 4 ~6 岁幼儿每周家庭体育活动次数与身体素质指标得分均值

相关研究表明,影响我国幼儿家庭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观因素包括理念束缚、安全焦虑、指导孱弱、精力局限,客观因素包括经济无力、规划无序与保障无依。具体到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实施方面,表现为父母自身的体育健身指导技术与知识缺乏,活动场地主要在家中或小区空地、公园等公共场地,活动内容表现为幼儿自主的走、跑、跳、掷、爬等较为单一的形式。这也就呈现了幼儿家庭体育活动内容缺乏多样性的短板以及缺乏科学指导的不足,以致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呈现了不均衡现象。其表现的下肢爆发力、平衡能力与灵敏素质较好的结果,也可能与幼儿家庭体育活动是以幼儿自主的奔跑、追赶、跳跃与攀爬为主的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关联。简而言之,提升父母的幼儿体育健身指导能力,丰富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或许能使幼儿家庭体育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对下肢力量与灵敏素质较差的幼儿,父母应多陪伴幼儿参加家庭体育锻炼活动。

3.3 4 ~6 岁幼儿每周家庭体育活动时长对其身体素质影响的指标效应

图3 显示,从总体来看,父母每周陪伴4 ~6 岁幼儿进行2 ~3 h 的体育锻炼活动,其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值的得分最高,增加值排名前三的依次为走平衡木(30.7%)、10 m 折返跑(21.8%)、双脚连续跳(20.8%)。具体从各年龄段来看,随着每周体育活动时长的增加,4 ~5 岁幼儿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得分均值并没有表现出规律性增加或降低,而5 ~6 岁幼儿在走平衡木(67.8%)、双脚 连 续 跳(54.1%)、10 m 折 返跑(34.5%)、立定跳远(23.9%)、坐位体前屈(14.8%)5 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得分均值在每周家庭体育活动2 ~3 h 增长最高。数据表明,家庭体育活动对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水平具有时间与年龄差异,其中以每周体育锻炼活动2 ~3 h 效果较佳,且以5 ~6 岁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加较为明显,主要以提升其协调能力、下肢力量与灵敏素质为主。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每周进行相同时间的家庭体育活动,5 ~6 岁幼儿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除网球掷远外)增加值要高于4 ~5 岁的幼儿,其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发展呈现的年龄差异,可能与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其身体素质发育加快的生长特点有关。幼儿的身体素质发育在7 岁以后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加强幼儿身体素质训练,会更好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这也表明在幼儿的低龄阶段,父母陪伴幼儿参加的体育活动可以是以游戏为主的低负荷运动,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安排幼儿参加一些大强度或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以促进其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5 ~6 岁幼儿各项身体素质(除网球掷远外)发展呈现的以每周体育活动时长2 ~3 h 为最佳,这可能与幼儿本身的身体素质水平相关。5 ~6 岁幼儿是身体素质发育的初期,过长的运动刺激时间可能会使幼儿形成超负荷工作,进而影响其身体素质发展,而过短的运动时间可能难以形成有效刺激。结果表明,父母陪伴5~6岁幼儿参加家庭体育活动的时长以每周2 ~3 h 为最佳,并可以适时增加其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更有利于其身体素质的发展;而4 ~5 岁幼儿参加家庭体育活动对其身体素质的提升并不明显,因而可以是低运动量的玩耍活动为主。

3.4 4 ~6 岁幼儿参加体育与舞蹈类培训班对其身体素质影响的指标效应

图4 显示,从总体来看,既参加了体育类培训班,又参加了舞蹈类培训班的4 ~6 岁幼儿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得分均值,较其他类型同龄幼儿得分均值较高;参加了舞蹈类培训班的4 ~6 岁幼儿在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的得分均值高于参加体育类培训班的同龄幼儿。具体从各年龄阶段来看,参加了体育类与舞蹈类培训班的5 ~6岁幼儿在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10 m 折返跑的得分均值高于其他类型的同龄幼儿。参加了舞蹈类培训班的4 ~5 岁幼儿在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的得分均值高于参加体育类培训班的同龄幼儿;参加了体育类培训班的4 ~5 岁幼儿在10 m 折返跑、走平衡木的得分均值高于参加舞蹈类培训班的同龄幼儿。参加了舞蹈类培训班的5~6岁幼儿在坐位体前屈、10 m 折返跑的得分均值高于参加体育类培训班的同龄幼儿;参加了体育类培训班的5 ~6 岁幼儿在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与网球掷远的得分均值高于参加舞蹈类培训班的同龄幼儿。数据表明,参加体育与舞蹈类培训班对提升4 ~6 岁幼儿的身体素质有一定影响,且具有年龄差异,表现为4 ~5 岁幼儿参加舞蹈类培训班对其身体素质提升的整体效果较好,5 ~6 岁幼儿参加体育类培训班对其身体素质提升的整体效果较好。

图3 4 ~6 岁幼儿每周家庭体育活动时长与身体素质指标得分均值

图4 4 ~6 岁幼儿参加培训班情况与身体素质指标得分均值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4 ~6 岁幼儿参加舞蹈或体育类培训班均对其身体素质发展有一定影响,且呈现出年龄与身体素质指标的差异,表现为舞蹈类培训班在发展4 ~6 岁幼儿的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与网球掷远方面要优于体育类培训班,而其他指标则反之,这可能与2 种身体训练的方式与目标有一定关系。舞蹈更加注重幼儿的柔韧、协调、下肢与腰腹力量等身体素质的基础训练,而体育类项目则更加重视下肢爆发力、灵敏、肌肉力量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舞蹈类培训班在发展4 ~5岁幼儿的整体身体素质要优于体育类培训班,而体育类培训班在发展5 ~6 岁幼儿的整体身体素质要优于舞蹈类培训班。这可能与幼儿舞蹈训练更加注重基础性的素质练习与基本功训练,而体育项目的动作技能训练更侧重于粗大动作发展,形成了在低龄阶段舞蹈训练效果较好,但也出现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体育训练效果逐渐彰显的现象。简而言之,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在低龄阶段可以采用舞蹈或体操类运动作为练习内容,全面奠基其身体素质的基础,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应逐渐加入与体育类项目相关的体能素质练习,会形成更好地发展幼儿身体素质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父母陪伴4 ~6 岁幼儿每周参加适量的园外或家庭体育活动以及参加体育或舞蹈类培训班,均有助于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且具有年龄、性别与指标的差异。随着父母每周陪伴幼儿参加家庭体育活动次数的增加,幼儿下肢爆发力、平衡能力与灵敏素质的发展呈增长趋势。女性4 ~6 岁幼儿每周进行1 ~2 h 家庭体育活动,男性4 ~6 岁幼儿每周进行2 ~3 h 家庭体育活动,其身体素质指标得分最高,且以5 ~6 岁幼儿的协调能力、下肢力量与灵敏素质的提升较为明显。参加体育类或舞蹈类培训班对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具有年龄与指标差异,舞蹈类培训班对4 ~5 岁幼儿整体身体素质的发展要优于体育类培训班,体育类培训班对5 ~6 岁幼儿整体身体素质的发展要优于舞蹈类培训班。研究表明,幼儿家庭体育活动对其身体素质的发展呈现不均衡,上肢力量锻炼较为缺乏,需要增加对其上肢力量训练的活动内容。同时,家长陪伴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要注意年龄特点,在低龄段可以多为低运动量与玩耍性质的游戏活动,在高龄段可以增加与体育相关的体能素质练习。

猜你喜欢

体育类均值培训班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培训班组图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体育类非物质化遗产的角色定位
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类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的探索
画画培训班